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海南:三亚70元一天请不到种植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6票  浏览22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9月05日 14:49
  作者:揭育聪 王文佳
  
  连日来,海南三亚市崖城镇城西村瓜菜种植大户陈会传正为300亩外运苦瓜的采摘和包装发愁,因为找不到足够的工人,瓜地还有两成多苦瓜还没来得及采收就烂掉了。
  
  据调查,类似陈会传这样因雇请不到工人而造成损失的现象,三亚市还有很多,在西瓜甜瓜香蕉、番木瓜等水果行业尤为突出。如今,劳力紧缺,正严重威胁着当地种植业的正常生产
  
  高价雇请工人
  
  陈会传在三亚种植瓜菜17年多。他告诉记者,目前是反季节瓜菜收获季节,紧接下来又要准备秋植豆角、茄子、西兰花等品种的整地播种,农业劳动力供不应求,纵使工资不断上涨也解决不了用工紧张的问题。而且近两年,劳力成本支出越来越大,已逐渐接近总成本的一半了,打破了原来劳动力、农药化肥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
  
  记者调查了解到,因雇请不到工人而造成生产损失的种植大户,除瓜菜户陈会传外,还有水果户陈川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陈川武是三亚市海棠镇人,在两年前成立了红礼哈密瓜农民专业合作社,而且合作社又有很多本地的农民。按理说陈川武招工应该很容易,但陈川武却告诉记者,村里根本没有剩余劳动力,在三亚本地也招不到工人,现在70元一天都请不到人,工资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
  
  “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设施农业要多于普通种植。”陈川武说,依他目前的种植情况,100多亩设施大棚,按照每三亩地两个人的配置,需要人工65个以上。而他们合作社里的农民只有十几个,劳力远远不够,缺口至少50个。
  
  “现在村里的劳力也不够,年轻人要么到城里打工,要么从事其他服务业。”陈川武说,上两个月前,他曾到附近多个村庄去招工,结果空手而归。他的说法也得到邻近部分村干部的认同,三亚市凤凰镇妙龄村党支部书记李国雄表示,现在农村的确没有剩余的劳动力,一部分青年远赴深圳、广州等地打工,一部分人经政府部门培训,选择在三亚酒店、旅游景点就业,留在村里的劳动力都是4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仅能满足种植冬季瓜菜和两造水稻的需要。
  
  只能远赴外地招工
  
  记者在三亚市田独镇荔枝沟村调查时发现,在该村种植哈密瓜的工人均来自贵州独山和四川绵阳等地,甚至包括管理工和技术工,且大都是夫妻俩同在一起耕作。
  
  “本地工人贵,并且农忙时节还不能保证用工。”哈密瓜种植户许金明无奈地告诉记者,本地工人大多还有自己的土地和农作物,农忙时节根本忙不过来。
  
  许金明说,这些工人都是他通过熟人从外地一个个招来的,每个月给固定工资(男性1200元,女性1000元),并签订了五年的用工合同。
  
  “哈密瓜种植期为3个多月,加上下一季蔬菜作物3个多月,工人实际工作时间只有7个月,但我们却要支付一年的工资。”许金明说,从表面上看是多付了5个月的工资,但如果请零工或作物生产被耽误,支出可能会更多。
  
  据了解,在三亚崖城、海棠、田独、滕桥等瓜菜生产主产区,已有230多个种植大户打算到西南、西北等外地招收长期合同工,以缓解当地劳力严重不足的局面。
  
  鼓励农民就地作业
  
  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已引起了三亚市政府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在前不久出台的《三亚统筹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研究报告》中,政府就强调要在第一产业内消化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既不离土也不离乡”,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同时,三亚市南繁科学院研究员李劲松等专家表示,针对现状,政府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建立农业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让招工和找工对接起来;适当发展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如成立农机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时,避免单一向城市转移的模式,要在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同时,培训农业技能,引导各年龄段农民,实现就地转移,以满足本地农村、农业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