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会议报道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农村“淘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河网-河南商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8票  浏览36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0月14日 13:48
 

    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14日讯  大河网-河南商报报道:农博会开幕首日,共有87个项目在现场找到了“婆家”,签约总额达106亿元。

    如今的农业,不仅能让农民致富,也能让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淘出金来。

    ■ 他们都尝到了农博会的甜头

    新展商

    “听到消息,地里砍棵‘懒汉棉’,借个参展证就进来了”

    昨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代省长郭庚茂,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为农博会开幕式剪彩。省委副书记陈全国主持了开幕式。

    昨天,在会展中心的展厅大门,郑州的朱学刚扶着一棵棉花站在那儿。

    “这‘懒汉棉’是刚从地里砍下来的。”朱学刚的同伴说,头一届农博会,他们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结束了。今年消息又知道晚了,没来得及跟组委会联系,早上借个参展证就进了展厅。

    “幸运啊,跟徐书记合影了。”朱学刚笑得合不拢嘴。

    原来,借证参展的他没有展位,就站在了展厅门口。开幕式结束后,省委书记徐光春进门就看到了他的棉花,还问他“你这棉花怎么长这么好啊”。

    “就是好。长个枝儿就结桃子,一个枝儿能结两三个呢。”朱学刚说。

    而且,这种棉花,种上就不用管了,省工、省时,所以叫“懒汉棉”,30元钱的种子能种一亩地。

    老展商

    “以前得自己出去推销,参加上届农博会后,都是人家找上门来买”

    红薯看着是紫瓤,一煮就变黑。玉米籽儿是黑的,花生皮儿也是黑的。

    你别小看这堆“黑色食品”,上届农博会,它们可拿了“优质产品银奖”回去。这玉米籽儿一黑,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都上去了,淀粉率也比一般玉米要高。

    营养丰富不说,还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像黑花生半斤左右的一袋,就能卖到6块钱。

    黑色五谷杂粮专业供应商郭振兴说,上届农博会上,人们刚开始是好奇,尝尝口感又好,就开始有很多人主动上门联系要买。而在那之前,都是供应商自己出去跑。

    农民

    “趁这机会多收集点资料,俺农民挣钱就靠它呢”

    穿着一起眼的黑色外套,领着一个满当当的无纺布袋子,见人发啥新型农产品资料,他都要一份。如果张付山不张开口说话,你会以为他是专门来收资料卖废纸的。

    “这些资料可不卖,俺农民挣钱就靠它呢!”已经50多岁的张付山,虽然家里种的红薯、麦子等每年带来不少收入,但在他眼中,“赚钱的东西太多了,得好好看看、认真学习。”

    为了赶上农博会开幕,老张昨天一大早坐车从荥阳赶到郑东新区。在现场转了一圈,老张感觉“这次农博会项目比上届多了很多,科技含量也更高了”。

    负责村里农业技术服务的他在第一届农博会上看中了许昌的一个高产红薯项目,回去研究了一阵,他最后把这个品种引进到自己村里,现在这种红薯亩产在万斤左右,比一般的红薯增产40%~50%。

    现在,农民没事都喜欢找他打听还有啥新品种,怎么种能增产。“俺平常了解的这方面信息比较少,这不趁着那边来收集资料,拿回去仔细研究研究,看该引进啥新品种。”

    市民

    “带个DV,碰到新鲜玩意儿拍下来回去看,顺便再淘点宝”

    66岁的王先生是通讯科技行业的退休员工。昨天来农博会,他还专门带着个DV。

    “碰到新鲜玩意儿,拍下来回去看。”王先生说,听说农博会上有3米长的豆角,100多斤的红薯,就来找找看。

    王先生祖籍南阳,家乡土地肥沃。但他小时候,县城边上好点的地亩产150斤小麦就算大丰收了。可现在,亩产七八百斤成了常事,有的还能达到1000多斤。王先生说,他是搞无线电的,不懂化学、农业,但农业技术的突飞猛进让他很受鼓舞。

    另外,上届农博会,王先生在一家开封的展位上买了瓶酱,七八块钱一瓶的酱里有花生、肉干,味道很好。但农博会后,他再没找到过。所以,这次来也是为“淘宝”,碰到合适的东西就准备买点。

    ■ 城里人尝到投资农村的甜头

    曾拿3000万试水 这次一下投资2.1亿

    两年前,王怀宣在济源市投资3000万元小试牛刀。昨天,他再次投资2.1亿元,在济源市建立一个年加工水果10万吨的水果深加工项目。

    “我是走出去的河南人,但最终还是相中了河南农村的‘富矿’。”中沃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怀宣说,2006年他在济源市投资了1500亩葡萄项目,用当地优质的葡萄加工成葡萄饮料,市场效益很不错,而且在与当地政府两年的接触中,他感觉河南的农业资源好、投资环境好、政府的政策好,因此,这次他又将2.1亿元的项目投在了济源。

    济源市农业局局长胡亚锋能明显感觉到,这两年像王怀宣一样来农村“挖矿”的城市人越来越多了,而济源市也看到这个机遇,想吸引更多项目到济源“安家”。

    今年,跟济源市农业局来第二届郑州农业博览会淘宝的人比两年前多了3倍多。

    2006年,济源市有10多家单位的30多人参加了第一届郑州农业博览会;今年,37家单位的137人争着来农博会淘宝。

    “为啥争着来参加农博会?我们尝到甜头了啊!”济源市农业局局长胡亚锋说,参加了一届农博会,对济源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济源的薄皮核桃就是在第一届农博会上找到了合作方,深加工成了核桃露饮料。”在上届农博会上,引进的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给济源本地的农产品找到了好“婆家”,农产品转化加工率明显提高。主管农业的他明显感觉到,外地来济源考察投资的人多了,来济源采购农产品的人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了,通过农博会这个桥梁,济源市优质、丰富的农产品走出了“深闺”。

    在第二届农博会上,济源市又得了个大丰收——4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5.3亿元,是济源市参加各种展会签约金额最高的一次。但济源市参展团的目标更大,想抓住农村发展新机遇“跑步前进”。

    ■ 农民尝到走出去的甜头

    滑县农民外出承包土地,一年能带回1.5亿

    滑县是河南粮食产量第一大县,连续5年蝉联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桂冠,这在全国还是首例。

    “去年粮食产量突破25亿斤,今年27亿斤,六连冠的希望很大。”昨日,滑县县长张金泉出现在农博会现场。他说,滑县是国家贫困县,但去年滑县农民的平均收入比全省平均数还高了157元。

    有这成绩,可不是光靠在滑县种地。滑县125万人中,劳动力70万,富余劳动力40万。“常年在外打工的30万,今年将达到32万。”张金泉说,滑县的农民“进城能打工,在家能致富”。因为,政府免费培训,他们至少要学一门技术,裁缝也好,木工也罢,都得有一技之长。

    这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分成四部分。有去沿海务工的,因为素质高,滑县民工能比其他地方人每月多拿100多块钱。到京津唐的,多是搞建筑。去新疆的,可以摘棉花。

    剩下一部分人,是外出包地。新疆、内蒙、黑龙江、天津,都有这样的滑县人。他们在外地承包土地超过40万亩,一年能带回来1.5个亿。

    “现在的农民不同以前。我们提全民创业,出去的每年能带回来20亿,不出去的除种地以外也都有副业。”张金泉说。

    而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传来的消息,更让这个农业大县的县长感觉“鼓舞人心”。

    张金泉说,30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30年后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注了农民如何进一步致富的问题。两次三中全会都是说“三农”问题,这既是偶然的巧合,又是党中央关心“三农”的历史必然。

    “30年前的那次全会是雪中送炭,30后的这次全会是锦上添花。”张金泉说。     

  ■ 点睛

    郑州市市长:农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开幕式上,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说,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产粮大省、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劳动力转移大省、重要的农机和畜牧业大省,正在从全国的“大粮仓”向全国“大厨房”转变。在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之际举办这个农博会,意义重大。

    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2006年,郑州曾成功举办了首届农博会。日前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三农”问题作出重要部署,“农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赵建才说,在这背景下举办的农博会,是展示现代农业,反映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舞台。

作者:肖海丽 丁霁虹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