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苹果“泡沫”缘何破灭?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50票  浏览37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5月06日 15:47
  在中国优质苹果主产区胶东半岛,持续走低的苹果价格正在成为不少经销商的“心病”。去年秋天被炒至“历史最高位”的苹果价格,在今年春节后开始遭受市场“冷遇”。
  
  记者在文登市崇合果蔬保鲜库看到,偌大的院子里,孤零零地停放着一辆运输车,十几个工人正在分选、包装苹果。
  
  莫慌!此次主力仍然在假摔?套牢的股票很可能有救了!3月股市很可能发生巨变?拉锯战背后暗藏的资金动向!总经理于崇合告诉记者,冷库的储量是1万吨,去年秋天一共存了8000吨苹果,到现在还剩下约6000吨。“去年直径80mm以上的苹果每斤收购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3元多,而现在出货的价格只有2.7元左右,已经开始赔钱了”。
  
  从3月份开始,苹果价格一路下滑,库存积压的压力也与日俱增。烟台市苹果协会会长赵培策说:“去年5月初的时候,60%-70%的库存都已经销售出去了,但现在销售了还不到一半。”
  
  赵培策说,烟台苹果大约40%的库存是在“一些新手和一些果农散户中”,这些人很多都不懂苹果这个行业,把握不了苹果行业的基本规律和收购品质,也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这个群体在去年高价收购时投入的热情最高,今年跌得也最为严重”。
  
  去年秋天,在各个苹果主产区,收购苹果的货车排起了长龙。“仿佛一夜之间,全国的苹果经销商全部汇聚到了烟台。”赵培策回忆说,“有脸熟的本地经销商,也有许多不熟悉的南方经销商,甚至还有一些养猪、收大蒜的都跑到烟台收购苹果来了。”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山东苹果的另一个主产区威海。荣成市华峰果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岳建东告诉记者:“去年刚开始收购时,每斤苹果均价还只有1.5元,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升到了3元,最后就到了没有苹果可收的地步。苹果还在树上就被收购商预订了,不管品质好坏,拉上车就走。”
  
  在这一过程中,苹果“泡沫”从开始泛起、逐步累积,最后到达了“历史最高价位”。乳山市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宫家宾在谈到去年的苹果价格时直呼“没想到”:“真是没有想到,新苹果大规模上市以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中国苹果及山东省市场信息员、烟台广联果蔬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于立江认为,“去年陕西、山西等西部产区苹果受干旱影响,水分少、个头小,不少原来以西部产区为主的经销商涌入烟台和威海收购苹果,价格也因此一路提升。后来,许多‘新手’加入进来炒作,加上后期果农惜售,每斤一级苹果的收购价曾一度高达3.3元。”
  
  2011年,苹果的出口也十分不畅,使得2011年的苹果“泡沫”正在加速破灭。
  
  于立江说,最近几年,合作社储存的苹果每年都在1万吨左右,以出口东南亚为主。往年5月初,基本上出口就能到7000吨。“到4月底,出口占了不到4000吨,形势大不如前两年了”。
  
  业内人士认为,出口不畅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苹果本身的收购价格太高,“太贵了,老外也吃不起”。此外,人民币加速升值,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货币又迅速贬值,“两相夹逼,老外购买力弱了,苹果也就出不去了”。
  
  “以一家一户生产为主的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因此,准确权威的信息传递对于产业的健康发展非常关键。”赵培策说,前两年春节前后,烟台苹果的库存一般能销售30%左右,今年只有10%。仅一个春节就多出了20%的库存积压。“我劝大家少赔一点,赶快出手,千万不要再犹豫观望了”。
  
  针对外界对于这一轮苹果“泡沫”的背后是否有人“坐庄”操纵的质疑,于立江认为“可能性不大”。“一是苹果不宜长期储存,秋季新果上市以后就没有优势了;二是苹果和其他水果相比,可替代性很强。消费者不吃烟台苹果,完全可以吃江西脐橙海南香蕉或者库尔勒香梨。”于立江说。
  
  赵培策认为,水果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三个空间”的协调发展,即“农民增收的空间要给他、经销商盈利的空间要给他,消费者接受的空间要给他”。“最近部分品种蔬菜价格直落,就是没有给农民增收的空间;而这一轮苹果‘泡沫’的出现,给经销商和消费者的空间都不够,‘泡沫’破灭也就不足为奇了。”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专家冯群力认为,以苹果、白菜、大蒜等为代表的部分果蔬品种,近年来频频陷入价格大起大落的“泡沫怪圈”,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一家一户”小生产格局与“买全国卖全国”的大市场流通之间本身存在较大的缝隙,而信息传播的空前快速、不完整信息乃至错误信息的泛滥,则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这种缝隙。
  
  冯群力认为,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最终损害的是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各级政府应着力优化果蔬产地与批发市场衔接矛盾,推动政策性果蔬产业保险的发展,用政策性金融杠杆来协调生产与流通的矛盾。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