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瓯柑快报:东部丰产 西部歉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今日瓯海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9票  浏览12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2月30日 10:41
  瓯柑,作为瓯海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以其独特的甘苦味道和显著的保健价值,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近年来,为打造、打响瓯柑品牌,柑农们更是精心种植养护。据介绍,由于风调雨顺,管理得当,今年三垟瓯柑可谓是产量高、品质好,又是一个丰收年。但遗憾的是,今年的泽雅瓯柑却因种种原因陷入“绝收”困境,不少柑农为此叫苦不迭。
  
  三垟水网密布,土壤肥沃,柑农注重管理,舍得投入,接受新技术,迎来瓯柑增产、农民增收双喜局面。
  
  一方水土,培育一方瓜果。三垟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三垟瓯柑汁多、味甜、微苦的独特口感,成就了其“柑中之王”的美誉。张雄虎是三垟街道上垟村瓯柑种植专业户,打理着8亩地的瓯柑园。采摘时节结束已近一个月了,瓯柑正处于转色转味阶段。走进张雄虎家中,满屋的瓯柑已从原先的青绿色转为金黄色,散发着清淡的香气。提起今年的瓯柑产量,张雄虎显得尤为开心:“我种了8亩多的瓯柑,大概有2万多公斤。今年雨水好,瓯柑个头大、产量高、品质好,可以放到明年端午时节,而且越放越好看,越放越好吃,现在一斤已卖到5至6块了。”
  
  上垟村村委会主任郑楣新告诉记者,上垟村总共有1000多亩瓯柑园,今年收成比往年要好,亩产也比去年高,一亩平均3000公斤左右,稍微差点也有2000多公斤,村里的种植大户,多的有几万斤,好多顾客在未采摘前就下订单了。
  
  据了解,三垟是瓯柑的原产地、主产地,具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街道面积约13.6平方公里,除去水域,便是161个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小岛,当地人称之为“水墩墩”,意为水中的土堆。这些大大小小的墩上都种满了瓯柑,二三亩或三五亩围成园子,当地农民世代以种植瓯柑为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瓯柑林。最盛时,三垟占温州瓯柑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目前仍占据半壁江山,享有“中国瓯柑之乡”、“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瓯柑栽培国家标准”等金名片。最近,上垟村被批准为省特色农业示范区。据郑楣新介绍,下一步上垟村以此为契机,打造颇具特色的瓯柑观光园,进一步把上垟瓯柑推向市场。
  
  今年,三垟街道5800亩的瓯柑园都取得了大丰收。素有“瓯柑之父”之称的市高级农艺师林显荣为我们解开了瓯柑的丰收之道。据他介绍,今年三垟瓯柑喜获大丰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三垟水网密布,雨而不涝、旱而不干,水质清澈、土壤肥沃,很适宜瓯柑的生长,再加上温州气候好,风调雨顺,特别是今年开花期天气晴朗,提高了瓯柑的授粉力和结果率;二是柑农注重管理、舍得投入,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于三垟瓯柑认可度的提高,柑农的收入也随之提高,于是柑农们更加注重投入也舍得投入,有机肥料舍得施进去;三是柑农愿意接受新技术,在继承过去传统操作的基础上,加上科学管理方法,所以今年三垟迎来了瓯柑增产、农民增收的双喜局面。
  
  泽雅瓯柑今年因病害陷入“绝收”困境,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综合防治,力求取得全面防治成效。
  
  东边太阳西边雨,位于我区西部的泽雅瓯柑今年却出乎意外地陷入“绝收”困境,不少柑农叫苦连连。自2003年“瓯柑西扩”工程启动后,瓯柑从平原向山地转移种植的技术难题被攻克,已在泽雅形成了2000亩初具规模的产业带,每年泽雅瓯柑都是硕果累累。然而,今年5月份,全市多地瓯柑遭遇真菌性病害,泽雅瓯柑也未能逃脱厄运,柑农损失严重。
  
  记者驱车进入泽雅柑园,远远看到柑树丛仍是一片绿意,零星果实还挂在枝头,但走近时便发现,这些果实均已萎缩病变,如乒乓球大小的瓯柑裹着皱巴巴的表皮吊在枝头,有气无力。“今年风调雨顺,本来以为可以大获丰收,没想到却变成这样。”一柑农诉苦道,一年来勤恳浇水、施肥、上药,不计人工也花了上万元的种植成本,这下全打水漂了。然而,遭灾的不只是他一人,泽雅镇种植瓯柑的柑农几乎全部受灾。
  
  这些瓯柑到底怎么啦?据了解,由于真菌性病害,以落叶、落果、嫩梢枯死和果实产生黑色病斑等症状为特征,严重影响瓯柑的产量和品质。区农林渔业局特产站站长黄建珍说,病情发生后,有关部门当即邀请了浙江大学的植物病理专家及我市植保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实地“会诊”,后又经省有关部门化验鉴定确诊为“柑桔褐斑病”,这是温州瓯柑种植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情况。其原因可能跟今年5月份高湿度雾漫天气有关,当时正是从开花到结果的时节,花后幼果无缘无故地发红、掉落,嫩梢枯死,叶片产生病斑,令人堪忧。所幸的是,三垟、茶山及温瑞塘河沿线片区均未发现此类情况。
  
  此事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启动农业风险资金,尽可能减少果农损失,并委托浙江农业大学进行药剂试验、筛选,邀请植物病理专家积极展开救治。黄建珍说,找到了病因,就好办了。真菌类病害一般是好防治的,在瓯柑晚秋梢期,病情得到了控制。下阶段,有关部门将积极组织综合防治工作,力求在明年瓯柑春梢期,取得全面防治成效。
  
  三垟柑农挑着沉甸甸的瓯柑,喜上眉梢。
  
  泽雅瓯柑果树难结果。
  
  本报讯(记者董宝生许文星陈婵娟黄冰娥)瓯柑,作为瓯海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以其独特的甘苦味道和显著的保健价值,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近年来,为打造、打响瓯柑品牌,柑农们更是精心种植养护。据介绍,由于风调雨顺,管理得当,今年三垟瓯柑可谓是产量高、品质好,又是一个丰收年。但遗憾的是,今年的泽雅瓯柑却因种种原因陷入“绝收”困境,不少柑农为此叫苦不迭。
  
  三垟水网密布,土壤肥沃,柑农注重管理,舍得投入,接受新技术,迎来瓯柑增产、农民增收双喜局面。
  
  一方水土,培育一方瓜果。三垟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三垟瓯柑汁多、味甜、微苦的独特口感,成就了其“柑中之王”的美誉。张雄虎是三垟街道上垟村瓯柑种植专业户,打理着8亩地的瓯柑园。采摘时节结束已近一个月了,瓯柑正处于转色转味阶段。走进张雄虎家中,满屋的瓯柑已从原先的青绿色转为金黄色,散发着清淡的香气。提起今年的瓯柑产量,张雄虎显得尤为开心:“我种了8亩多的瓯柑,大概有2万多公斤。今年雨水好,瓯柑个头大、产量高、品质好,可以放到明年端午时节,而且越放越好看,越放越好吃,现在一斤已卖到5至6块了。”
  
  上垟村村委会主任郑楣新告诉记者,上垟村总共有1000多亩瓯柑园,今年收成比往年要好,亩产也比去年高,一亩平均3000公斤左右,稍微差点也有2000多公斤,村里的种植大户,多的有几万斤,好多顾客在未采摘前就下订单了。
  
  据了解,三垟是瓯柑的原产地、主产地,具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街道面积约13.6平方公里,除去水域,便是161个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小岛,当地人称之为“水墩墩”,意为水中的土堆。这些大大小小的墩上都种满了瓯柑,二三亩或三五亩围成园子,当地农民世代以种植瓯柑为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瓯柑林。最盛时,三垟占温州瓯柑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目前仍占据半壁江山,享有“中国瓯柑之乡”、“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瓯柑栽培国家标准”等金名片。最近,上垟村被批准为省特色农业示范区。据郑楣新介绍,下一步上垟村以此为契机,打造颇具特色的瓯柑观光园,进一步把上垟瓯柑推向市场。
  
  今年,三垟街道5800亩的瓯柑园都取得了大丰收。素有“瓯柑之父”之称的市高级农艺师林显荣为我们解开了瓯柑的丰收之道。据他介绍,今年三垟瓯柑喜获大丰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三垟水网密布,雨而不涝、旱而不干,水质清澈、土壤肥沃,很适宜瓯柑的生长,再加上温州气候好,风调雨顺,特别是今年开花期天气晴朗,提高了瓯柑的授粉力和结果率;二是柑农注重管理、舍得投入,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于三垟瓯柑认可度的提高,柑农的收入也随之提高,于是柑农们更加注重投入也舍得投入,有机肥料舍得施进去;三是柑农愿意接受新技术,在继承过去传统操作的基础上,加上科学管理方法,所以今年三垟迎来了瓯柑增产、农民增收的双喜局面。
  
  泽雅瓯柑今年因病害陷入“绝收”困境,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综合防治,力求取得全面防治成效。
  
  东边太阳西边雨,位于我区西部的泽雅瓯柑今年却出乎意外地陷入“绝收”困境,不少柑农叫苦连连。自2003年“瓯柑西扩”工程启动后,瓯柑从平原向山地转移种植的技术难题被攻克,已在泽雅形成了2000亩初具规模的产业带,每年泽雅瓯柑都是硕果累累。然而,今年5月份,全市多地瓯柑遭遇真菌性病害,泽雅瓯柑也未能逃脱厄运,柑农损失严重。
  
  记者驱车进入泽雅柑园,远远看到柑树丛仍是一片绿意,零星果实还挂在枝头,但走近时便发现,这些果实均已萎缩病变,如乒乓球大小的瓯柑裹着皱巴巴的表皮吊在枝头,有气无力。“今年风调雨顺,本来以为可以大获丰收,没想到却变成这样。”一柑农诉苦道,一年来勤恳浇水、施肥、上药,不计人工也花了上万元的种植成本,这下全打水漂了。然而,遭灾的不只是他一人,泽雅镇种植瓯柑的柑农几乎全部受灾。
  
  这些瓯柑到底怎么啦?据了解,由于真菌性病害,以落叶、落果、嫩梢枯死和果实产生黑色病斑等症状为特征,严重影响瓯柑的产量和品质。区农林渔业局特产站站长黄建珍说,病情发生后,有关部门当即邀请了浙江大学的植物病理专家及我市植保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实地“会诊”,后又经省有关部门化验鉴定确诊为“柑桔褐斑病”,这是温州瓯柑种植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情况。其原因可能跟今年5月份高湿度雾漫天气有关,当时正是从开花到结果的时节,花后幼果无缘无故地发红、掉落,嫩梢枯死,叶片产生病斑,令人堪忧。所幸的是,三垟、茶山及温瑞塘河沿线片区均未发现此类情况。
  
  此事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启动农业风险资金,尽可能减少果农损失,并委托浙江农业大学进行药剂试验、筛选,邀请植物病理专家积极展开救治。黄建珍说,找到了病因,就好办了。真菌类病害一般是好防治的,在瓯柑晚秋梢期,病情得到了控制。下阶段,有关部门将积极组织综合防治工作,力求在明年瓯柑春梢期,取得全面防治成效。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