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草莓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价格遭腰斩中牟采莓园待转型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14票  浏览30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5月22日 15:49

  

往年红火的草莓采摘游,今年显得有点冷清。

  本报记者 赵黎昀王楠 文 白周峰 摄影
  
  核心提示助力郑汴一体化提速的郑开大道,让道旁的采莓园连年升温。每个大棚一年四五万元的收益,让中牟地区不少农户都想种草莓扎堆捞金。然而,今年猛烈扩张的种植面积和微信朋友圈里的“毒草莓”传言,让从田间到市场的草莓价格遭遇腰斩。收益急速缩水的背后,传统采摘园面临模式单一和水果品质难提升的尴尬现状。
  
  草莓旺季不旺 采卖价遭腰斩
  
  每过了阳历新年,郑开大道两旁挥牌揽客的采莓园农户就成了街边一景。来自郑州、开封的市民,已渐渐习惯把下地摘草莓变成春游项目,要在往年,草莓大棚里红火的采摘游能一直持续到6月,可今年5月还没过完,就已经冷清了下来。
  
  “也就周末还有点儿人气,平时一天卖不出几十斤。”和同村种植户一起在路边晒了一个上午没见到顾客,孙大娘急于做成记者这笔生意。她一边展示着手中整箱果大红润的草莓,一边重复强调:“这样好的果子,去年这时没有十几块一斤是买不到的,现在只合到5块一斤了。”
  
  这样腰斩般的价格差,着实给孙大娘一家浇了冷水。她告诉记者,看着同村种草莓的赚了大钱,自家今年是第一年开了这个采莓园。本想着能赚点儿钱,可谁知道根本卖不上价。
  
  往年五六月份草莓虽已接近下市,但市场上的卖价却保持在十几块一斤,到地里现摘的价格更是在每斤15元到20元。可今年刚过五一,整条郑开大道上的草莓采摘价都喊到了每斤6块,一家大小来地里玩半天,摘满一箱也就才花三四十元,还不够种地人搭功夫的。
  
  据孙大娘介绍,今年草莓的行情一直不太好,也就在春节期间卖过每斤三四十元的高价,4月以后价格就跌了下来。她和同村人本想赶在五一采摘潮中捞最后一桶金的,可即便小长假3天,采摘价也仅为10多元,不足往年同期价格的三分之一,客流量也大不如从前了。
  
  不仅种植户,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内经营水果生意多年的批发商孟经理也坦言,今年草莓走的是薄利多销的销售路线。他说,往年同期草莓的进价多是每斤3块钱左右,而今年每斤1块7就能从本地收来当季的草莓了。郑州市场上,往年每斤10多元的草莓也都早没了踪影,叫着10块钱3斤的商贩已成了大多数。
  
  采莓园扎堆 农户收益降七成
  
  让草莓价格遭遇滑铁卢的,是今年一窝蜂般的种莓潮。仅孙大娘所在的村子,种莓户就比往年多了4倍多。
  
  “去年全村70余户,也只有十来家种草莓,今年村里的种植户一下增加到六十来家,种植面积翻了两番,几乎守在村里的人都想靠草莓发一笔财。”同样是第一年干上这采莓园生意,种植户小胡对今年草莓市场的感受是“种家多了,竞争激烈了”。他告诉记者,搞一个草莓温室大棚的成本在1.5万元左右,过去两年市场好时,每棚草莓的净利润能达到四五万元。一般村里每家都会建三四个大棚,那这样小半年下来一家就能盈利十几万元,利润相当可观。可今年这情况,种草莓虽不至于亏本,但每个棚的盈利也就在万把块,家里还要天天有人在路边揽客,算下来还不够这功夫钱。因此,今年他家没过5月就把地里的草莓都除了,开始接力种西瓜、豆角等果蔬
  
  对于今年草莓扎堆种植的情况,孟经理也深有感受。他介绍,今年他常收购草莓的地区种植面积约有30%的增长,往年日销量约为5000斤左右,而今年日销量有时能突破万斤。
  
  他分析道,近段时间团队游数量大幅下降是草莓旺季不旺的原因之一。往年田间地头停的车辆多为大巴和中巴,因为不少单位都会在新年或节假日组织福利活动,其中“到郊区采草莓”受到员工欢迎。可今年单位组织前来采草莓的团队很少见到,基本是以家庭游或朋友结伴出行为主。同时,草莓种一次收两季,也让不少农民大批量种植草莓。草莓采摘园这种模式也无技术门槛,导致同村大量复制,从而促使草莓种植量暴增。如今消费者对于这种现场采摘的消费方式新鲜感已经过去,水果种类近年来剧增,也冲击草莓市场,诸多原因造成草莓价格下降,但目前草莓价格也算理性回归,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还算合理。
  
  “毒草莓”事件波及全国专家辟谣
  
  除扎堆种植外,前些天关于“草莓有毒”的传言,更让本就下滑的价格雪上加霜。
  
  近期北京有媒体报道称,其随机在市场购买的8份草莓均检测出了乙草胺。相关专家表示,长期食用有乙草胺残留的食物,可能会中毒致癌。受此消息影响,包括北京、安徽在内的全国多个地区出现了草莓滞销现象。
  
  “现在价格已经很低了,就这还有不少消费者在购买时犹豫,反复问草莓打药了没。”摊贩小李起初被消费者问得莫名其妙,随后他了解到原来是微信朋友圈里的传言给闹的。他感叹道,前段时间朋友圈里疯传的“吃草莓致癌”帖子让不少吃货担忧,虽然有关部门已进行过辟谣,但还是对自己的生意造成了影响。
  
  “不少人来问种的草莓有没有打乙草胺,可我们根本就不用那些除草。”为回应记者的质疑,孙大娘当场摘起地里的果子放进嘴里。她表示,中牟地区种植的草莓均在温室大棚内,地里铺的是黑地膜,可以直接抑制杂草生长,根本用不到乙草胺。可今年4月关于草莓被施乙草胺的传言流出后,就陆续有客人对此提出质疑,销量也出现明显下滑。
  
  河南省农科院相关专家高教授也证实了孙大娘的说法。据他介绍,乙草胺在草莓生产当中运用并不广泛。传统除草剂施用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种植前先用在地里,称为土壤处理剂;另一种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又生出杂草后,直接用于植物上。而大棚种植中由于都会运用地膜,已可有效抑制杂草,所以顶多会采用土壤处理剂。
  
  他还表示,乙草胺用法不当容易发生药害,影响植株生长、结果,但正常情况下被植物吸收后代谢分解,成分不会不经转化进入草莓果里,因此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
  
  供大于求 草莓园急需转型
  
  尽管“毒草莓”说法得以被辟谣,但高教授坦言,膨大剂在草莓种植中确实有使用。
  
  “如今草莓的口感大不如前,缺乏草莓味儿,这都是施肥不当、滥用膨大剂的结果。”高教授解释道,凡是能促进草莓生长的都叫膨大剂,如果是营养成分促使其健康生长,本来是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的,但如今种植户为了利益最大化,会对草莓施以赤霉酸、920等植物激素,这样种植的草莓虽对人体没有危害,但果实口味会明显变差。
  
  他补充道,除品种选择外,草莓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气候、管理问题,都会影响果实质量。目前不少果农在种植过程中为节省成本,仅使用化肥支撑产量,忽视了对草莓氮磷钾等有机肥的施用。同时,草莓正常情况下一亩地栽种八九千棵已是上限,但现在很多农户密集种植,一亩地种植棵数几乎翻番,分散了有限的温光条件。此外,如今草莓多为温室大棚种植,这就对大棚薄膜的透光性和保温性提出了高要求,如果薄膜质量不佳,也会让草莓品质大幅下降。
  
  “草莓种植时间短,销售时间长,前几年价格又好,也难怪有很多农户一窝蜂扎堆种植。”高教授表示,河南冬天连阴天少,光照条件佳,很适宜草莓种植。如今省内几乎各地市县城周边都不缺乏草莓棚,市场供应过量是草莓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但明年这样的种植潮和价格低谷依然会持续。农户如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盈利,除继续搞采摘园吸引游客外,更重要是从肥料施用到种植面积都保障高品质,提升草莓口感。
  
  面对今年的市场情况,孟经理认为草莓种植户应差异化求生存。他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植草莓,不少人盲目跟风收益不高。目前省内草莓种植大部分仍采取类似于“一亩两分地”的种植方式,仅少数走上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上,农户和企业都在进行“采摘一日游”,同质化严重。
  
  “采摘不应该只是草莓种植带来的唯一经济效益。”他说,在省外已经有企业计划建立“草莓公园”。由于草莓是边开花边结果的植物,红果绿叶白花观赏性很强,因此可以发展草莓观光游。比如在漂亮的玻璃温室里面摆放休闲茶座,为游客提供现场采摘草莓榨汁服务。同时也可在草莓公园里配套烧烤基地、露营地、高尔夫球练球场地等,提高园区的趣味性,招揽更多游客。此外,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可以考虑走“复合式无公害采摘”模式,提升作物品质。除种植草莓,还可套种蔬菜,甚至发展柑橘、西瓜、葡萄等,让人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成为专业的采摘园。由于草莓耗人力、易腐烂的特性,草莓种植地还可考虑引进加工企业,延伸产品链条,对草莓进行深加工,生产如草莓酸奶、草莓果酱等产品,提高利用率的同时,更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