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一心扑在果树上——省农科院王发林研究员二三事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甘肃日报 作者:李 峰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2票  浏览11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1月22日 19:14
  不久前,从医院出院不久的省农科院林果花卉研究所所长王发林研究员,在办公室里细细琢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农业方面的内容。他说:“《建议》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给人吃了个‘定心丸’。”
  
  王发林关注国家的农业政策,一是因为他觉得政策对果业有很大影响,二是因为他对果业非常痴迷。他说:“从事果业很有意思,有琢磨不完的问题,有做不完的事情。”
  
  不怕吃苦不怕瘦
  
  今年年初,为了尽快建成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在我省的示范基地,王发林带着科研团队成员在秦安县的苗圃地里起苗、定植。他像照顾小孩儿一样,细心呵护每株桃苗。每天从早上9时干到下午5时,中午也不休息,前后干了整整一个月,把1000多株桃苗逐个种到地里。回到兰州,大家说王发林变黑了、变瘦了。他自嘲说:“这是免费减肥。”
  
  建基地工作刚结束,突如其来的强降温和雨雪天气席卷了天水市桃子主产区。王发林连夜赶往受灾严重的地点,向果农传授灾后补救办法。果农们在地头上看到“王老师”来了,仿佛有了主心骨。王发林每到一处都被果农团团围住请教,那种信任让王发林感动不已。天很冷了,但他坚持一个点接一个点去给果农讲补救办法。他说:“把果农的损失降到最低,是我的责任。”
  
  当一切走上正轨,各项工作接近尾声时,王发林却住进了医院。
  
  不愁项目不愁钱
  
  王发林觉得自己干过的最满意的事,是果树所不再愁没经费、没项目了。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王发林刚担任果树所所长时,所里科研项目短缺、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其中梨课题组和葡萄课题组甚至面临生存危机。王发林想方设法挤出一点经费资助梨和葡萄课题组,并帮助争取到科研项目,使这两个学科得以存留和延续。
  
  为了改变缺经费、缺项目的状况,王发林带领科技人员开展基础调查研究,掌握果农对果树品种、技术的需求信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组织科技人员申报科研项目。经过努力,科研项目和经费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果树所到位经费1058万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6倍多,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基本脱离了缺经费、缺项目的窘境。
  
  作为果业方面的权威专家,王发林根据自己对全省果业的判断来布局科研主攻方向。他认为,全省苹果产业在目前500万亩的基础上,还有发展空间;桃产业今年不仅效益大有好转,而且首次用冷藏车装载销售到了深圳等南方地区,有望继续发展;葡萄产业蒸蒸日上,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势头很猛,鲜食葡萄前景很好。对这3个产业,除加强栽培技术研发外,还要着重加强培育新品种。
  
  王发林说:“培育一个果树品种十分困难,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以前没有稳定的经费支持不敢搞。如今有了稳定的经费支持,就不再怕了。”
  
  下辈子也不改行
  
  当王发林得知农业部和财政部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信息后,积极申报,争取到了省农科院第一个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平凉苹果综合试验站”,并得到了当地政府支持,成为省农科院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的第一个稳定的农村苹果试验站。
  
  王发林再接再厉,使更多的学科获得了国家资助。在国家启动建设的北方落叶果树产业技术体系中,果树所是全国唯一一个承担了苹果、梨、桃和葡萄等4个学科研究任务的单位。他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就像是一列火车,如果进入不了体系,拉着架子车和火车比赛,何年能够赶上?”
  
  王发林说:“科研项目经费是纳税人的钱,我们搞科研的人就是把纳税人的钱转化成技术,让人们生活更幸福些,让社会更好些。”
  
  王发林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科研项目18项,12项成果获奖,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项5项。2006年,王发林入选甘肃省果树学科带头人,2010年又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
  
  王发林说:“人的一生只能干一件事,如果让我选,下辈子不改行,还是干果树行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