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农家乐”:火暴背后有隐忧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陆旭升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8票  浏览17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0月09日 09:11
  今年国庆长假,许多市民选择邻近的“农家乐”作为休闲游的方式。10月3日,记者与一帮朋友来到市区湖海塘边“农家乐”一条街上吃饭休闲,想不到与几年前的火暴场面截然不同,生意明显冷清,有几家已经关门停业。
  
  吃喝为主让人“审美疲劳”
  
  历经近10年的发展,“农家乐”由冷趋热,从草根登上大雅之堂。然而,在引来一片叫好声的同时,质疑声也逐渐多了起来。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市民李先生跟家人朋友常到“农家乐”走走,去多了之后,发现“农家乐”多着眼于“吃”,而且菜肴雷同的多,有特色的少。对此,李先生不无抱怨:吃来吃去无非是本地鸡、农家小炒和大同小异的农家烧等,“农”味不足,“乐”趣不多。
  
  与李先生有同感的大有人在。市民张先生坦言,“农家乐”刚兴起来,到山里吃顿饭、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觉是件惬意的事,可几年下来,“农家乐”依然还是以吃喝为主,确实有些“审美疲劳”。
  
  雷同经营难续辉煌
  
  在市区众多从事“农家乐”经营者中,张铁军算是较早一位。2001年,还是市区一知名餐饮企业厨师的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乡村田园作为放松休闲游的主要项目。市民这种消费方式的悄然改变,让他意识到“农家乐”商机无限,于是毅然放弃优越的厨师待遇,在湖海塘边上租了农家房经营“农家乐”。这些年,他深谙了“农家乐”的经营之道,面对附近遍地开发的各类“农家乐”和越来越挑剔的客户,坦言生意越来越难做,于是在国庆前夕放弃了“农家乐”经营。
  
  “前4年的生意最为红火,有时还要排队等候,生意好时一天营业额达二三万元,如今这种火暴的场景很少有,整体生意不如从前。究其原因,除了大背景金融危机,主要与现在的‘农家乐’缺乏特色有关。”张铁军的话中透出对前景的担忧。
  
  据了解,金安大道公路两侧曾是“农家乐”的聚集地,数量最多时有近10家。一到中午和傍晚,大道两旁红灯高挂,宾朋满座,双休日生意更是红火。如今,记者再次沿这条公路两侧寻访时,发现部分“农家乐”已人去楼空,能够维持下来的寥寥无几。
  
  彰显特色最重要
  
  意识到简单吃顿农家菜已经无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位于新建材市场旁的“百果山庄”,注入了民俗文化元素,结果成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新亮点。
  
  该投资业主充分依托山丘地形地貌,利用现有的柑橘品种示范园和葡萄、油桃、梨等多种水果园打造成山庄,主要特征为吃农家饭、游田园景、享休闲乐。
  
  山庄内有市民生态菜园、儿童乐园、奇瓜异蔬苑、四季珍果园、野外餐厅、篝火聚会等休闲场所。可以观赏新奇特优、流光溢彩的上百种水果、蔬菜,体验种植、收割、采摘、烹饪、品尝的乐趣,了解农耕历史文化、现代农业的种植技术。可以享受垂钓、抓虾、抓野兔等农家生活,还有捣年糕、磨麦、舂米、原始造纸、农家耕地、挑担等10多个项目。这些内容都是模仿古老纯正的农家生活而设计的,所用的米斗、棕绳、畚斗等农家工具也都是当年使用过的。这些项目推出后,客流量明显增加。
  
  百果山庄成功转型表明一个道理:城市人去“农家乐”要的就是感受回归山林的那份闲情逸致。这对方兴未艾的“农家乐”发展,有着警示和借鉴作用。
  
  对此,市农办负责人认为,“农家乐”必须立足当地特点,推出原汁原味、人家不可复制的项目,才能在市场中立稳脚跟。(本报记者陆旭升)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