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李西科:不当老板当村官 带村民打造"北方吐鲁番"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长城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76票  浏览11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4月11日 09:38
  田平珍 刘旷军/文
  
  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光棍成群的贫困村庄,如今,仅葡萄种植,亩收入可达到一万元,全村千亩葡萄,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小伙儿成了“香饽饽”,姑娘们甚至倒赔妆奁也要嫁过来。而“北方吐鲁番”的美誉,更使这个村庄声名大噪,城里人结伴来采摘、来观光的络绎不绝……
  
  杜社村,河北深泽县铁杆镇一个仅有200余户、760多人的普通平原小村,短短十年,由一个土里刨食的贫困村,变成了“冀中平原吐鲁番”,全村1800亩土地上如今家家种葡萄,亩年均收益超过万元。而说到其中的变化,村民们都说,这得感谢杜社村党支书——李西科。
  
  黑红脸膛,声音洪亮,浑身上下一副典型的北方农民打扮,每有客人来,总喜欢捧出村里自制的葡萄酒请你品尝。他就是李西科,年近7旬,已连续三届被村民推举为杜社村当家人。
  
  扔掉老板椅 回乡当“村官”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杜社村村头的温室大棚里,却是绿意葱笼,颗颗碧绿如玉的葡萄挂满枝头,已有豌豆般大小。“再有一个来月,葡萄就能上市了。杜社村的葡萄个大饱满,口味甘甜,口感好,比其他露地葡萄早熟两个月,价格可高出3-5倍,到时这一串葡萄就能卖到三五十元。每亩收入可达5万元。”正在给葡萄“疏粒”的59岁的葡萄种植专业户刘造根兴奋地说。
  
  随行的县委宣传部同志告诉记者,十年前,杜社村村民的生活可不是这般光景。那时,这里还是一个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贫困村庄,光棍成群,村民仅以滹沱河古河道上的3000亩薄沙地为生。
  
  由于地处偏僻,杜社村只有一条狭窄低洼的沙土路通往村外。这条路,“晴时风吹沙眯眼,阴天下雨泥灌鞋”,到收获季节,外边车辆进不来,村里产的水果出不去。
  
  那年,19岁就领着一个建筑队在北京闯市场,经过多年打拼,已拥有了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建筑公司的李西科回乡,遇上大雨,村外一片汪洋,他只好把自己的轿车停放在邻村,趟水摸进家。他对一位村干部说:“修修这条道吧,如果没钱,我先拿两万。”但是,他的一番热心却如石沉大海没回音。
  
  2002年,杜社村陷入了空前的困境,由于拖欠电费被断了电,村民只得到外村去拉水吃;村集体的二十间房屋塌了十八间,账上没有一分钱,还欠着十几万元的债。那一阵子,村里大事小事无人管,房前屋后堆的玉米秸三天两头被人点燃。
  
  一位老哥找到北京:“西科,你回来领着大伙干吧,要不然咱村可就完了。”李西科心里像落下个铁疙瘩:“虽然自己富了,但故乡面貌未改,乡亲们还不富裕。作为一个**员,应该为家乡做点事情。”经过反复思考,他作出了一个重大抉择:把建筑公司交给儿子和另外一个股东管理,自己回村改变家乡面貌。当年10月,李西科回到家乡,不久,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李西科家的5间北屋成了村“两委”临时办公室。还没收拾利落,村民就找上门,有告状的,有要账的。面对满屋子的乡亲,李西科说:“今儿,我先表个态,我当支书不挣村里工资,村财务由村民理财小组定期公开,谁想占集体的便宜,我决不答应。”
  
  第二天,他拿出5000多元钱,补交了电费,更换了水泵,村民饮上了自来水。
  
  田间路由于乱挖乱占,坑洼狭窄难进出。李西科找出耕地底账逐户丈量。他拿出1万元,雇来推土机使田间道平整畅通……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