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陈日明和他勤劳的 “授粉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婺城新闻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2票  浏览18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1月06日 12:16

  他从小跟着师傅学习养蜂,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蜂人;因为潜心钻研,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和众多蜂农的追捧。他养的土蜂死亡率低,产蜜量高,酿出的蜜成熟,质量上乘,很受市场欢迎;他还与科技人员一起合作推广了蜂蜜授粉技术,发起与果农的一次重大联盟——
  
  前几日,记者来到白龙桥古方一村的蜜蜂培育基地,见到了远近闻名的养蜂人——陈日明。虽已年过花甲,但是他精神矍铄,仔细地搬动蜂箱,并将其中一截蜂巢取出来展示给记者看。“我很喜欢这工作,培育他们就像在培育自己的孩子一样。”陈日明道出了对蜜蜂的独特情感。
  
  他出生在白龙桥镇天姆山村,早在1970年,就拜师学起了养蜂。一开始对于蜜蜂,陈日明和许多人一样是爱吃蜂蜜又怕被蜂蜇。好在他悟性高,只要师父一说他就懂,一点他就透,渐渐与蜂产生了感情,对养蜂有了兴趣,会主动去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渐渐适应了养蜂生活,并把养蜂当成自己的事业而努力工作。
  
  为了提高养蜂的水平,业余时间,陈日明就借来养蜂专业的书籍,认真自学,不懂就问,他还订阅了有关养蜂的杂志,学习上网,了解养蜂的最新技术,掌握养蜂界最新动态。他养的土蜂死亡率低,产蜜量高,酿出的蜜成熟,质量上乘,很受市场欢迎;他还与科技人员一起合作推广了蜜蜂授粉技术,发起与果农的一次重大联盟。
  
  据了解,这次联盟源于2010年,白龙桥翁家山头村的大棚西瓜种植大户章建国的一次上门造访。他找到了陈日明的养蜂基地,初次提出要租用他的蜜蜂。从章建国口中得知,综合实验站技术人员在西瓜种植户中推广大棚养土蜂。请蜜蜂来当“授粉工”,直接的好处是节省劳力。
  
  陈日明听说了这一试验,非常感兴趣,就主动上门“授”技术,双方一拍即合,一起合作研制推广了这一技术。“我养蜂养了二十多年了,这个技术比以前单单采蜜取蜜的模式好多了,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在基地里,科研人员提供资料与技术,他就负责实地养殖培育试验。
  
  技术很快被推广开来,瓜农都离不开土蜂这群“授粉工”了。“现在基本上一个瓜棚放一箱蜜蜂,让蜜蜂给西瓜授粉,一根藤上多的能长出3个瓜。而且,土蜂耐高低温,不娇气,还给瓜农省了一笔人工费。”据陈日明介绍,通过蜜蜂授粉,亩产至少增加500公斤,而且是绿色产品,销路好,价格也高,那可是实打实的高效益。
  
  在记者采访时,陈日明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不是来买蜂蜜的,就是农户前来预约蜂群到他们那采蜜的。现在陈日明的蜂场已经是省二级种蜂场,已繁殖了800多群蜂,宁波、温州等地的瓜农都会打电话来租蜂群,为他们的西瓜和甜瓜授粉。
  
  不仅如此,据陈日明介绍,蜜蜂授粉还适用于枇杷草莓、丝瓜、柑橘等任何能够开花的作物。再过几天,他就要去兰溪采枇杷蜜了。他向记者介绍,正宗枇杷蜜可以治咳嗽,且效果比一些止咳糖浆效果还好。所以枇杷蜜的销量一直很好,刚采下的蜜就被等在那里的周边市民给买走,每公斤240元的高价仍供不应求。一季下来共采枇杷蜜近200公斤,他粗算了下有4万余元的收入。
  
  许多慕名而来的科研人员与蜂农们纷纷来到他的基地参观学习。他把自己积累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这样回答道:“因为蜜蜂是勤劳、互助、勇敢、奉献的,他们离开群体就不能生存,所以我们蜂友也应该学习蜜蜂精神。”
  
  陈日明不仅仅是个养蜂人,还是个环保工作者。在他的种蜂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地上干净整洁,办公室旁边还设立了养蜂专用的消毒室、防疫室。消毒室里的器具和设施一应俱全。办公室的墙面上,挂着动物防疫证书和育蜂防疫指示牌。“养蜂可马虎不得,特别是疾病卫生防疫这块,如果不做好,直接影响到吃的人的健康,所以每养一只蜂,我都必须认真负责。”他对记者说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