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农人之家,结交更多农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农人之家大家庭
x
在论山地果园的前二篇文章中,我的观点是:当我们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山地果园的现状时,可以看到山地果园生产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要素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就是劳动力的数量与价格,而这种变化可以看成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表现,具有时代性。而当前正值是过去与未来的交换时期,我把它称之为以农业为生的一代人即将成为历史,而不以农业为生的下一代人将接替他们的父辈。换一种方式表达是把农业作为生活本身,不以自身的劳动力作为成本的小农生活方式,向以经济产出为目标的盈利性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这二者显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当然这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让当下的大部分人可以离开土地,而去看更为广阔的世界。
对于山地果园来说,不同区域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城市化率对乡村的影响不同,使得表现出类似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规律,相对来说,对于山地果园成本的敏感,东部比西部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我处在浙江这样的一个省份时,山地果园的效率制约则更为明显,规模主体原来在山上的经营,正面临着成本的困境。
本文主要谈对于规模山地果园现实困境的思路与方向。我在本文中先比较简单的说下我的思路,从而指出一些方向,而具体的或我认为可以更为详细论述的我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要在山地果园前加上“规模”两个字。因为只有规模的情况下,需要外雇劳动力来进行相应的管理,就会产生劳动力成本,效率在经营中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山地果园效益的提升的方向,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降低种植果园需要管理的工作量,比如免耕,肥料的撒施等,这与需要开沟施肥,或者进行中耕相比起来,可以大幅地减少管理所需要的劳动量。当然技术改变需要相应的配套的措施加以保障种植的正常进行与品质的基本不降低。
二是改变种植品种。对于已经种植的果园自然不存在这点,但对于新建山地果园的来说,需要考虑种植品种的易管性,主要表现在其管理过程中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和措施的复杂性。比如病虫少,比如无需疏果与套袋等。当山地果园与平地果园进行竞争时,当种植的种类及品种无法获得明显的品质优势及特色的情况下,单纯的市场竞争将使山地规模果园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
三是提升交通效率。山地果园的交通是其最大的制约,管理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山地坡度所带来的交通与运输问题。因此对山地果园的交通的改造,把交通效率提升为山地果园最为重要的基础,是应对未来发展以及山地宜机化改造最为关键的内容与方向。
四是缩减规模,把一些成本过高的区域给舍弃掉,或换成低成本的种植。在效率改造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一些立地条件过差(如坡度太陡、距离 太远、交通太差,土壤不适合等)的情形,那么原则上应舍弃掉,而保留能够进行效率改造或提升的部分,以集中管理资源。
总的来说,本文作为后续文章的一个源起,某种意义来说,可能有点多余,但我觉总的方向还是要说一下。上述四点基本的思路是减少劳动力成本,提升效率,增加竞争。技术上省力化的措施,以及简单化的技术操作,目的是减少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因为简单的劳动相对来说可以雇佣到的劳动力会更容易一些,价格可能也会更低一些。这是从自身种植的管理角度去作出的一种改变,是一种通过技术、新的农资与设备等,达到简化与降低成本的目的,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而种植品种的改变是为省力化技术相配套,一些过去靠人可行的种植品种在当下有些是变得不可行,这种情况下需要改变,这对新进入山地果园的朋友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而交通的改善或者说整个果园的效率提升围绕交通来开展,是未来宜机化思维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未来山地规模果园的主要出路,没有宜机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效率的提升依然会被劳动力所制约,能理解这点我认为是关键。
而最后的规模的缩减在高成本地区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一些条件差的地方一定会被放弃,比如高山向低山转移,低山向平地转移就是这种缩减与放弃的写照。对于山地规模果园来说,过去适合种植的土地,可能在当下或未来并不适合,因此评价现有山地资源,作阶段性的取舍,以及进行低成本化的利用,依然是山地规模果园经营中最为重要的策略问题。
学会舍弃是一种智慧,这表明我们主动地放弃。无论是省力化、品种的改变、宜机化的模式改造,还是规模的缩减,都是为了山地果园的未来,而我们本就应该面向未来。所以我把上述四个方面称之为方向。
后续我将对本文提到的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讨论,有些我觉得是老生常谈,而有一些我认为还是具有一些原创性,欢迎大家的讨论参与。
感谢您的阅读。
注:本文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