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发展葡萄种植 从农民到“白领”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京郊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2票  浏览20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4月16日 14:27
  在延庆县张山营镇前庙村,72岁的村民张茂会有着双重身份,果农张茂会和“白领”张茂会。平日里,除了耕种自家2亩葡萄园,老张还要准点儿到辉煌葡萄酒庄上班,指导工人开展葡萄栽培管理。从农民到“白领”,张茂会是如何实现了身份的蜕变?
  
  大胆创新种葡萄
  
  在前庙村提起张茂会,可是响当当的人物。21岁开始担任村支书,是当时全公社最年轻的“一把手”。在他的带领下,前庙村从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后进村,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
  
  早些年,前庙村村民大多以种植大田作物和苹果为营生,直到1992年,由于果树老化、病害严重,村民相继弃之不管,原本就有些拮据的生活过得更加捉襟见肘。和村民的生活比起来,村委会的日子也不好过,为了节省开支,村干部都是身兼数职。“咱一定要干出点事儿来,摆脱受穷受累的日子。”老张和村干部们商量着,要想有钱花,必须改变以往种植方式。种杏、梨、枣……大伙绞尽脑汁想了一圈,都被张茂会否定了,他用力捻了捻烟头说:“要种,咱就得种点别人没有的稀罕作物。”经过一番考察,他们决定:种葡萄。
  
  “俺们村北靠松山,南依官厅,昼夜温差大,经专家论证属于最佳葡萄种植区。”老张说,有了专家的论证,他们发展葡萄产业的决心更足了,他叫上村主任,立马赶往东北考察葡萄新品种。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们从东北引回了十多个当时最新的大粒葡萄品种,其中,红地球更是全国罕见的优新品种。
  
  充满干劲的张茂会回到村,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一盆冷水。听说村支书要大刀阔斧发展葡萄,种了一辈子老玉米的村民一下子绕不过这个弯来,还有村民较着劲儿。“你就能确定种葡萄不赔本?到时候你别吃不了兜着走就成。”面对针锋相对的个别村民,张茂会和村干部商量,先在村南开辟了10亩葡萄园,在村里选出10家,每家分1亩试种。天遂人愿,3年过后,葡萄头一次挂果就喜获丰收,第一批吃螃蟹的村民嘴都乐歪了,他们兜里装了比往年多出两三倍的钱。
  
  开辟一块试验田
  
  看到了种植葡萄带来的丰厚回报,村民纷纷动了心。但是,好运并非会时时眷顾。让从没种过葡萄的农民都来管理葡萄,首先要过的就是技术难关。
  
  有一年,村里的葡萄普遍得了霜霉病,村民不知是什么病,胡乱打了些药,一点作用都没起,园里的葡萄不仅叶子干了,葡萄粒更是掉了一地,严重的几乎面临绝收。这次的损失,让张茂会意识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要想带领村民致富,并不是选好品种就能高枕无忧了,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更为关键。于是,老张开始四处打听,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讲座。在县里举办的一次培训课上,老张认识了国内著名的葡萄专家晁无疾,晁教授的课让他听着十分过瘾,可是老张却提前逃课了。原来,他是跑去找县领导,请求县里出面,把晁教授请到前庙村,给果农们上堂课。老张原本只想试试看,没想到晁教授一口答应了,真的到前庙村的葡萄园里,给村民上了一堂课,并承诺以后会定期来帮村民做技术指导。
  
  随后,老张又多次邀请北京农学院、北京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为果农讲授管理技术,慢慢地,村民的种植技术得到了提升。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专家的管理理念不尽相同,果农不知道该听谁的好。对此,张茂会也十分困惑,就拿葡萄的留芽量来说,有的专家说留1至2个芽,有的专家则主张留4个芽。左思右想的老张决定在自家2亩葡萄园里开辟试验田,试试看到底谁说的方法适合前庙村。经过试验,老张发现还是留2个芽最好,既有一定产量,又能保证葡萄品质。到老张的试验田里参观过后,村民心里都有了底儿。
  
  带头写下“技术账”
  
  为了帮果农解决技术难题,张山营镇也加大了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力度,聘请了多位农业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长年举办果林技术培训班,开办田间学校,建立了新农村农服中心和葡萄实验基地。为把好技术传给更多人,张茂会带头写起了“技术账”。“2003年7月12日,喷200倍波尔多液,防治霜霉病;2011年6月25日,浇灌沼液每亩1500公斤,与水比例1∶2……”在老张的账本上,清晰地记录着近20年来关于葡萄种植的相关知识。
  
  老张回忆说:“1996年6月,俺家葡萄幼果长出了灰绿色圆斑,那时没有专家电话,我突然想起来,课上好像讲过这个问题,赶紧找出笔记本,翻开一看果然有!我赶紧按照笔记本上记录的方法给葡萄喷了波尔多液。嘿,专家的办法可真灵!这事儿传开以后,俺们村好多人都开始记录管理知识了!”在老张的带领下,村里十多户葡萄种植户纷纷写起了“技术账”,他们依靠这本账掌握了技术,摸出了葡萄种植的门道。如今,张山营镇数字影厅里的远程教育网络已经频繁应用,全国著名的果品专家被请上了网络课堂,在网上传授知识。村里的年轻果农也不再往本上记笔记了,而是把专家的讲义直接拷贝到电脑上,变成一本“网络账本”,更方便,更快捷,更全面。
  
  除了记录生产过程,在村民王秀雨的本子上记得最多的就是专家讲课的内容,为了提高果农的科学管理水平,张山营镇还开办了农民大专班、中专班和田间学校,一批市县乃至于全国的专家都成为各村的座上宾。手把手传授技术,使一些果农不仅自己学会了科学种植,还成长为了土专家、田秀才。
  
  王秀雨家的柜子里,葡萄账已经记了4本,记者翻看着“2010年4月2日,晴,村田间学校,北京农学院晁无疾教授讲葡萄管理知识”,“2011年6月25日,晴,浇灌沼液每亩1500公斤,与水比例1∶2”……“以前种葡萄经验少,这记账不仅仅是为了检查,记完了俺回头再看看,啥时候出葡萄,啥时候疏果,气温对葡萄甜度的影响,套袋和摘袋的时间……就成了规律了,特别是老师讲课俺都记在本本上,再管理葡萄自己都成专家啦!”王秀雨介绍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