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台湾范锈龙的“草莓人生”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4票  浏览8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0月09日 11:50
  (记者任沁沁)55岁的范锈龙是大湖乡最出名的“草莓达人”,被评为2009年台湾十大“神农”之一,他还曾受邀赴大陆传授务农经验。
  
  范锈龙有一个面积超过6公顷的山顶果园农场,目前种植高接梨约2.5公顷,草莓约0.9公顷,柑橘约0.5公顷。对于草莓种植,他尤有心得和研究。
  
  走进他的果园,农民们正忙着给草莓整地和栽种植株,“过几天,就要施用化肥、覆盖布衣了。”范锈龙说,12月就可以采收第一期草莓,直到明年三四月,前后共有3次采摘期。
  
  “今年能收获将近13万公斤草莓。”范锈龙掐指计算着,收获的季节总是农民每年最高兴的时候。不过,这些产量依然不能满足本岛需求,在台湾常常很快就脱销了。这也是范锈龙的草莓尚未销售到大陆的缘故。
  
  台湾“草莓达人”的称号,和范锈龙认真的务农态度分不开。从事农业生产30余年来,他坚持每天写农作物生产笔记,记录天气、田园作业情况、工作心得,并不断检讨改善耕作方式,为农作物创造最好的生产环境。
  
  “一开始做田间生产记录时会被其他农友笑,但我不怕。”范锈龙说,农业是门科学,只有持续观察记录不断改进才会进步。
  
  除了每天撰写笔记,范锈龙还参与农业改良场的讲习研讨,自付学费到学校求取新知,到书店购买农业相关书籍,汲取最新的农业技术与农学知识。日积月累,这些经验和学识帮助他在农业管理上事半功倍。
  
  “台湾农业应走向精致无害栽培”,范锈龙始终以此为体认,他大胆改变传统农业耕作方法,尝试各种物理防治法,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
  
  柑橘、高接梨也是范锈龙种植的品种。这两类台湾主要经济果树极易受到病虫灾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范锈龙将农场土壤和灌溉水质送到苗栗区农业改良场化验,再针对化验结果调整施肥重点。
  
  一开始,因为种植草莓、高接梨的相关栽培技术尚未成熟,范锈龙走过不少弯路,但他并不气馁,“没有尝试,哪里来的提升”。
  
  “农业不单纯是栽种、施肥喷药,而是包含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病虫害等学科的一门大学问。”范锈龙说。为了提高草莓种植效率,他创新方法,在植入草莓种苗之前,就用银色塑料布覆盖畦面,减少畦面上的土壤流失,节水、节省劳动力成本。
  
  大湖乡果树产销班第13班成立于1983年,有20多个成员,果树种植规模达40多公顷。作为该班班长,范锈龙带动所有成员把生产精致无毒的健康农产品作为种植经营理念。而他笔记的所有经验,都在第一时间传递给每一位班员。
  
  “农民兄弟要一起进步。”范锈龙说。热心扶持同业为范锈龙赢得尊重,当地农民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龙哥”。
  
  2006年,第13班全体班员取得了吉园圃生鲜蔬果标章;2008年取得台湾第一张草莓产销履历认证,同年6月获得高接梨的产销履历认证。
  
  “产销履历可以让消费者更安心,也能推动台湾优质水果和世界接轨。”范锈龙说。
  
  农民范锈龙并不把自己的脚步和视野停留在土地上,他紧紧跟随着资讯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为了精准记录比照果园栽培管理成果,他用电脑管理肥培用药记录;在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下,他将客户资料电脑建档,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动向;为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联络,他建立网络行销平台,提高了产品知名度。
  
  为了解世界各地的先进农技,他曾走访欧洲、北美、亚洲等地的10多个国家。
  
  除了水果自产自销,1994年,范锈龙重新规划了自家农场,开放观光果园,发展特色风味餐饮,结合擂茶、捣麻薯等客家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将传统产业发展成观光休闲农业。“这就是较早的农家乐。”范锈龙很高兴自己的先见之明,这项收入已占了他全部收入的九成。
  
  这些务农经验,让这位台湾农民得到了赴台考察的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的赞赏。罗清泉邀请范锈龙“到我们那儿讲课,作报告”。之后,范锈龙如约到大陆讲授现代农业生产、休闲农业及市场营销经验,介绍台湾农业现状、组织架构及生产管理情况。
  
  “大陆我去过10多个省份,感觉各地农产品附加价值有待提升,应多开发加工品,为农民创收。”范锈龙说,他的果场不仅种草莓,也生产草莓酱、草莓汁、草莓淡酒等产品。他还建议大陆采用台湾农民产销班的模式,“这是农民彼此间沟通交流学习的最好平台”。
  
  “我希望有机会能为大陆更多农民服务,多与大陆农民兄弟交流台湾农场经营理念、农业生产技术概况,也希望大陆农业团队过来我的果场看看。”他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