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洛川果园流转的多元化探索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县域经济报 作者:杨帆 本报记者 王涛 实习生 张淑培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61票  浏览36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5月28日 14:41
  编者按
  
  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土地面积小,缺少资金,是不少地方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地处西部的陕西省,土地流转率在全国较低,而收益较好的水果等经济作物流转面积更少。陕西苹果产业发展至今,盛誉之下,由于单家独户分散经营所带来的诸如机械化程度低、后继乏人、新技术应用难度大等问题正愈加显现,制约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苹果第一大县洛川先行一步,积极探索果园流转托管的多种途径,对于其他地方的经济作物规模化经营来说,或可借鉴。
  
  “苹果一感冒,全县打喷嚏”,短短十个字,道出了苹果产业在陕西洛川县的重要性。
  
  在洛川,全县60万亩耕地,栽有50多万亩苹果,农民人均果园面积3.1亩,居全国之首。2012年全县苹果总产量82.6亿吨,总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超过8000元。
  
  然而,在囊括了种植规模、果品品质、品牌效应等殊荣的同时,洛川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也越来越受制于单家独户种植面积小、机械化程度低等掣肘。
  
  2013年,洛川提出了果园流转,提出要重点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果园规模化管理、集团化营销等问题,将苹果生产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装备、有机化生产方式转变;由单家独户松散式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由田间地头摊点式销售向集团化、大市场营销转变,从而促进现代果业发展。
  
  当前,洛川探索出三种果园流转模式:企业托管、专业合作社托管以及务农大户托管。试图寻找合理的果园流转方式。
  
  公司技术托管:果农的两本账
  
  杨连山是今年洛川农资网络服务公司实行“果园管理全程技术托管”签约果农之一。起初他并不相信农资网络服务公司的承诺,但现实问题是:家里只有他和爱人两个劳力,根本管不过来。于是,他拿出8亩丰产期的果园与农资网络服务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留下另外12亩按自己以前的管理方式进行经营。
  
  “承包那8亩果园的苹果一共卖了16.6万元,分三批卖出去,要是今春不受冻灾,肯定比这还要多。”杨连山说。
  
  有了农资网络服务公司采取测土配肥,完全按生产精品果的标准实施各项管理,杨连山的这8亩果园产出的苹果果型、色泽都非常好,果商一眼就看中了,给的价格也高。
  
  “自己管理的那12亩果园的苹果一共才卖了5万元。”杨连山有些沮丧。他彻底相信了农资网络服务公司的技术全程托管,并准备将余下的这12亩果园也进行托管。
  
  与杨连山合作的洛川农资网络服务公司是专门从事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销售、批发的企业。今年公司启动了“果园全程托管”方案,研发了适合果园喷药的弥雾机,购进了施肥机、除草机等设备。
  
  作为企业托管的代表,该公司提出“果园管理全程技术托管”的方式,即从施肥、修剪、梳花、梳果,以及打药等技术方面给予果农全方位的服务。在提升果园苹果商品率比例同时,降低果园生产成本,增加果农收入,实现企业与果农收益双赢。
  
  “实行统一的技术托管后,果园可以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而且在享受国家15%的农药补贴后,统一向厂家订购肥料,减少流通环节来降低成本;机械化操作更省时省力,正常按照3个劳力算,果农每天最多喷药15亩,而用一台弥雾机,一天就可以喷药100亩,效果也更好。”农资网络服务公司总经理张林山说。
  
  目前,该公司已签约托管果园1.5万亩,预计到明年春季前,托管果园面积将扩大一倍;明年该公司还将在洛川的旧县镇、槐柏镇、百益社区各选出一个村,分别建立300亩精品示范管理园,采取订单生产,包管理包销售。
  
  合作社、大户托管:喜忧参半
  

  与农资网络服务公司技术托管不同的是,解巨元采取了以合作社形式进行果园流转尝试,今年共15户126亩加入合作社,以每亩每年3000元价格流转。入社的农民一共4份收入:土地流转费;果园利润分红;人员工资以及农闲自主打工的收入。
  
  解建发就是其中社员之一,按照入社的合同规定,他的10亩果园3万元流转费已经拿到手,加上工资2.4万元,技术员工资2万元,分红5000元。他今年的收入达到了8万元,而往年他能赚到的钱也不过6万元左右。
  
  合作社今年投入105万元,收入了189万元。面对这样不错的成绩,可解巨元却高兴不起来。按照他的设想,传统株距3乘4的密度不能适应新型机械化操作,要优化升级为乔化种植树种。按照这样新规定,每亩要由原来每亩230多棵减少到100多棵树,入社的果农处于对10年承包期满后减少的果树带来的减产的考虑,集体反对适当减伐。
  
  解巨元只得自主承包了30亩公共土地,打算引进日本的乔化种植树种以及新技术。“自己建一块园子的话,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有新的增收的方法渠道,实施好了,看到效益,别人才能跟上走。”他说。
  
  遭遇到这样尴尬的,不只解巨元。以大户托管模式为代表的雷俊成是洛川县千百个专业大户之一,2013年初,他以亩均年1000余元的价格成功承包到两片果园共14.5亩,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与经营,他承包的14.5亩果园毛收入19.4万元,纯收益13.4万元。
  
  但谈起未来发展时,雷俊成却显得有些无奈。雷俊成所承包的两片果园并不连在一起,中间隔着一户约有9亩面积的果园,使他在果园统一管理、生产上受到很大限制,更增加了生产成本。
  
  现在,雷俊成正在与当地的一些专业合作社协商,预想采取共同经管、订单生产的方式发展他的“节日精品苹果”。至于再承包无人经管果园的想法,雷俊成则基本放弃了,“除非能与我已有的果园连成一片。”
  
  摸着石头过河
  
  洛川苹果技术开发办公室主任屈军涛认为,洛川果园流转成功要依靠两种途径:培养职业农民;建立核心示范基地,把技术综合配套起来。“因此,果园流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科技配套设施、一个是相当充裕的土地资源。”他说。
  
  洛川目前正在更新改造和优化升级两种技术模式:矮株集约高效栽培技术、乔化种植模式。推行两种模式,就需要把果农组织起来,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建立合作社和企业。现实的情况是,这两个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且农户的相应积极性不高。
  
  “果园流转对于果农的风险比种植粮食的土地流转风险更大,果农考虑的比任何人都多,也更保守。”屈军涛说,“果园流转必须要有强大的企业支撑,保障果农的利益,能把果农吸引加入。企业按照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理念,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的理念,建立统一的技术和标准、经营模式,特别是要打品牌。把这两个发展起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实际上,苹果产业已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全国苹果种植面积在1995年达到4500万亩峰值以后,随即出现大竞争、大淘汰、大调整时期,萎缩到上世纪末的2000万亩谷底。到2001年触底反弹,随着苹果价格逐年走高,到2014年苹果价格翻了3.1倍。价格的驱动,使得全国又开始新一轮的行业竞争,2012年全国苹果种植面积已突破3000万亩。
  
  “这意味着苹果种植业极有可能再次出现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最后伤害的还是果农。”屈军涛不无忧虑。
  
  劳动力成本也在逐年增加。5年前洛川每亩苹果年均投入2000余元,到了今年,每亩成本突破到5000元以上。这意味着从种植环节获取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利润的萎缩和苹果产业产能过剩紧密相关,过剩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高投入、低产出。
  
  洛川传统喷洒农药方式,利用效率低,当地人戏称传统人工打农药就像是“消防队员进了原始森林”。常年淫浸在农药中,洛川男性血小板平均值远远低于延安市全市人均血小板值,造成免疫力下降,危害着果农的身体。
  
  “走科技化和集约化是必由之路,普及果园机械化,把劳动力解放出来,降低劳动力成本。”屈军涛说,“以这三种模式进行探索,大家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关键还是搞好职业农民的培训,以示范基地带动,政府也要转变服务方式。引导果园合法有序流转,将是下一步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