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寿光桃王刘成德 农家院就是“科研所”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企业新闻网山东频道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02票  浏览52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5月27日 12:29
  桃子大家都吃过,桃树也见过不少。5月11日一大早,走进有“寿光桃王”之称的刘成德家桃园,记者还是惊呆了。眼前的桃树只有一人高左右,都倒向一边,累累果实压弯枝头,每棵桃树上用一根绳吊在顶棚上,刘成德说:“结的果子太多,会把树坠倒了。”这样一亩地的大棚有500棵桃树,产量可达到5000斤至1万斤。而一般的桃树最多亩产2000斤左右。
  
  “这就是我自己发明的密植、矮化、‘一边倒’树型亩产万斤桃技术,”六十多岁的刘成德老汉自豪地对记者说。
  
  作为寿光市纪台镇尧河店村的农民,刘成德只念过初中,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只是个果农。“我是搞科研的。”刘成德从1991年开始建棚,不是简单地为了种桃子,而是要试验和推广新品种。“对于桃子的生长规律,我是了如指掌。”刘成德说。自1991年以来,他每天早晨4点钟进大棚,一直要忙到晚上11点。
  
  指着身旁的桃树,刘成德说:“我的桃树可不一般。”一般桃树要3年结果,但他的桃树今年种明年就能结果;一般桃树长得比较高,他的桃树不高,只要有枝就能结果,而且一结就是一串。“如果是3月下旬上市,1斤12元;4月上旬上市,1斤8块5,中旬上市也不低于6块。”刘成德接着说:“1亩能产5000斤至1万斤,这个账你们算吧。”
  
  现在刘成德和他的“一边倒”树型栽培技术,已是远近闻名。他的果苗卖到了17个省、区、市,每年纯收入高达上百万元。就在我们采访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托乎拉乡的刘国荣副乡长。她千里迢迢从新疆赶来,就是冲着这“一边倒”技术来的。这位女乡长来的不是时候,果苗要到11月才有。经过软磨硬泡,刘成德把已长成的桃树给她移植了100多棵。“帮助西部农民兄弟早日致富,这个忙我要帮!”刘成德说。
  
  从寿光到阿克苏,有5000多公里。刘国荣租了一辆卡车运桃树,仅运费就得花费2.8万元。她说,“回去后尽快试验,成功了就大面积推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像刘国荣一样,来寿光学习、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不仅仅是国内农民,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10多家世界知名种业公司,都已在寿光建立研发基地。寿光吸引它们的,正是刘成德等农民们身上具有的那种创新钻研精神。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寿光市注重培育新型农民,组织实施了“50万农民科技大轮训工程”,95%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新技术。
  
  尝到了创新的甜头,刘成德成立寿光大棚水果研究所,建了5个试验大棚,正在试验30多种新品桃。“现在的桃1年只能收1次,我正在研究1年可以收2次的新品”。刘成德说,“有人说我是‘桃痴’,我认为技术钻研就需要这种执着的精神”。
  
  和记者聊完后,刘成德又钻进大棚琢磨他的新品种了。凭借科技,刘成德成了“寿光桃王”;凭借科技,寿光成为“中国蔬菜之乡”。其实不仅仅是农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这种自主创新的精神。有了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做支撑,我们的经济社会就一定能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据:新华网 记者 秦海波 薛志伟 单保江)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