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苹果:神果?魔果?——透视灵宝苹果生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三门峡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56票  浏览11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月11日 09:40
  乔天民
  
  2008年1月10日20:48
  
  苹果,灵宝70多万人的“摇钱树”。十几年来,价格涨涨落落,果农栽栽砍砍。在眼下苹果产销“炙手可热”之际,我们冷静地反思一下灵宝苹果生产所经历的历程,也许有利于果农能够更成熟地适应市场,从而逐渐理性起来……
  
  方兴未艾
  
  苹果,被誉为“灵宝三大宝”之一。上世纪90年代,灵宝苹果开始进入鼎盛期。1993年,属于大路货的秦冠,抢青价竟达每公斤2.4元。至于珍贵品种红富士,至春上,每公斤售价升至15元以上,真是“一亩园,十亩田”呀!1995年是灵宝苹果发展的鼎盛时期,面积达3万公顷,产量有40余万吨,产值近5个亿,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近千元。
  
  苹果,如同神果一样,在灵宝创造出一个个财富神话:靠种植苹果当地一下子增加3万个万元户,5万元以上的户达510个,10万元以上的户有50余个,有的户年收入竟达30万元。
  
  苹果,不仅富了百姓,也使政府的财力大增。阳店、焦村、阳平几个苹果生产大镇每年的特产税收入均有七八百万。该市仅苹果特产税收入就达5000万元。
  
  山重水复
  
  苹果价格的暴涨,引发北方特别是辽东半岛、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种植面积骤增,由于后续加工业没有跟上,从1997年开始,苹果价格一路走低,直到进入新世纪,跌至谷底。
  
  2000年前后,早期上市的金帅、红星每斤才0.2元—0.3元,秦冠等大路品种跌得更惨,贮藏到来年春上,几乎无人问津,许多苹果烂掉。红富士等名优品种也前所未有地滞销,就连闻名遐迩的寺河山苹果也遭遇了卖果难。卖果难成了政府关心、媒体关注、百姓头痛的社会焦点问题。
  
  当时,《三门峡日报》从关注民生的角度推出系列报道,为苹果生产把脉,为农民卖果难寻求出路……
  
  果贱伤农。砍果树之风在灵宝迅速蔓延,特别是平原乡镇,苹果种植面积锐减。为稳住民心,当地政府除免征特产税外,还苦口婆心规劝农民,不能乱砍乱伐,要沉住气,稳住神,以待东山再起,同时支持灵宝市果汁厂贴钱收购苹果,把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职能部门引导农民进行三个调整:区域调整,稳定平原,发展山区;树种调整,由单一苹果向小杂水果调整;品种调整,淘汰滞销品种,发展名优品种。
  
  柳暗花明
  
  2005年,苹果市场有了复苏的迹向,价格开始缓慢回升;2006年,苹果价格继续上扬,红富士每公斤近3元;2007年更是“凯歌高奏”,别的不说,果汁厂收购价从苹果上市到年末,已上升至每公斤平均价格1.5元,且无论品种、无论大小、无论好坏。至于红富士系列品种,农民目前大部分贮藏,待价而沽,希望春天再“锦上添花”。
  
  今年苹果的价高热销,据专家分析,并非偶然:一是农副产品全面涨价,市场拉动所致;二是国际市场浓缩果汁热销;三是受前几年果园面积锐减、产量下滑的影响而反弹。
  
  受苹果热销的拉动,灵宝乃至三门峡苹果发展势头强劲。今冬,未嫁接过的原生苹果苗,竟卖到2元一棵,成品苗的价格几乎翻番。前不久,三门峡市召开苹果生产专题会议,规划灵宝再发展苹果30万亩。
  
  其实,苹果生产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从果树修剪、树形改造、高接换头、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到病虫害防治,每个环节都需认真对待。有的果农为什么能在苹果生产上始终受益,就是因为他们能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果农不仅要会种苹果,更要会卖苹果,要保证既丰产又丰收。
  
  灵宝苹果生产的一路兴衰,在一定意义上使农民提高了调整产业结构和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