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银杏树尖上的郯城:穿越千年的金字招牌越发锃亮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琅琊新闻网-鲁南商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0票  浏览19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1月07日 15:54

  跟朋友介绍郯城,总是要从银杏开始。
  
  郯城,地处临沂市沂沭河冲积平原,东临大海,西通中原,南控江淮,北扼齐鲁,有着全世界面积独一无二的银杏古树群,坐拥30万亩银杏林,位居全国四大银杏产区之首。
  
  第四纪冰川后,银杏仅在中国幸存下来,其生命力从郯城县新村广福寺那棵伟岸高大的银杏树上可见一斑,年龄之大,就连史书对它的历史也莫衷一是:从2000岁到3000岁,从西汉永光年间(公元前43年至前39年)到西周时期。可以确定的是,千百年来它都被老乡称为“老神树”。


  
  满载银杏树的货车即将发往长沙。

  银杏搭上春风,“白果”变成“金豆子”
  
  两千多年过去,沧海桑田,但新村人对银杏的情愫从未改变。土地上的白果树林,从不亏欠它的子民。靠着卖银杏苗和收银杏叶、银杏树根,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新村社区一村49岁的丁明轩盖起了500多平米的两层楼房,并养大了三个孩子。
  
  作为鲁南粮仓,土地是当地农民从古到今最看重的东西。不过,土地不仅要种粮吃饭,还要发展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银杏产业异军突起,让当地农民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大潮。
  
  也就在那时,丁明轩成了村里第一批种银杏树的农民。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年代,地处苏鲁交界的郯城,也迎来了机遇。当时,发达国家发现银杏的药用功效,盛行吃银杏。丁明轩还记得,那时中秋前后,新村家家户户在树下“晃白果”,晾好、去皮、装袋,再去卖,一斤卖到30多元,简直是“金豆子”。后来,银杏叶的药用价值也逐渐被发现,最贵的卖到五六元钱一斤。
  
  “地不是很多,三四亩,自己种苗卖,主要还是收购银杏叶和树根。”在丁明轩家楼房的一层,铺了一地银杏叶,雇来的工人正在剥树根上的皮。在银杏这条狭长的产业链条上,卖银杏苗是最初级的,而从村民手中收购叶和根,卖给稍大些的园艺厂也属于初级贩卖,但这并不耽误他一年利润十几万。
  
  霜降前后,银杏叶虽没黄尽,二茬青色几乎荡然无存,这意味着,鲜叶收购的忙季已经过去,丁明轩可以暂时歇歇了。
  
  就算“全身宝”,难免遇上新问题
  
  市场需求是银杏种植最给力的动员令,银杏的现实需求催促着郯城人将银杏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很多农民不再种粮,而是家家户户栽上了银杏苗,因为市场告诉他们:银杏是“全身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权证的颁布带动了果农的积极性。到1999年底,银杏已经遍布郯城全县22个乡镇,在沂河沿岸形成了200平方公里的集中栽植区。
  
  在穿梭于沂河岸边运送苗木的车流中,总有一辆,满载禚敬东家的银杏苗。
  
  今年43岁的禚敬东从20多岁上干起,卖过果子、叶子、小苗、大苗,现在是郯城绿苑银杏绿化园艺中心总经理,业务延伸至湖北、湖南,大客户有些来自北京或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上的绿化植被中,就有郯城银杏。
  
  这天,一车载满大小200株银杏苗的大车轰轰驶出场区,发往长沙。“现在不是忙季,过年和三四月份是栽苗子最好的时候,那是旺季。”禚敬东说。去年,他的公司往南方走了四五十车货,每车30吨左右。
  
  几千几万株的苗木成批往外运,就在我们眼前这个3亩多大的地方,鱼不惊水不跳地集散而去,繁忙程度可见一斑。
  
  在新村社区一村有五六百户人家,跟银杏沾边、像他这样从事苗木销售的经营户占20%,其余的则是丁明轩那样的小商贩,“从外面买苗子或是收树根、叶子转卖,为附近周围四五十里地的种植散户卖一卖苗”。从收来的银杏苗里,禚敬东会按客户电话里对苗高低、粗数、质量、分枝点的要求,“要什么(品相)发什么”。
  
  但这两年,尤其是今年,禚敬东明显感觉生意不好做。“要货量小了,价格也降了。”他指着眼前的银杏苗感慨:“像这种树,以前能卖一万三四(一株),现在就一千多块钱,比高峰时期没法比,零头都不到。”
  
  回想生意最好的时候,禚敬东一年能卖200万元钱。不过,这是没有刨除场地承包费3万、湖南湖北两个摊位4万多租金、在网络报纸打广告的2万,以及每趟运输1万多的车费和装卸工人的工资等等成本的毛利润。如今,禚敬东的孩子都在本地读书,在家乡有好几套房子,商人禚总略表谦虚:“我根本不算‘大户’,发财谈不上,丰衣足食,丰衣足食。”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