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重庆:柑橘丰收笑迎客商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重庆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96票  浏览10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2月13日 06:10
本报讯 (记者 罗芸)大旱之年,我市柑橘仍获丰收。近日,记者从在云阳县举行的重庆·三峡库区柑橘节开幕式上了解到,今年我市柑橘面积、产量分别达到230万亩、190万吨,同比均增长15%。由于产量足、品质佳,柑橘节吸引了市内外200多家水果经销商前往采购。

  市果品行业协会会长刘明毅告诉记者,今年重庆晚熟柑橘产量大幅提高,约30万吨左右,且与市外柑橘错季上市行情看好。与往年相比,重庆柑橘今年总体价格提高了20%,每公斤均价从3元提升到3.6元,其中优质晚熟柑橘每公斤均价则从6元涨到10元。

  据了解,今年我市受旱程度不亚于2006年,但由于采取了成熟的抗旱措施,只有小部分地区产量略受影响。同时,经过近年来的科技攻关,晚熟柑橘保花、保果的先进技术在库区果园得到广泛应用,产量得到提升。

  目前我市种植柑橘的农户约130万,其中大部分为三峡库区移民。据介绍,待柑橘进入盛产期后,亩产将达到1至1.5吨,果农人均年收入可在1.2万元以上。

  渝北民权村村民搭上致富快车

  今年果农人均纯收入可达8800元

  本报记者 李薇帆

  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这是过去渝北区统景镇民权村村民对柑橘产业的认识。

  如今,经过对品种的升级换代,该村柑橘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000多亩,并因个大、皮薄、汁甜,吸引了北京、河南、湖南、湖北等地经销商上门订购。

  依托柑橘产业,这里的村民搭上了致富快车,今年果农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8800元。

  种柑橘是门技术活

  53岁的李宗依从1982年开始种柑橘,迄今已近30年。

  然而,真正尝到种柑橘的甜头却是最近几年。今年,他家柑橘大获丰收,收入2万多元。

  “这么多年才明白种柑橘是门技术活,必须要创新。”李宗依深有感触地表示,同样是5亩柑橘地,过去他种的是鹅蛋柑,每斤才几角钱,一年下来有个四五千元收入算是好的。看着村里有人种的脐橙、梨橙,每斤能卖1元多,他也将柑橘树陆续换成了脐橙、梨橙等优良品种,不仅产量上去了,价格也跟着上去了。

  现在,李宗依修葺一新的家里不仅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还用上了煤气罐,彩电、冰箱等一应俱全,日子越过越红火。

  “柑橘支书”倾心带动

  李宗依的幸福生活,与民权村党总支书记王清林密切相关。

  王清林痴迷柑橘20多年,经过多年探索,他选送的柑橘在2001年被评为“中华名果”,200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橙”。然而,王清林的目标并不仅仅在此,在2008年11月做客央视“我们”栏目时,王清林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走土地集约化道路,把小柑橘做成大产业。”

  “我现在已经流转了800亩土地,马上还要流转1000亩,全部用来种柑橘。”王清林坦言,他的果园里全部是优良品种,今年预计产量可达30万斤。“我流转村民土地每亩租金1100多元;常年有50多村民在我果园里打工,最多时可达100多人,劳务收入最高的每年能拿2万多元。”

  自己富不算富。王清林还带动村民们一起种植优良柑橘,目前该村柑橘良种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他不仅免费指导技术,还组建果品营销协会,统一收购标准、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包装贴牌、统一对外销售,免去了果农的后顾之忧。现在该村5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30户,3至5亩的种植大户达150户。

  王清林还组织村民建起小型水库,新修15公里公路及18公里人行便道,并注册“王清林”商标,为柑橘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今年该村柑橘产量可达600多万斤,较去年增产40%,亩产量最高的达到了5000斤,村民们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8800元,比去年增加1600元。

  吸引学子返乡创业

  “柑橘村”的大好前景,也吸引了大学生返乡创业。

  李君去年9月回到家乡民权村,和妻子孙亚玲掏出多年积蓄15万元,甩开臂膀种起了柑橘。

  自西南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李君在重庆一家物流公司上班,其妻在宁波工作,两个人一年的收入也有10来万元。“但是家乡的柑橘产业发展潜力大,我准备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创业路。”

  李君流转了18亩土地,加上自家的4亩,全部种上了柑橘树。由于柑橘的投入周期为3至5年,为了弥补柑橘前期投入,小两口还搞起了肉兔养殖,今年已经出栏肉兔近900只,收入3万多元。同时,肉兔粪便能产生沼气,沼渣能给果树施肥,不仅保护了生态,也降低了成本。

  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作者:罗芸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