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水果市场的“牛熊运命”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环球财经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18票  浏览20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8月21日 15:52

  《环球财经》记者 郭涛涛
  
  当你发现近期猪肉价格的走高,同时也出乎意料地带动了股灾后A股市场中的农业板块走强之时,你是否另外注意到身边水果价格的变动?比如葡萄西瓜,再比如库尔勒香梨?
  
  与猪肉相比,水果价格的变动似乎微不足道。因为它无法像猪肉一样,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到中国居民价格消费总水平(CPI)的走势——食品价格占中国CPI三分之一比重,猪肉价格又是其中最大决定因素。
  
  但事实并不尽然如此。如果说猪肉价格的走势,可以作为宏观经济走势的观测标的而存在,那么,由于从事种植业的人口绝对数量远高于养殖户,又牵涉到土地流转的新变局,以及品类多样和“互联网+”的影响,从认识中国农业微观业态着眼,水果市场价格同样充满了复杂性。
  
  和猪肉价格走势相反,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7月初相比,到月中旬,系统监测的包括鸭梨、苹果等六种水果价格同比降幅在4.3%~26%之间。
  
  另据《环球财经》记者去年至今在新疆、河南、浙江等地的调查,不同品类的水果,也有着不同的市场特点,而对于仍具有下乡圈地强烈欲望的产业资本而言,水果市场价格变动似乎也正在验证一个规律,依靠资本驱动的超大规模经营并不靠谱,而水果市场亦需要金融、保险等更多惠农政策的倾斜。
  
  西瓜不懂葡萄的“黑”
  
  从土地流转的维度切入,本刊记者多处走访发现,水果价格下降有其必然性。相比于种植粮食,种植水果,其经济效益也更高,国内粮食主产区之外地区,土地流转必然带动水果面积的增加,而类似于西瓜准入门槛低的水果,尽管价格竞争激烈,但仍有利可图,其价格波动周期也较短,但对于葡萄需要更多、更长时间投入的品类,蜂拥而至则意味着更多的市场风险。
  
  7月15日下午,在河南省西部小城三门峡市一条宽阔的马路旁,李栓良正站在他装载西瓜的拖车旁边等待买主。相比于6月由来自云南海南的西瓜占据主导的市场,进入7月,这里的市场正在被洛宁县的瓜农所占据,而李栓良正是洛宁瓜农的一员,他已经连续种植了十几年西瓜。
  
  家在洛宁县东宋乡上宋村的李栓良对本刊记者说,由于距离三门峡更近,每年7月中旬,他都会拖着一拖拉机、约1800斤的西瓜到三门峡来卖,7月14日上午9点,他拉着西瓜出发,两个半小时就到了三门峡市区。而按照他今年5亩西瓜、每亩1500斤左右的规模,他还要往返于三门峡五六个来回,“每次快则三天,慢则五天才能卖完,夜晚就在附近的广场空地露宿过夜。”
  
  与去年相比,7月三门峡的西瓜市场价格降幅超过了20%。“去年一斤西瓜可以卖到1元多,今年只有七八毛钱。”李栓良说,今年他每亩西瓜要比去年少收入七八百元。
  
  在李栓良看来,今年由于春天天旱,西瓜亩产量比去年减产很多,但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近几年周围种植西瓜的农户更多了,“去年西瓜市场行情好,刺激更多人选择种植西瓜,总产量上去了。”
  
  李栓良说,由于他种植的西瓜量产在当地并不成规模,所以不会有水果贩子上门收购,但流转土地种西瓜已是当地不少人的选择。他的五亩瓜田就是流转来的,相比于东部动辄七八百元的每亩土地流转费,他流转的土地每亩每年只有100元,这也是虽然今年西瓜行情低迷但他仍然有利可图的原因,每亩地仍能获得1050元左右的净收入。
  
  根据李栓良连续十多年种卖西瓜的经验,他认为西瓜市场的价格波动以两年为周期,“行情好了总有人跟风去种,价格下来了就又会放弃,像今年跟风种西瓜的,我们村大概有30%的比例,其实一直种,与烟叶等农作物相比,还是划算的。”李栓良说。
  
  相比于种植成本较低、转型也更为灵活的西瓜,近几年怀着葡萄庄园梦、流转土地种植葡萄的市场新进入者,处境或许更为被动一些。以“土地流转+葡萄”为关键词搜索,不难发现,最近这几年,随着土地流转的铺开,对于葡萄产业,全国已经掀起了一场葡萄庄园热。
  
  无论从数据上,还是从本刊记者的经历上,去年以来已经可以感受到这种葡萄产能过剩。去年9月在新疆焉耆,在当地老牌葡萄酒企业乡都酒业旁边,便可以看得见当地政府规划建设的上万亩的大片葡萄园,仅当地葡萄酒庄园就超过20家。为了能通过采访向外传递当地的葡萄酒庄园招商引资信息,当地一名官员不惜花四个小时等待记者前来采访。
  
  另据江苏常州的媒体报道,仅仅去年常州就已有五万亩葡萄园,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今年当地葡萄价格同比最多降幅达三分之一。
  
  从1980年就开始种植葡萄至今,并致力于葡萄品种引进、苗木繁育和推广的浙江金华市程宏家庭农场经理陶程宏对本刊记者说,过去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在疯狂种葡萄,在2013年上演疯狂的葡萄的下半年国内大面积跟进种植,而国内的葡萄市场,仍是以做批发为主,大的葡萄产区销售压力会随着投产面积的增加而不断增大。
  
  “2013年天气晴朗高温刺激了葡萄消费,葡萄价格一路飙升,让重产量的农户吃到了甜头,2014年很大一部分果农增加了亩产,但去年天气持续的低温降雨,葡萄消费量大减,供大于求造成葡萄价格“滑铁卢”。以巨峰葡萄为例,2013年可以卖到六七元/斤,2014年最低只有八毛钱。国内很大的问题在于,对品质没有可控性,一味追求产量,不注重品质。”陶程宏说。
  
  据陶程宏介绍,葡萄的价格一般六年一个波动周期,通常在葡萄市场价格起来之后,从葡萄苗木价格的走高就可以看出市场过热的迹象;之后便是低谷;然后市场开始洗牌,葡萄经营者开始做出选择。
  
  对于今年的葡萄市场,陶程宏透露说,目前国内面积大的葡萄园很大一部分都在亏损或者在亏损边缘,像最近几年“疯狂”的云南葡萄产区,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市场,云南产区18万亩葡萄2014年因天灾造成绝产或减产将近10万亩。云南葡萄造就了不少千万富翁,但也让不少人满怀希望去到云南却最终心灰意冷离开。
  
  “这是一场豪赌。相比于南方市场,北方市场这几年亦扩张得很厉害,种植面积比较大的省份包括山东、辽宁、陕西山西和河南,而在浙江,由于人力成本高企,葡萄种植面积一直在缩小。”陶程宏说。
  
  香梨牛市背后
  
  与葡萄、西瓜等多数温带水果仍无法摆脱多市场并存且无序竞争,生产者往往也是风险承担者不同,主产区只存在于新疆库尔勒的库尔勒香梨是个例外。由于独特的地域属性和产品的稀缺性,加之充分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它的价格体系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另一面。
  
  据本刊记者去年7月和9月两度在新疆库尔勒调查,库尔勒香梨市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所具有的金融属性,而在由生产者、水果贸易商、服务商组成的完整且成熟的市场链条中,贸易商才是真正的市场风险承担者。
  
  之所以是这样的市场,这由库尔勒香梨一开始就是“奇货”身份而决定。“库尔勒香梨和大枣不一样,香梨地域性很强,只有库尔勒才是香梨主产区,其他地方种不出它的味道。”库尔勒地区最老牌的国营园艺场沙依东园艺场副场长魁丹对本刊记者说。
  
  据魁丹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库尔勒香梨开始大规模种植时,它的市场拓展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候是易货贸易,香梨通过香港的贸易公司走向海外,换来的是汽车。从出海伊始的中国香港,再至东南亚市场,库尔勒香梨都因其味道独佳大受高端市场欢迎。
  
  1994年外贸体制改革后,库尔勒香梨被外贸商先带至深圳再走向海外,直至2000年后海外市场饱和,香梨取道广州的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进入沿海发达城市,再至近年在全国二三线城市铺开。
  
  也是由于在国内供不应求,每年9月,在库尔勒都会有大量水果贸易商蜂拥而至,而更早之前的5月,就会有水果商委托买手在库尔勒四处打探果实成长情况,并与香梨种植户谈价格。
  
  据当地人士介绍,由于购买竞争者众多,库尔勒香梨市场早已形成了既定的秩序,即目前由库尔勒当地30多家收购规模超过1万吨的本地水果贸易商控制着香梨市场大部分产量的局面,而这本身也是市场自然竞争的结果,而目前,库尔勒整个产区香梨年产量只有50多万吨。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收购香梨,如果人头不熟,给再高的价钱也不会有人卖给你,农民也更愿意将香梨卖给老客户。”上述当地人士对本刊记者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收购香梨的价格越高越好,对于水果贸易商而言,收购到香梨仅仅是开始,决定他们交易成败的,在于第二年春天,全国水果市场的价格走势。
  
  一名来自中国台湾的水果商对本刊记者透露说,一般香梨贸易需要成熟的水果操盘手去运作,香梨采摘后放入冷库,春节前和春节后发货也是一门学问,“通常过年前一个月大家都是要赔钱的,但你还是要发货,市场地位要把持住,过年后的四五月份,这时候才是决战时刻。”
  
  彼时,倘若碰到全国水果稀缺的年份,香梨价格上扬,放在冷库里的存货数量多少,就决定了盈利的多少,反之,过多的存货就意味着赔得越多。
  
  “去年赔了一批人,进得多的就要赔钱。”致力于将新疆特产卖到内地的新疆五合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传德对本刊记者说,“收购价格太高了,买得也多。”
  
  据本刊记者在库尔勒了解,用当地一位买手的话说,由于2013年内地水果受灾,库尔勒香梨遇到了百年一遇的牛市——凡是当年收购到香梨的,去年春天都赚了大钱,这也进一步推高了去年9月的香梨收购价,而部分水果贸易商的收购价格甚至比2013年要高出30%。但今年春天,去年的奇迹不再重现。
  
  与一些买家上千吨地采购不同,去年胡传德从沙依东园艺场采购了30多吨库尔勒香梨,由于数量不算大,他又通过微信云店、天猫等网购平台积极推销,春节过后便卖完了,“刚好盈亏平衡,做农产品生意,规模太大了成本不好控制,还是要走精品路线。”
  
  葡萄产业出路:向精品路线转型
  
  向精品路线转型也被陶程宏认为是葡萄产业的出路所在。国内高端时间长期被进口水果占据。他曾去日本考察过,“他们的葡萄可以储存三四个月,从冷库里拿出来的时候,甚至果柄都是绿的。并且他们的葡萄相关的深加工产品非常丰富,果汁、果酱、葡萄酒、醋等均能在市场上买到,而制作这些的并不是大厂商而是小的果园主体。日本的土地是世袭的,一代代传下来,一直在改良土壤和葡萄品质,中国台湾的果农,产量控制得很严格,因为产量会影响到口味,这也是海外水果几乎占领中国高端市场的原因之一。”
  
  但这亦并非易事。除了市场仍处于无序发展,以价竞争时期,在中国发展精品农业的另一大短板,在于缺乏金融体系的倾斜和保障。
  
  “农地抵押贷款虽然国家已经提了,但现在还没有成行,还是贷不出来,像葡萄这种水果投资周期太长,投资大棚等基础设施的,至少需要五年才能回本。拿不到贷款,很限制长效的发展。农业风险也很大,没有哪家保险公司愿意承担这个风险,这次灿鸿台风过后,我所了解到的很多宁波果农基本都是绝收。”陶程宏说。
  
  陶程宏回忆起他印象中金华葡萄产业的变化时说,20年前,金华是全国非常有名的葡萄产区,甚至为外运葡萄改变火车站位置开通临客拉葡萄。后来变成来自上海等地客商的卡车外运。“而现在只能靠我们自己外运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