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种下黄金梨结出“黄金”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半岛都市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6票  浏览16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9月11日 15:07
  中秋节快到了,田间的果子也熟了,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在胶州王家庄村,黄金梨里真的种出了“黄金”。9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胶州胶北街道王家庄村,200多亩黄金梨已进入采摘期,因味道香甜可口,又赶上过节的快车,一天平均能卖10吨,很多果农因为黄金梨发了家,村民王复强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是种黄金梨,我连孩子上大学的学费都凑不起来。”
  
  莱阳客户一下订了十几吨
  
  9日上午,虽然天空下着小雨,但梨园十几名工人一点也没闲着,“莱阳一个客户预订了十几吨,这两天必须发走。”青岛日升黄金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复滋介绍,这阵子每天采摘量能达一万斤,工人包装前要先行挑拣,这个环节全靠电脑操作,分完类接着包装,当天就能发货。
  
  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中不光有工人,很多外地车停在附近,他们都是来收梨的批发商,“一般的两三块钱一斤,好的能卖到五六块,今年价格很不错。”一名批发商说。
  
  到了中午12时,工人们丝毫没有吃午饭的意思,一名工人说,这批货客商等了半天,他们只好加班赶紧干完。“秋天正是吃梨的好季节,所以现在卖得很好。”王复滋说,今年销售旺季恰逢中秋佳节,每天都有从江苏上海及本省莱阳的客商光顾。
  
  四处学艺交了四年“学费”
  
  说起王复滋,除了青岛日升黄金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王家庄村支部书记,他家一共种了60多亩黄金梨,不仅是种植大户,还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
  
  “我们村原本就是远近闻名的水果村,发展黄金梨种植也是秉承传统。”王复滋介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王家庄村因种苹果、梨子、葡萄成为水果之乡,后来由于果树品种差,又不懂得技术,所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逐步改种粮食。
  
  “种粮食赚钱确实太少了,一年两季玉米和小麦,收入只有一两千元,除去肥料、人工还可能赔钱。”王复滋说,从2001年起,他重启老本行,开始种梨树,当时承包了60亩地,无奈梨树品质不好,卖不上价钱,所以相当于交了“学费”。此后,他四处拜师学艺,聘请了莱阳等地一些专家来田间指导,经历四年时间,果树品种更新了,结出的果子品质好了。
  
  种梨种出了汽车新房
  
  靠着种黄金梨,王家庄村的梨农发了家,村民王复强最有感触。王复强多年来一直患有脊椎病,平时又是吃药又是打针,家里欠下不少债务。2005年,他和妻子开始跟着王复滋学种梨树,到了2007年秋天,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现在想想,如果不是种黄金梨,我们连儿子大学的学费都凑不齐,可以说是黄金梨圆了儿子的大学梦。”
  
  “我们真没想到,自己家里能买上小汽车。”梨农王先生说,他家一共植了10亩黄金梨,每年收入七八万元,去年年底,家里盖了新瓦房,还给儿子买了辆小轿车,现在也算是小康家庭了。
  
  最大的梨有三斤重
  
  “梨长得好,农家肥功劳不小。”村民李女士说,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果树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施肥环节,而王家庄村的梨树全部用农家肥,营养元素全、成本低,果树长势很好而且果子比较大,“我们的梨最大的有3斤重呢!”
  
  家家都用农家肥,够不够用呢?果农王先生说,村里有十多家养殖场,以前猪粪处理是个难题,自从大伙种了果树,养殖户再也不发愁了,每隔一段时间,养殖户就打来电话,然后把猪粪送到果园
  
  “今年梨大丰收,根本忙不过来,只能雇人帮忙。”果农王先生说,他们家种了10亩梨,采摘、包装非常麻烦,整个过程需要大量劳动力,但当地企业较多,很多年轻人进厂打工了,留下的主要是老人和孩子,果农们只好跑到平度、高密、诸城等地招人。
  
  很多村民感慨地说,以前他们都是跑到外地给别人打工,自从种果树后也当起了老板,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文/图记者徐新东刘鑫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