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河池市自产水果可供人均年消费61公斤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河池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8票  浏览14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3月07日 20:10
  每到春夏季节,在河池各县(市、区)的水果销售市场上,消费者总能看到和购买得到皮鲜肉嫩、甘甜可口的砂糖桔、贡橘、马水橘、夏橙、枇杷等季节性水果。但是,消费者不知道的是这些品质优良,价格合理的水果来自哪里。近日,记者从市水果办了解到,不仅春夏两季这些新鲜的水果大都产于河池本地,在河池市场上销售的大部本季节性水果也都是河池自产自销。
  
  种植百万亩,产量25万吨
  
  宜州市庆远镇东平村农民韦家智,2003年前,主要以种植粮食和甘蔗等少量经济作物为主。2003年,韦家智种植了30亩葡萄,从2004年就开始有收成,年平均亩产5000斤以上,亩产值10000元以上。此后,随着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好,尝到甜头的韦家智不断扩大自家的葡萄种植面积,收入也越来越高。
  
  在宜州市,通过种植葡萄发家致富的农户至今已越来越多。该市庆远镇东屏村王家甫屯依靠种植巨峰、金星无核等优质葡萄1000亩,2010年平均亩产达1810公斤,总产值达1128万元,平均亩产值“超万元”,推广应用“一两年收”栽培模式以后,亩产值有望翻番。到目前为止,宜州市已种植鲜食葡萄1万亩,成为全市名符其实的葡萄种植大县。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种水果的价格虽然随着市场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市场需求和利润的驱动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市广大农村种植各种果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果树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果树种植面积已达125万亩,年产量达25万多吨。按全国水果年均人占有量60-100公斤的计算,我市自产自销的水果,已确保我市年人均拥有61公斤,达到国家标准。在这些水果中,其中春、夏初成熟的鲜果主要有砂糖橘、贡橘、马水橘、夏橙、枇杷等,这几个品种都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品质优良,市场价格很好的精品水果。5-7月份成熟的鲜果主要有早熟桃、李,葡萄、梨、荔枝龙眼,这些品种大多是市场优势很好的品种。秋、冬季成熟上市的水果有毛葡萄、板栗核桃、蕉、枣、柑、橙、柚、柿等,其中板栗、核桃、毛葡萄和柑橘(包括柑、橙、柚)是河池果业的大宗水果。
  
  问题依然不少,科学管理有待提高
  
  从种植面积和年产量以及市场销售情况来看,我市的季节性水果的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据了解,我市现有果园大多数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种植,不仅果树已开始老化,品种也已经比较落后,再加上资金投入不足、生产技术更新不及时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等原因,果农的投入与收获不成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也制约了果园的进一步发展。像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介莫村,全村有上千亩的五月李。但是,由于全是老品种,不仅果树结果少,而且品质差,成熟时间参差不齐,上市时一公斤只能卖出于0.4元—0.8元左右。因为这些李树给农户带来的效益很低,久而久之,农户就没有了护理的积极性,基本上让这果树长成怎样就怎样,结多少果就算多少,不护理,不投入。市水果办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农村的这种情况很多,因资金投入不足,生产技术的更新和管理模式的改进步伐十分缓慢,种植面积大、挂果面积少的局面一直难以改变,果实单产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明显现象一直制约着果业的发展。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但是,对于我市广大果农来说,缺乏技术相当普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为广大果农提供技术保障。然而,正如市水果办的技术人员所说的,现在全市各级水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少,业务经费严重短缺,知识更新困难,整体素质良莠不齐,致使创新能力不足,服务能力无法适应生产需要。在果农素质普遍较低,果园生产管理技术落后的现实中,数量不足的技术人员,无法对数量众多的果农进行科学的培训,这就造成生产技术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重种轻管甚至失管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市水果办的这位技术人员还说,就目前来看,我市水果种植仍然存在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战现象,个别部门只管发苗,既不管种植,也不管种后管理,更不考虑产品销售市场的开拓和产品加工等问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还有一点,就是水果采后商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配套设备设施建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提高果品档次和价值举步维艰。
  
  针对存在的问题,这位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他说,应统一发展规划,整合资源,特别是资金、技术和人力物力等方面,应该统一部署,狠抓山地果园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特色优势品种生产规模,实行集约化生产;狠抓改低创高、节本增效集成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和采后处理及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无公害水果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认定,加强水果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开发利用,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同时加强果品质量安全体系、果业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延伸水果产业链。(记者 王卓通 讯员 韦丽芳)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