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潘国然:一名农民引领一项大产业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宜春新闻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71票  浏览14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5月10日 12:24

——记全国劳动模范潘国然

一名农民引领一项大产业

兰洪彰

    在家人眼中,他是个敢闯敢干,有胆有识的实在人;

    在果农心里,他是个热心为民,有情有义的引路人;

    在林果行业,他是个上下公认,名振四方的擎旗人。

    他叫潘国然,高安市灰埠镇潘家村一名普通的农民党员。从1996年开始,他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创业,在一片又一片荒山坡地上栽种梨果树,不仅使村里的梨园面积由最初的200亩发展到上千亩,而且通过组建果业合作社,义务为果农提供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服务,吸引了除高安以外的丰城、樟树、上高等地共453户果农入社,果园总面积达1.99万亩,年产果梨1.35万吨,销售收入2700多万元,农民户均果业年收入超万元。潘国然先后获得高安市优秀人大代表、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开辟一条致富路

    潘家村是个有400多人口、人均只有1亩多耕地的小山村。早些年,村民们除了耕田外,还打石卖石,日子过得还不错。但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石山资源日渐枯竭,每年户均 2000余元的打石卖石收入没有了,不少村民闲时靠打牌赌博度日。

    1996年春,高中毕业回村任村民小组会计的潘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向村里提出了兴办果园的设想。在村民大会上,他说,石山没有了,但我们有一千多亩的残次林,还有几百亩采石留下的荒芜山地,如果能开发山地栽种果树,不愁没钱赚。他的提议得到了多数村民的响应,但也有不少人担心:开发山地栽种果树当然好,但这要大投入,要懂技术,还要会管理,别到时候喂鸡不生蛋,亏了米不划算。家人也劝他少操心,别落下埋怨,出力不讨好。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潘国然想得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名利得失,而是如何带领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的新路子。在村干部和多数群众的支持下,潘国然很快拟出了开发山林、建设果园的实施方案,并带头承包了8亩山地。看到潘国然的举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动了心。这年年底,潘国然和村民一起,在村边的一片山地上,栽下了第一批共200亩早熟黄花梨。

奉献一腔为民情

    第一批果树栽下去了,潘国然心里却不安定。村民的担心其实就是他的担心。不久,潘国然从家里拿出一笔钱,只身外出拜师学艺。他东进江浙、南下闽粤,拜名师,刻苦学习钻研早熟梨栽培技术。他自费参加有关专业理论函授学习,并与江西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院校的果业专家建立起密切联系,刻苦学习和钻研早熟梨栽培技术,还先后3次赶往北京,请教瓜果蔬菜报总编,终于完全掌握了防止早梨二次花、异花授粉、高位嫁接和套袋保果等核心技术,成了果树栽培种养的行家里手。此后几年,他不断联合更多的村民一起开发山地栽种早熟黄花梨、早熟翠冠梨等,在全村实行统一技术指导、分户作业经营的管理办法,并主动开展技术指导和种养管理。

创立一个大品牌

    前几年,潘家村的果业发展虽然名气越来越大,但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品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家各自承包,分散经营。相互压价,甚至少数果农以次充好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潘国然决心组建一个果农合作组织,把更多果农联成一体,为广大果农提供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 ,打响自己的品牌。 2005年,潘国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召集全市果业大户组建了“高安市灰埠镇果业协会”;2007年,又以此为基础注册成立了“江西省高安市益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迅速发展到 450多名,涵盖了高安市 18个乡镇和周边县、市果业大户,果树栽种面积近 2万亩,其中南方早熟梨 1.48万亩。潘国然不仅腾出自家一层房子,开办农民夜校,每年定期为果农义务授课不少于 10期,还走家串户进果园,实地传授人工授粉、果树嫁接、剪枝套袋等技术;并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建立科社联姻,请来专家对果园的土壤、水源、空气等进行综合抽样检测,引进外省先进种梨技术。潘国然率先将自己承包的果园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规程操作,注册益农商标、统一益农品牌。2006年,益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的早熟梨基地,通过了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水果)产地认证; 2007年,合作社生产的早熟梨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论证,益农果梨成了市场放心产品、优质产品,销售网络拓展到福建、浙江、上海广东、湖南、四川和省内各大中城市。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