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香蕉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90后上位 一批万亩蕉园场主进入交班期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40票  浏览29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8月11日 12:14

  高学历、互联网思维、想法多、爱钻研是这批“蕉二代”的共同特
  
  作者:赵飘飘
  
  1988年出生,2010年毕业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专业的植保知识加上勤劳肯干的务实作风,梁增短短五年时间就能独挡一面,现在独立管理2000亩蕉园。
  
  1989年出生,2011年毕业于桂林航天大学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蕉龄4年,热门专业已找到高薪对口工作,后听从父亲意愿,开始新农人生活,将自己画图纸、设计模具的专长与香蕉种植相结合,设计科学的水肥药一体化管道设施。
  
  1991年出生,201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从2011年开始每年寒暑假驻扎蕉园学习,全职蕉龄1年,主攻蕉园管理,正在筹备自己的千亩蕉园。

  南方农村报记者 赵飘飘
  
  2015年香蕉行情跌宕,产业洗牌加剧。与此同时,作为香蕉行业主流从业人群,一批50后60后种植大咖,正在快速进行代际交接。这些人的儿女,一群80后90后的新农人从父辈手上接过“权杖”,迈向田野。他们放弃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毅然走向田间地头,一门心思扎进蕉园,与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同样怀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蕉二代”与那些初入职场的城市白领,或是刚刚下海创业的年轻人也许没有很大不同。和仅有初中甚至小学毕业文凭的父辈相比,“蕉二代”受过良好教育,拥有更完备的知识结构,九成以上大学毕业,部分人有出国留学经历。手机、电脑是他们的玩伴,对微信、微博、微商样样精通。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也和父辈迥然不同,对蕉园管理自有一套见解。高学历、互联网思维、想法多、爱钻研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梁增:学院派的蕉园实干家
  
  在别的年轻人还在迷茫、纠结、犹豫的时候,梁增早早就给自己的未来做出了规划——读植保专业,学香蕉种植。大学还未毕业,他就在众多本科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亚洲果业集团实习机会,经过大半年,他凭借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从技术员荣升为二期项目监管。通过锻炼,他对公司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框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毕业后,梁增被父亲派往沈阳市场做香蕉销售,他是个有心人,每天工作时间从早上五点到下午三点,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他将两个月每天香蕉价格变动通过表格汇总,并总结规律,“每到有进口蕉进来,国产蕉的价格就会下降0.1-0.2元/斤,气候变化和香蕉价格也有着线性相关”。
  
  刚进入蕉园,他发现自己虽然是名义上的“副场长”,其实是个“光杆司令”,空有一腔最新理念,无法应用到实际中,为了增加自己的影响力,他和工人一样扛肥料、卸鸡粪,各种脏活累活都积极干、认真学习,并通过找同学和朋友组建了20多人的管理团队。
  
  工作认真、领导能力强,经过四年努力,2014年他被提升为公司管理高层。他发现,管理比种植更难。“种植技术在整个蕉园管理中所占的比例为20%,作为管理者,除了技术,还要考虑公司人事、员工考核、基地水电安装等各种杂事,甚至小到工人吵架等都要去管理和疏导。”为了增加威信,他开始不再嬉皮笑脸,一脸严肃是他脸上大部分时间的表情。通过基地管理,他变得更加有责任心,“我必须认真对待蕉园的每一件事,哪怕是很小的一个细节,如果做得不到位,那对于基地就是最少十万元的损失。”
  
  梁俊彰:技术男引入种植新理念
  

  理工科毕业,擅长抽象思维和画图,梁俊彰在“蕉二代”中属于技术控。2011年,他毕业后进入合作社,他负责农资配送、合作社与政府对接事宜。2012年正式独立管理基地,从70亩做起,一年赚到人生第一桶金——25万元的净利润。聪明好学的他在尝到香蕉种植的甜头后,开始大面积种植,2013年,他将基地面积扩张为2000亩,在人事管理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前的区长甚至场长年纪都在50岁以上,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一些种植理念已经落后,现在基地启用一批新人,希望能为基地发展注入新活力。”
  
  除了人事管理,在种植技术上,他也试图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实践中。“以前爸爸在基地管道设置都是在平面图上比划,这种方法其实并不是非常科学,”梁俊彰说,存在浪费管道和压力不足的情况,2000亩的基地水肥灌溉需花费4天的时间。于是在新基地管道建设上他利用自己专业所学,结合基地的山势、地形、坡度等,作出3D的立体图纸,然后再结合压力、水流量等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水肥一体化管道,未来2000亩基地灌溉时间可能只要一天或者两天,而且,水、肥、药都能同时进行,大大节省了人工和管理成本。
  
  在他看来,现代化管理工人是做好香蕉品质的第一步,他介绍,“以前合作社购买了投影仪等设置,但都是为了应对检查,处于废弃和空置的状态,现在我将这些投影仪充分利用起来,在给员工开会时,做到图文并茂,特别是把一些好的种植基地做法图片放映给承包户学习,让大家快速掌握。”虽有现代技术手段,他也意识到自己非科班出身,于是在技术学习上非常勤奋,每个季度他都邀请科研单位的专家来到基地,给承包户和场长上生动培训课。
  
  劳森:高材生放弃出国驻扎蕉园
  
  既是种植户,又是农资生产商,劳建耀是游走在香蕉种植界和农资界的大咖。劳森是劳建耀的二儿子,2014年中山大学毕业,毕业后,本有机会出国继续深造,但他却选择放弃,在深圳IT行业打拼,日子仅仅持续了半年,劳森就再一次做出了重大改变,“我不要当小白领,我要去种地”。
  
  2014年12月,劳森正式进入广西香蕉基地。“每天吃住都在蕉园,没有不习惯,反倒是内心多了一份宁静,每天看到绿色的植物,心情都非常好,特别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和管理,香蕉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每隔几天就长出了新叶子,从20公分的小苗长到二米高,非常有成就感。”劳森肯干,每天6点半起床洗漱吃饭后,就开始在蕉园走一走、看一看,发现问题就积极请教场长和行业大佬。他最佩服的就是父亲劳建耀的执行能力和佳有香蕉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奇文的种植理念。
  
  除了向行业人学习,他还积极利用电脑和网络学习种植技术,现在除了香蕉,还在摸索火龙果的种植,“火龙果很热,很多人都想种,但是和香蕉比,火龙果种植难题更多,毕竟香蕉已经种植多年,行业内已经摸索出一套种植标准,但是火龙果种植管理还在摸索阶段。”有了一定行业积累后,他和父亲商量想自己管理基地,并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经开始寻找土地。2016年,他将作出又一次改变,不再依靠父亲,拥有和管理自己的蕉园。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