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农村调查之农业的保险单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康传义 许梦婷 许瑶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票  浏览24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1月11日 17:25

  

临潼区斜口街道高沟村村民洪胜利正在摆放石榴 康传义 摄

  相较于其他产业,农业收成和效益受到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大,不可控因素多,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农民往往会血本无归,是典型的高风险产业。今年入夏以来,我省就遭遇了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多种自然灾害,不少农民的心血付诸东流。
  
  干旱、洪涝、冰雹……这样的词语对于普通人而言,也许只是电视中那一闪而过的天气符号。但是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而言,则是难以跨越的灾害难题,如何保障农业发展?如何减少农民损失?面对风险是否只能坐以待毙?这一连串的疑问,都让农业保险被提上议程。早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就提出了“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此后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会对农业保险提出明确要求。在农民的心中,对农业保险有着怎样的看法,让我们共同倾听他们的心声……
  
  洪胜利:买了保险不赔咋办
  
  石榴素来都是临潼的一大特产,也是久负盛名的一张名片。近年来临潼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渭河南东部苔原区和骊山北麓浅山区发展以石榴、柿子核桃为主的特色果业园区,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眼下正是临潼石榴成熟上市的季节,当地的大小村镇都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10月14日,在西安前往临潼的108国道边,临潼区斜口街道高沟村的洪胜利和儿子正在自家的石榴销售点前忙着摆货、装箱,不时停下车咨询价格的司机,让老洪显得有些忙碌。
  
  今年58岁的洪胜利,种石榴已经30多年,现在除了自家的三亩地之外,他们一家还承包了十来亩的土地,谈起自家的石榴园,他的喜悦溢于言表。“虽然今年天气不太好,不过影响不大,又一个丰收年,一亩地纯利润三四千元,收益还不错。”
  
  不过,在这丰收的背后,洪胜利也曾有过发愁的时候,谈起几年前的冻灾,他至今仍心有余悸。2008年的冬天,由于天气寒冷温度过低,他家的石榴园遭受了重创,一个冬天过去,一百多棵石榴树被冻死。“一颗石榴树结的果子能卖二三百元,那年一下子就损失了两三万元,而且被冻死的石榴树第二年就不发芽了,补种的树苗得三四年才能结果子,所以一受灾就要影响好几年的收入。”洪胜利说道。
  
  据了解,那年受灾的并不只有他一家,周边的村民几乎家家都有损失,而这些损失也只能由农户自己承担,让不少村民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面对变化莫测的天气影响,村民也无计可施,此后的这些年,只能尽最大努力做好预防工作。尽管曾经听人说过农业保险,但洪胜利也从未想过了解这一制度。“反正在我身边,没见过种石榴的买保险。种地就是靠天吃饭,遇到灾害就自认倒霉。”洪胜利说道,而他周围摊位的农户也纷纷表示,不太清楚农业保险这一制度,也没有人购买过。
  
  在《2014年陕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可以看到,目前陕西省纳入农业保险的仅玉米、小麦、花椒、苹果、核桃等17个试点品种,石榴并未在其中。“就算石榴有保险,买的人也不会太多。”说到农业险,洪胜利连连摇头,“农民只看眼前的地,不会看得太长远,如果交了钱没受灾,岂不是白花钱?”除了缺乏购买农业保险的意识外,洪胜利认为“理赔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交钱容易赔钱难,等到真的受灾了,保险公司认不认?就说这石榴,到底是天灾冻死的,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很难说清楚。万一保险公司不认账,不给赔钱可咋办?”
  
  梁建武:葡萄也需要上保险
  
  9月连绵不断的阴雨天,让不少种植葡萄的果农们忧心忡忡,然而对于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梁张村的梁建武而言,这样的天气不足以发愁。梁建武的自信,得益于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生产
  
  2008年,在外经商的梁建武回到老家,此时的临渭区还未建立系统化的葡萄发展模式,农户零星的种植,缺乏标准化组织和管理。看到这一问题后,梁建武联合19个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渭南三贤友邦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起来了,如何发展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2009年,梁建武在下邽镇流转了150亩土地,做起了示范推广,积极引进新品种,并在专家的建议下采用新型葡萄架型,一年时间,在梁建武的带动下,合作社已有的1500亩葡萄园就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认定为标准化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从之前一亩地人均纯收入不足5000元,现如今已经超过1万元。他的葡萄园,也在2011年获得全省唯一一家葡萄基地绿色食品认证,并通过了QS9001质量体系认证,其生产的葡萄与国际市场接轨。
  
  提起农业保险,梁建武持肯定的态度,他说道:“农业保险虽然还没有将葡萄纳入其中,但从长远来看,这是非常必要的。农业险对于农民而言是件好事,毕竟个人只需要支付少量的保费,其余都由政府部门承担,不仅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也能提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不过,在他看来,农业保险在推广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参保意识不强,对保险业务也存在一定的误解;另一方面,理赔标准不清以及赔付难以兑现也是重要的因素。梁建武说,“之前也有保险公司找我,让我给葡萄上保险,但是他不能说出具体的衡量标准,比如说今年这雨水算不算灾害?葡萄要烂到什么程度才算受灾?果树冻成什么样才给赔偿?这些问题都难以认定。我跟保险公司的人说,你回去把标准制定清楚了再来找我。”
  
  除此之外,尽管明白农业保险的重要性,梁建武依旧认为,保险起到的只是缓冲作用,预防才是重点。用他的话来说,今年的雨灾正是一次“洗牌”的机会,淘汰落后产业,促进农户向集约化、规模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只要按照科学的手段种植,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那么受灾的可能性就会大幅降低,甚至可以避免。像我们葡萄园,搭建雨棚,做好避雨栽培,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对葡萄生长的影响,不仅能提质增产,而且还能有效预防霜霉病、白腐病等病害。”梁建武说,“不过,如果能够制定出合理的定损标准,保费也不贵,我想大多数农民应该也乐意购买保险。”
  
  兀旭红:我购买所以我受益
  
  相较于洪胜利的担忧质疑,梁建武的观望,蓝田县泄湖镇兀家岩村的兀旭红则早已享受到农业保险带来的好处。2004年,在外跑车的兀旭红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机遇,由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无人种地,他开始陆续承包杜坪村的土地,到2012年时,已经承包了近500亩土地,之后兀旭红成立了铁骑农业机械合作社,专门种植玉米和小麦。此外,他的合作社还托管了杜坪村、前李坪村和后李坪村近一万亩的土地,为其提供农作物从种到收的全程化服务,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如果不是2005年和2006年的大风,我也不会有买保险的意识。”兀旭红介绍说,那两年的大风刮落了麦粒,让他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从那时起,他就有了买保险的想法,但当时向保险公司咨询时,各个公司都表示没有这方面的险种。
  
  直到2012年迎来了转机,蓝田县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试点品种重点包括了小麦、玉米、核桃和森林保险,以小麦为例,一亩地农户只需要缴纳3.75元的保费,玉米只需要缴纳4.9元的保费。得到消息的兀旭红立即给合作社的玉米和小麦买上了保险,并为他托管的一万亩土地也购买了农业险。
  
  去年受到旱灾的影响,他家的小麦亩产只有300斤,而在正常年份通常能够达到700-800斤,另外玉米的收成也受到严重的影响。看到这种情况,兀旭红拨通了保险公司的电话报案。
  
  “接到电话后,我们很快就上报公司和政府,联合农业部门、气象部分及专家核定损失,一个月的时间,就把保险款打到了他的账户上。”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蓝田分公司农业保险部经理党利涛说道。
  
  9月初报案,10月中旬兀旭红已经收到了5.7万元的小麦赔偿款和2万元左右的玉米赔偿款。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兀旭红认为自己做出了明智的决定,“交的保险费还不到2千元,赔的钱都够买十年的保险了,要是没有买农业保险,损失就太大了。”
  
  今年陕西再次遭遇大旱,兀旭红家的玉米颗粒无收,只能将玉米连带秸秆直接卖给了畜牧场,算下来一亩地的收入只有50元,而他一亩地投入的成本都在400元左右。不过面对损失,兀旭红表现得非常“淡定”,因为今年关于这场灾害的查勘定损已经完成,目前他正在等待着这笔保险。
  
  不过,对于农业保险,兀旭红也有些自己的看法:“保额有些低,免赔率有些高。”在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蓝田分公司关于玉米农业保险的宣传册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条款:“因暴雨、洪水、内涝、暴风、冰雹、冻灾受到的损失的每次事故的免赔率为10%,因旱灾、病虫害收到损失每次事故的免赔率为50%。”按照这样的免赔率计算,假如一亩地的玉米最高赔款为400元,那么像兀旭红这样由于旱灾造成损失的农民只能拿到一半的赔款。
  
  “农民买保险,主要是为了防止天灾,免赔率这么高说不过去。”兀旭红说道,“但不管怎样,以后年年都要买农业险,毕竟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保障,能够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而也得益于他的“先见之明”,为托管的土地购买了农业保险,从而使得今年近一万亩土地的农户们也能在这次旱灾中获得赔偿,让不少农民看到了购买农业险的好处。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