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市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强化今秋苹果销售,及早做好价格预警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08票  浏览10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8月31日 14:34
  在西安街头琳琅满目的水果摊位上,早熟苹果上市已经快一个月了。而在陕西苹果主产区,上年度的晚熟苹果销售才刚刚告罄。
  
  对于苹果产业来说,去年和今年都是非常特殊的年份:去年苹果收购价高涨,同比增长20%左右,果农大赚了一把。同时,苹果贮量增加。连续两年存贮苹果利润丰厚,使得不少社会资本流入果品收贮行业。
  
  然而,受经济下行大环境影响,消费者购买力降低,加上其他果品的冲击,自今年3月份开始,陕西苹果同全国苹果一样,出现价低卖难,甚至一度出现收购价和销售价倒挂。在主产区部分县,半数左右的苹果经销商亏损。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番价格波动,风险几乎全部由经销商承担,将会给今秋苹果销售带来不利影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加大力度开拓市场的同时,及时发布苹果销售指导价格,降低果农心理预期,给经销商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否则最终受损的将是陕西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果农收入。
  
  收购价与销售价倒挂,经销商亏损
  
  正常情况下,大体上我省晚熟苹果销售,上市时销售1/3,春节前销售1/3,“五一”前销售1/3。
  
  “往年5月份,苹果价钱一般比较好。但今年5月份之后,苹果存量仍然很大,价格低还卖不动,苹果销售期向后推了两个多月。”白水宏达建筑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志敏对记者说,他们自己经营的苹果没有亏损,亏损的是替客户代贮的。“公司出租冷库要先为客户垫付资金,去年公司共垫付资金3000多万元,至今还有500多万元没有收回。”
  
  经销苹果20多年,有近3万吨贮藏能力,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有5家直营店,宏达公司在此次果价下跌中的经营状况算是好的。据白水县果业局局长王杨军介绍,白水县自产苹果50万吨,年营销苹果260万吨,是渭北苹果营销中心。全县100多家企业2万多人从事苹果营销,今年大约七成企业亏损。
  
  在洛川,自今年3月份果价开始下滑,最高时每公斤苹果亏损3元,一度出库价格和去年收购价格倒挂,约有三分之一的经销商亏损。
  
  王杨军认为,此番苹果价格大幅下滑,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前两年苹果市场利好,使得去年苹果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以白水县为例,去年就有煤矿、房地产等行业的资本参与苹果经销,使苹果库存量增加。但是,他们一般不懂苹果市场规律,没有固定的营销渠道,加上质量监管不严,导致库存质量下降。
  
  其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表现在农产品上,价格普遍降低。而苹果经营主体并没有充分预测到经济下行对苹果带来的冲击,反而在收购时提高了价格,增加了经营成本,压低了利润空间。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三,部分果农看到前两年经销苹果大赚特赚,也纷纷自己闯市场。去年白水县约有30%的苹果是果农存贮的,在产品分类、质量把关上良莠不齐,一遇到价格持续下跌就争相抛售。
  
  加大营销支持,帮助大家共渡难关
  
  业内人士往往把早熟苹果销售,看做是晚熟苹果销售的“风向标”:早熟苹果开市价高、销售顺畅,则晚熟苹果一般也会如此。反之亦然。
  
  8月中旬,洛川嘎啦苹果成熟上市,直径70毫米以上苹果开市价每公斤7-7.6元,尽管比去年同期低一块多钱,但在上一季苹果销售高开低走的情况下,果农对这个价格还是非常满意的。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今年苹果行情开局良好,但果农一定要理性对待,顺价销售。“面对市场变化,要及时出台产销地价格,指导果农适时、适价销售,树立危机意识。”洛川县果业局局长王建锋说。
  
  据洛川县果业局对苹果市场行情预测,在晚熟苹果大量销售期,预计价格将呈下滑趋势。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企业(合作社)收购苹果融资问题;在销季来临前,通过协会等机构发布产销地价格,指导果农适时适价销售;加大销售终端建设,继续推行在大中城市设立专卖店,拓宽销售渠道,同时支持网店建设、公司终端配送等,增加销售渠道。
  
  白水县果业局局长王杨军分析,经过今年春夏的价格波动,苹果市场会更加成熟。今年晚熟苹果可能会出现短暂性销售缓慢,但从长远来看仍对市场充满信心。
  
  “支持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就是帮助果农销售苹果。”白水宏达果业公司董事长董志敏说,“我非常看好这个产业。在陕西,没有任何一个产业能像苹果这样,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劳动力就业、大范围增加摄农民收入带动这么大。希望政府和金融部门继续在资金上坚定支持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帮助大家共同渡过难关。”
  
  各赚各的钱,利润“三三分成”
  
  就农业产业来说,大家都希望农民挣得越多越好。那么,是不是农民挣得越多就越好呢?并不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应当理性看待。
  
  5年前,我省果业部门就提出苹果利润分配3个“1/3”,即种植者、贮藏营销企业、零售商各占利润的大约1/3,产业链条才是健康的。任何一方利益受损,对整个产业来说都是一个威胁。
  
  若价格太低,种植者无利可图,则产业基础不存;若营销环节利润太薄,商贾不踊跃,则产品走不远,品牌做不强,产业做不大;若零售价太高,消费者消费不起,则消费量减少,反过来会影响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或许有人会说,进行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多得利。行不行得通呢?在小宗农产品上,在小范围内,或许可以行得通,但在苹果产业上,目前恐怕行不通,因为陕西苹果是一个庞大的产业。
  
  至2014年底,陕西苹果总面积1022.7万亩,其中挂果面积658.24万亩,总产量988万吨。陕西苹果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到全国的1/3左右,是中国苹果生产第一大省。放之全球也举足轻重——全球每7个苹果中,就有一个产自陕西。
  
  偌大的规模,偌大的产量,如何对接?唯有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提升产品质量,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程度,大力度开拓市场,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赚取合理的利润,才是可行之道。
  
  “今后在指导果品销售时,一定要破除‘价格越高越好’的不正确理念,积极探索苹果价格形成机制,加强苹果市场价格预警监测,减少苹果价格波动频次和幅度,引导和促进苹果平稳销售。”一位业内人士告诫说。
  
  “我有利,客无利,则客之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则客之不久;我利相当,则客久存,我则久利。”古人关于商之道的论述,仍值得陕西苹果产业思考和借鉴。(陕西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