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夏旱后的秋收:“水”主沉浮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连新闻网 作者:李小华 刘福国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9票  浏览7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1月14日 10:53

  因为严重夏旱,对广大旱区农民来说,今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之年。虽然大部分农作物秋收已基本结束,但农民的内心并不踏实,初冬的农村大地,依然处处弥漫着夏旱带来的焦虑与期待。感受夏旱后的秋收,最明显的表现是“水”主沉浮,降水多或能浇上水的地方,农民增产又增收;降水少并且浇不上水的地方,农民仍在寻找或等待希望。
  

  1.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的果农在收获丰收的富硒苹果
  
  2.瓦房店市土城乡石染房村农民在给葡萄灌溉。
  
  3.金州七顶山蔬菜基地分布广泛的管道和阀门让蔬菜能及时浇上水。

  本报记者 吕文正 摄
  
  浇上水才保住了
  
  部分收成—
  
  迟秀璐家的苹果
  
  总售价与去年相当
  

  瓦房店市土城乡是一个水果产区,其中苹果是主栽品种,几乎家家有果树。往年的这个时候,果农摘完售完果后就开始享受农闲时光了,但持续干旱的天气不但让果树减产,也让果农闲不下来。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经常在果林里看到,很多果农依然在忙着为果树浇水过冬。土城乡石染房村的迟秀璐和丈夫最近一直在忙着浇果树,因为果园面积大而且分散,浇水还得忙上几天,但与夏季时候的抗旱浇水相比,迟秀璐认为已经是非常轻松了。迟秀璐告诉记者,家里总共承包了20多亩地,其中包括6亩葡萄,200多棵苹果树和百余棵桃树,剩下的就是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因为部分果园距离八一水库有一段距离,为了保住果树,迟秀璐投资8000多元购置了一台水泵和管带,其中管带就超过1500多米,加上燃油费,今年投入的抗旱资金超过1万元。为了保住果树不被旱死,迟秀璐夫妇俩对果树进行车轮式浇水,这边浇完了,那边的地块又得重新浇水,每天起早摸黑,持续浇了20多天。连续奋战最终让自家的果园没有出现大幅减产,连续高涨的苹果收购价格也弥补了部分旱情带来的灾害损失。据迟秀璐介绍,由于水源有保证,家里的苹果没有出现大幅减产,并且价格高,总售价与去年相当。但栽种的酿酒类葡萄和罐头葡萄价格比往年低,除去成本,今年只能把抗旱资金赚回来。因为忙着照顾果树,家里的七八亩玉米和大豆就扔了,几乎绝收。
  
  持续干旱的特殊年份,也让迟秀璐今年对增产增收没有抱太高期望:“能保住果树,并且不赔钱就行了,浇不上水的果农更倒霉,希望明年不再像今年这样干旱。”
  
  缺水减产后囤果待售—
  
  陈厚勤家的苹果收成不足正常年份一半
  
  迟秀璐认为更倒霉的果农,石染房村的陈厚勤可能算是其中之一。因为水源难以充分保证,老陈家的300多棵苹果树今年出现大幅减产,正常年份能收获两万公斤的苹果,今年只不到1万公斤。与迟秀璐相比,陈厚勤家的果园距离水库较远,果园浇水主要依靠村里的方塘,但因为取水的人太多,方塘很快就被抽干了,要继续保证果树用水的话,只能开车到八一水库进行远距离运水,但与水泵抽水浇果树相比,不仅成本高,也很难浇透。陈厚勤告诉记者,小型三轮车拉一次水,最多只能浇四五棵树,靠车拉水,永远也浇不透。陈厚勤认为,自家果树出现大幅减产,可能与水浇得不够有关。
  
  屋漏更遭连夜雨,让老陈上火的是,费了这么大的劲好不容易让果树熬过了严重干旱的夏季,红彤彤的苹果也挂满枝头就等采收了,一场大风让本就减产的苹果再次遭遇厄运。陈厚勤告诉记者,就在苹果采收前的一个星期左右,一场大风刮掉了2000多公斤苹果,最终只能按照每公斤1元左右的榨汁果销售,一下损失了近万元。
  
  经历了缺水减产和风灾损失后,老陈干脆把剩下的近万公斤苹果囤积起来,待到价格再涨的时候出手。陈厚勤认为,因为今年前期苹果收购价格高,经销商都没有满负荷收果,可能会卖一批收一批,后期价格可能还会高。据介绍,当地有不少果农因为减产而囤果待售。
  
  高效滴灌让果园增产又增收—
  
  旱年没减产又遇果价高,孙美田赚了

  
  与大部分果农拉水浇树相比,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丽美缘生态园不仅有充足的水源保证,浇水非常简单轻松,并且在大旱之年也能增产又增收。记者来到果园的时候,很多雇来的农民正在忙着采摘丰收的苹果。生态园园主孙美田告诉记者,在政府资金的大力扶持下,自己的大部分果园从今年春天开始实施了滴灌技术,大旱之年不仅没有减产,而且因为今年的樱桃和苹果价格高,果园今年大幅增收。
  
  “如果没有用上膜下滴灌,浇不上水,今年损失可就大了。”孙美田坦言,要是过去的大水漫灌,这么大块地根本浇不过来,而且蒸发得快。记者在果园里看到,每一棵果树下都盘了一条黑色细管。据介绍,这些黑色的细管是滴灌带,用的是膜下滴灌技术,浇水有保证,受旱灾影响不大。膜下滴灌是把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方式。它通过可控管道,将水、肥融合液均匀、定时、定量滴入作物根系发育区域,同时通过地膜覆盖减少作物棵间蒸发,实现了节水、增产的统一。
  
  说起膜下滴灌的好处,孙美田如数家珍。“省水、省力、省肥,还增产!滴灌比漫灌能省水省力60%到80%,一次浇五六个小时,三到四天浇一遍就行,而且均匀,而原来的漫灌导致果园湿度太大,影响果树生长。”据介绍,看到效益好,当地部分果农纷纷在果园里安上了滴灌,仅七顶山街道就在3000余亩果园和设施菜地里实施了滴灌技术。
  
  本报记者 李小华 刘福国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