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第二届杨梅节拉开大幕
杨梅产业占富民乡村旅游收入六成
这位“梅园导游”喜滋滋地帮客人摘杨梅。
昨日下午,到富民摘杨梅后返昆的车辆在碧鸡关收费站排起了长龙。
乡村五月芳菲尽,大树杨梅闹山林,味胜河溯葡萄重,大师故里迎客来。昨日,富民县第二届杨梅节暨廖新学美术作品故里展,在富民明熙苑隆重开幕。
省、市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小水井合唱团再现天簌之音,使得八方宾客无不心旷神怡。当代著名美术家、教育家廖新学大师的作品展更是让观者如痴如醉。
富民县委书记郭继先在开幕致词中说,举办第二届杨梅节暨廖新学美术作品故里展系列活动,旨在秉乘以梅为媒、以梅会友的基础上,挖掘富民文化资源,弘扬本土文化,了却廖新学大师生前夙愿;更重要的是,弘扬大师勤学上进,为艺术事业不懈追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可贵精神,进一步展示富民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休闲、养生名县,提升富民形象,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富民、支持富民,促进富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六月杨梅,城西烂紫霞”。富民山青水秀,瓜果飘香。富民大树杨梅更是远近闻名,沉甸甸的杨梅挂满树梢,深红欲滴,惹人胃口大开,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热爱生活的人们纷至沓来。杨梅节里,杨梅当然是主角。市民可以走进梅农家,摘杨梅,吃农家饭,感受梅乡风情。
富民大树杨梅之所以受到消费者青睐,与其绿色生态种植是分不开的。据了解,2004年7月,富民大树杨梅就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2005年8月获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中心绿色产品、产地认证。近年来,富民杨梅产业不断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富民摘果、观光、休闲、度假,拉动了住宿、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杨梅对富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渐明显。
据县农林局副局长杜元明介绍,杨梅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假日观光体验旅游经济。去年,到富民采摘杨梅的游客达12万人次,拉动经济综合消费4500余万元,占全年乡村旅游收入7100万元的63.3%。
目前,富民的大树杨梅已经发展到了23224亩,在全市甚至全省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成片的杨梅园遍布富民的村村寨寨,处处洋溢着“种杨梅、摘杨梅、品杨梅、卖杨梅”的喜悦。
据悉,在为期一周的杨梅节里,除继续举办廖新学美术作品故里展外,还将进行富民县改革开放成果及发展规划展、赏梅座谈会和画家画富民、作家写富民、摄影家摄富民活动,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杨梅采摘活动。
人潮车潮齐赶富民杨梅潮
一提起杨梅,首先使人想到的就是“望梅止渴”和“未尝先说齿流涎”的诗句。如今,正是杨梅应市时节,漫山满坡的杨梅林,绿叶凝碧流翠,红果乌亮烁紫,使人心醉,让人不由得想先尝为快。
昨日上午9时,记者在普吉收费站处留心细看,发现爱吃、爱玩的昆明人早已按捺不住了,平日只开2个通道的收费站,昨日则开通了4个,但仍有越来越多的车辆驶来,目的地都是同一个——到富民,摘杨梅去。
随着昆沙路的畅通,昆禄路也在不断修复平整。今年,路通了,梅熟了,前往富民摘杨梅的市民络绎不绝。“路好走了,去摘杨梅更方便了,我们一家也要去尝个鲜。”市民木宏林带着全家老小,开着一辆帕萨特兴冲冲地出发了。
进入富民地界,一路上摆摊卖杨梅的果农排成了排。杨梅按品质大小分装在不同的果篮里,最便宜的也要25元1公斤。买杨梅的人也不少,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人,全都是昆明下来的。“为什么不进果园自己去摘?”市民赵中伟遗憾地说:“来晚了,果园里都是人,进不去。”
这样的形势则让果农最开心。大营村的李春兰一边忙着收钱,一边笑着告诉记者,家里有20棵杨梅树,今年又丰收了,自己挑来路边卖也能卖上好价钱。
“这两天通过收费站的车辆比平日大幅增加。”普吉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1日早上9点到昨日下午4:30分,已有19000余车辆进入富民,至少比平日增加了2倍左右。
记者 王仪 报道
40多杨梅园贴出爱心牌摘1公斤就为灾区捐1元钱
记者杨雪煌报道“只要你在我们的杨梅园里摘购1公斤杨梅,这就表示你已经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了1块钱。”近日,富民的40多家杨梅园都贴上了“爱心杨梅园”的标志。据悉,从昨日至7日的杨梅节期间,富民“爱心杨梅园”将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
在富民县城周边的杨梅园,记者看到,前来摘梅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园门“爱心杨梅园”的标志吸引了不少的游客的视线,并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前来田茂荣杨梅园摘杨梅的昆明市民刘华说:“这是一件公益活动,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举手投足之间为灾区献上一点爱心。”
据富民团县委副书记胡永明介绍,自团县委发出“爱心杨梅园”活动的倡议后,就有40多家杨梅园争先报名参加。同时,30多家农家乐也纷纷启动了“爱心农家乐”活动。在杨梅节期间,杨梅园每售出1公斤杨梅,就拿出1块钱作为爱心款捐赠给灾区;而农家乐则以节日期间营业额的5%作为爱心善款赈灾。爱心款将交由县红十字会捐往灾区。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了解“爱心杨梅园”活动,杨梅节期间,富民还招募了40多名志愿者给游客当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