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马淑萍: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农博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67票  浏览9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0月13日 15:07

  第一届北京籽种产业高峰论坛

  主持人:  张贵忠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主持人】:第一届北京籽种产业高峰论坛现在开始。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刚才第17届北京种子大会开幕式刚刚结束,结束之后,作为这次大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年种子大会新增加的内容,就是北京籽种产业高峰论坛相继开始。这次籽种产业的高峰论坛,我们各个部门,包括各省市都非常重视。今天参加论坛的有农业种植业司副司长马淑萍女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先生、亚太种子协会主席JaiSingh 先生,及各省市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国内外种子企业、科研育种单位、农业院校的代表。在此我谨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参加高峰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支持关心高峰论坛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家都知道籽种农业是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北京是首都,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从21世纪之初率先提出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开发新的农业业态。在农业的多种功能当中,我们重点抓的是农业的生产功能,开发农业的生态功能,开发农业的生活功能,开发农业的示范功能。在开发农业生产功能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大力发展籽种农业。在开发生态农业环境当中,我们重点强调开发生态农业。在开发农业的生活功能当中,我们强调要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在积极开发农业的示范功能当中,我们强调要开发,要大力发展科技农业。那么籽种农业应该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这个高峰论坛就是在这次大会当中,给我们各个单位,各相关部门,各位同志搭建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个论坛的讨论,加强国内外相关机构多层次的合作,促进种业在全国,乃至在北京的发展,来促进现代农业进一步提高档次,实现新的生命。

  参加今天上午论坛的主要内容,我们邀请了六名在种业界很有影响的同志来进行发言。首先请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马淑萍女士就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及展望发表演讲。大家欢迎。

  马淑萍:非常高兴参加北京市第一届北京籽种产业高峰论坛,愿意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我们国家种业发展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大家都知道种子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种业是农业基础性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战略性的产业,它又是一个公共事业。种子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我们用占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对世界农业,特别是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重大贡献。上个世纪末以来,我们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这样一个过渡,并且还丰年有余的发展目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我们国家粮食产量达到了10570亿斤,棉花产量达到750吨,糖料1.34亿,蔬菜6.7亿吨,水果1.1亿吨。除了油料以外,我们其他的大宗农产品有效的保障了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粮食的自给率已经达到95%以上。我们的棉花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当然我们还是一个外向型的,我们整个需求大约还有30%需要进口,但是我们的纺织品是出口大国,我们的糖料也基本自给,蔬菜人均占有量世界第一位。中国农产品有效保证了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稳定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供应,以及价格的稳定做出了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得益于广大科技者和亿万农民的辛勤努力,更得益于我国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种子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种子法》实施以来,通过种子工程建设和深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种业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法制化进程稳步推进,产业化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着成效。我想我们中国种业的主要成效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个是我们的供种能力显着增强。种子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先后建设了一大批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一些大中型企业在我国西北、海南岛等地建立了杂交玉米、杂交水稻以及瓜菜类生产基地。目前全国种子繁育生产能够达到80亿公斤左右,加工能力达到90亿公斤左右。种子苞衣应用面积达到5亿亩,基本满足了农业生产用种需求。

  第二个是良种水平显着提高。国家加大了对种业的科研和推广的投入力度,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加快。我们先后培育了超级水稻,紧凑型玉米、双基因油菜等一大批优良品种。比如现在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这个品种是非常有优势的,它是一个耐密型的,又是一个高产、多抗、广适的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亿多亩,为我们国家玉米增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像小麦品种,它的推广加速了我国优质小麦带的形成。同时我们作物种子的质量合格率也提高的非常快,已经达到了95%以上。目前我们国家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这些新品种的推广,为我们粮食产量达到1万亿斤,棉花产量达到750万吨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个特点,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已经形成。《种子法》实施是以来,特别是我们经过了深化种子体制改革,近年来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种业,企业的产权已经呈现多元化,截止到目前,我们国家市政种子企业已经达到了87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种子企业70多家。各种类型的股份制民营企业占据了多大数,已经成为种子市场的主力军。种子市场主体多元化,促进了种子市场平等竞争和快速发展。许多大型种子企业步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已经有60多家种子企业通过了ISO9001认证,目前排名前10位的种子企业市场占有率接近种子市场份额的15%。

  第四是种子的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我们国家是种子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我们常年用种量是120亿公斤左右,我说的是子粒种子,商品种子达到了60多亿公斤,就是说我们国家的种子市场,商品率已经达到了50%。近年来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和蔬菜数字商品化供种接近百分之百。小麦、大豆等常规作物的种子商品化率也明显提高。特别是这两年我们通过良种补贴,常规作物的供种率、商品率也是提高的非常快。种子的市场商业价值持续增加。已经由2001年的20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00亿元左右。在国际种子协会,他们有一个统计,我们国家种子市值大约在65亿美元左右,位居世界第二,全球第一位的是美国。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种子国际贸易快速发展,2001年到2008年,我国进口种子是6万多吨,价值超过了7亿多美元。进口量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蔬菜、花卉、草类,以及向日葵、甜菜的种子用种量非常大,食用向日葵用种量也很大。

  第五,法律法规基本健全。2001年《种子法》颁布实施为主要标志,以《种子法》为核心,已经确定了种子资源保护,新品种保护、生产经营许可、生产经营档案、标签真实性、种子检疫、种子储备、转基因安全评价等基本法律制度,农业部先后出台了13项配套规章,特别是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自1997年实施以来,品种权的申请量增加迅猛,年申请量位居成员国的第四位。截止到今年9月份,品种权申请量达到6221件,已经授权2328件,全社会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与此同时,全国有25个省市制定了种子地方性法律制度,为依法治种和种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六,种子管理体制基本理顺。2006年国务院办公下发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就是国办发的40号文件,有力的推动了种子企业的政企分开和种子管理体系的建设。截至去年,国有种子企业全面实现了政企脱钩,基本理顺了种子管理体制,依法强化市场监管,构建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志们,我国种子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尽管如此,我刚才讲的都是我们纵向比,我们中国的种业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们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种业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与现代农业要求相比,还相差很远,与发达国家种业相比,还差距很大。可能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种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我们的种子企业不大不强,我们有8700多家企业,美国有1100多家,印度有600多家,我们企业很多,但是不大不强,品种也很多,但是突破性的品种还缺乏。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我们的要求。为此,我们将继续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特别是要引导和促进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多年来我们企业创新是不够的,我们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88%来源于我们的科研单位,我们企业自主创新力量非常薄弱。怎么样提高我们种子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种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下一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同时继续完善种子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品种的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大家知道我们今天来了很多种子站的站长,我们现在种子市场的维权任务非常重。同时,我们也要继续鼓励企业开展种子国际贸易,完善种子市场运行机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促进种子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再做贡献。谢谢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