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中的土壤肥力特性分析以及施肥改土方案如下:
土壤肥力特性分析
土壤EC值(电导率):0.2 ms/cm
EC值较低,表明土壤中盐分含量较低,可能导致植物可吸收的离子较少。
土壤pH值:未给出具体值(截图挡住了)
图中未显示土壤pH的具体数值,但一般来说,中性到微酸性(6.5-7.5)的土壤对大多数作物较为适宜。
有机质含量:0.8 g/kg 有机质含量较低,有机质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性和提供植物营养非常重要。
大量元素
氮(N):检测结果为5 ppm,参考范围20-30 ppm
磷(P):检测结果为5 ppm,参考范围10-20 ppm
钾(K):检测结果为508 ppm,参考范围80-120 ppm(相对较高)
中量元素
钙(Ca):810 ppm,参考范围400-700 ppm(偏高)
镁(Mg):61 ppm,参考范围50-100 ppm
施肥改土方案
增加有机肥料: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如堆肥、厩肥等,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养分供应能力。
调节土壤pH值:若土壤偏碱,可适量施用硫磺或铝硫酸盐来降低pH值;若土壤偏酸,可施用石灰来提高pH值,使其接近中性(6.5-7.5)。
补充氮磷肥:由于土壤中氮和磷的含量较低,建议适量施用氮磷肥,如尿素和过磷酸钙,以满足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
控制钾肥施用:土壤中钾含量较高,应减少钾肥的施用,避免造成浪费和潜在的环境污染。
调节钙、镁比例:土壤中钙含量偏高,应减少钙肥的施用,适当增加镁肥的施用,如硫酸镁,以保证作物对镁的需求。
合理灌溉:采用滴灌或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和盐分积累,防止土壤盐渍化。
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建议以有机肥料为基础,调节土壤pH值,适量补充氮磷肥,控制钾肥施用,合理调整钙镁比例,并结合科学灌溉,逐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来自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