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市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苹什么”该如何收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金融时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1票  浏览34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1月12日 14:36
  继“蒜你狠”、“豆你玩”这样的涨价家族明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苹果迅速接棒。身价的大涨也为苹果赢得与大蒜、绿豆同样的待遇,被网友戏称为“苹什么”,这一称呼凸显人们对苹果价格暴涨的不解。
  
  今年5月,苹果价格已经呈现大幅提升的态势,进入采摘期后更是一路走高,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价格已经达到10年来的最高水平。
  
  记者在辽宁、山东陕西甘肃等全国四大苹果主产区实地走访中,接触到当地果农、果商、专家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记录下他们对苹果涨价的看法,希望从中可以为人们找到苹果涨价的最根本原因,并寻觅解决苹果价格暴涨的良策。
  
  无炒作 不暴涨
  
  此轮苹果价格上涨呈现全国普涨的特点。在我国,苹果产区主要集中在邻近渤海湾的山东、辽宁,沿黄河故道的豫东、鲁西南,西北黄土高原的渭北,陇中等地,从产量和种植面积上来看,又以辽宁、山东、陕西、甘肃四省为代表,目前四地苹果批发价格均超往年零售价。
  
  与此前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诱因相同,此轮苹果价格的上涨,起因仍是受气候影响带来的减产。由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提供的调研资料显示,2010年春季我国北方气候异常,最大产地陕西在春季遭遇冻灾掉花,减产15%至20%;第二大产区山东受春季低温和8月降雨影响,减产约8%至20%,综合考虑预计2010年全国苹果将同比减产10%至15%。
  
  此外,上述四大苹果产区的果农、加工及关联产业企业负责人均提出,苹果价格的上涨除受天气引起的供求紧张外,还受苹果产前产后各项成本提高的影响。在甘肃静宁县一位收储企业老板告诉记者,装卸工一天的工资可以达到300元,普通的采摘工也有每天80元至100元的收入。据调查,仅在甘肃,苹果产业人工费用的涨幅在20%左右;农资价格较去年也增长20%,而随成品油价格的上涨,苹果的运输费也出现小幅上扬,其余三省也有类似情况。
  
  不过任何农产品价格的突然暴涨,都不能只归因于减产、成本增加等因素。苹果价格的暴涨有没有炒作成分在其中呢?
  
  “商品大王”、美国量子基金创始人之一詹姆斯·罗杰斯就曾明确建议“给自己准备一辆大卡车吧,农产品会再有一个5年至15年的黄金期。”
  
  山东栖霞市果业发展局局长孙召文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首先,栖霞苹果年产量达到145万吨,产值50亿元,游资无力炒作;其次,苹果不是生活必需品,可替代性强。陕西延安果业集团公司购销部经理吕永红也认为,苹果的贮藏期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风险大,炒作的可能性小。
  
  现实留下了炒作的痕迹。首先,收购商数量大增。甘肃静宁县果协经统计得出,今年到静宁县收购苹果的果商有两个特点:散户多了、此前不是经销水果的商贩也多了。据该协会统计,今年仅成都的客商就达460多家,比去年增长了20%。
  
  其次,大量资金进入苹果产业。一位收储企业的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是热钱的进入炒高了苹果价格。苹果收购产业已经连续3年出现盈利,有果商表示,与3年前相比现在的利润基本是翻番的,因此被某些人认为是暴利行业。而平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部分炒房资金流入了这一行业。
  
  第三,热钱流入的途径更加隐蔽。与资金实力较弱的散户不同,拥有大笔资金的炒家并不是直接与果农打交道,而是将钱投入当地的收储企业,由收储企业进行运作。这表现在以往收储企业资金链较为紧张,如今资金十分充裕。收储价格大幅上涨,而收储企业申请银行的贷款数额却不见增加。
  
  无产业 不发展
  
  游资使得苹果价格大幅上扬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苹果行业的产业化步伐急需加快,正是由于苹果产业的产业化进程缓慢才给予游资可乘之机。
  
  价格暴涨暴露薄弱环节。收储是苹果从果农到零售商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如今苹果价格的暴涨,使得收储企业出现脱离正常轨道的趋势——投资修建冷库,为炒作提供场地。在平凉市,仅今年一年,新增冷库容量就超过21万吨,而全市的总库容量也不过40多万吨。
  
  价格上涨,冷库数量大增,这与此前大蒜价格暴涨引发的情况类似。不过如今的结果是由于大蒜价格的回落,半数冷库处于闲置状态。苹果收储商是否会重蹈覆辙,一位果商就告诉记者,“蒜商的经历时刻提醒着自己。”
  
  果汁加工企业受此轮价格暴涨影响最为明显,目前部分企业已陷入停产状态。通达果汁有限公司总经理崔生全告诉记者,果汁生产季节性较强,每年的10到12月份是生产期,如今销售价格不能覆盖生产成本,只有停产。据他了解,甘肃全省三家果汁加工企业均遭遇相同问题。
  
  “影响不大”,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桂海这样告诉记者,此轮苹果价格的暴涨让一些企业的实力得以展现。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便是利用苹果产业化经营并有效抵御价格风险的一个实例,该公司从2005年建厂初期只有300万元的资产规模,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100多万元资产的集贮藏、运销一体化的甘肃省最大的果品出口企业。
  
  集团“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使得企业与果农之间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也让企业有更强的实力扩大销售市场,同时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中国人民银行静宁县支行副行长绍鹏斌就表示,金融机构近几年更侧重于支持“集团型、科技型、外向型、带动型”的龙头企业。
  
  金果集团在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上也遇到了问题——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化经营的最基层环节,还无法真正发挥效果。金果集团总经理刘北平表示,专合社的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化,有利于果品质量的管理。但目前果农参加的愿望很高,但难以协调,不按照统一标准来办,这成为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难点。
  
  与此同时,产业化的步伐正在加快。由于近些年苹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张直至趋向饱和,部分地区已将苹果产业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从抓规模扩张转移到提高质量效益上来,把产业开发的着力点从生产环节转移到市场营销。在加快普及标准化生产、扶持培育产业经济组织的同时,全力延伸产业链条,引进了果汁深加工企业,确保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无保险 不保障
  
  4年前,果农李恒义老汉带着亲手栽种的苹果走进人民大会堂,让人们认识到一种名为“SOD”的苹果,今天他的苹果可以卖到每个8元,现在最让他害怕的就是各种自然灾害。
  
  我国一直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进行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对于生长期较长的苹果产业来说,如果遭遇自然灾害,将会给果农带来灭顶之灾,甘肃果农朱春喜告诉记者,苹果从栽种到挂果要经过5年的时间,这5年的时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而即便是从挂果到装箱出售也要经过8道人工环节,因此果农最不愿意看到的便是自然灾害。
  
  面对自然灾害,苹果产业急需保险保驾护航。平凉市政府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果农有保险的需求,但在甘肃,对于果树的保险尚未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畴。平凉当地也曾对果树进行过商业性保险试点,不过由于风险较大,无法进行下去。特别是近两年果树的产值较高,每亩可达1万元,保险公司更不愿意给果树保险,因此目前只能以预防为主。
  
  此外,在业已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的地区发展也并不顺利。陕西省洛川县从2007年开始试点农业政策性保险,但是业务进展缓慢,在农业生产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怎样在赔付上保障农民的利益?洛川县苹果保险的做法是,每投保一亩苹果保险费80元,政府承担40元,农民承担40元,保险金额2000元。但由于投保和承保双方在保险利益、灾害认定上存在偏差,果农投保的积极性并不高。
  
  农业政策性保险在保险的认定、理赔以及保险的额度上,尚不能满足果农的基本需求。而今年一号文件更是强调要“重点对农业保险进行了规范指导: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并提出“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对于中央一号文件中要求的“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保监会表示,目前各地已经在进行试点,未来针对地方特色农业和支柱农业,积极开展蔬菜、烟叶、果木等保险试点还会增加。
  
  今年7月份,“一行三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针对农村保险市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重点开发和大力推广适合农村与农民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涉农保险的覆盖面。
  
  毫无疑问,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果农的风险将被分担。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