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李书国:扎在果园的“梨支书”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0票  浏览7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1月25日 13:56
  大兴区榆垡镇刘家铺村在北京最南边,往南再走就是河北固安。村里有个远近闻名的“梨支书”,他就是村党支书李书国。刘家铺村地处偏僻,却因种出个儿大、味儿甜的丰水梨、黄金梨名气大增,这一切多亏了李书国十年来的努力。
  
  这位曾经在人民大会堂演讲过的村支书,见天儿扎在地里,伺候梨树。用他自个儿的话说:“我就是个侍弄地的。”可就是这样一位农民,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着村民走向种梨致富的道路,让这个京南小村成为果树专业村。
  
  上世纪90年代起,刘家铺村就开始种梨树了,可品种老化,一公斤梨才卖几毛钱,村民忙活了一年,每亩能收入1000元就算好的了。2001年,李书国上任后,敏锐地看清形势,引进高接换优技术,换成了丰水梨、黄金梨等品种。为打消村民顾虑,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并带头将自家果园当试验田。“新品种梨品质好,第一年每公斤就卖到6块多。”几乎全村农户都换了品种。
  
  价钱上去了,可让人愁的事儿却接踵而至。2004年,由于忽视了销路问题,村民眼睁睁地看着喜人的优质梨挂在树枝上。最后,原本每公斤卖到几元钱的丰水梨、黄金梨,当年却以一块多的低价销售,收入甚微。第二年,有了之前的教训,村党支部反复研究,成立了刘家铺村果树协会,通过降低种梨成本和拓展销路来增加农民收入。
  
  “当时全村套梨果袋大袋每个9分钱、小袋每个4分钱,800亩梨得用1000多万个袋,要是直接找厂家把价钱砍下来,能省不少钱。”于是,李书国蹭了朋友的车去了山东,软磨硬泡地跟厂家一分一厘地往下砍价,最终厂家被李书国的诚意打动了,几乎降了一半的袋钱,一年就为全村果农省下30多万元的成本。
  
  种梨成本降下来了,还得解决销路问题。该村通过村果树协会替村民跑销售,采摘下来的梨八成都卖给当地两家比较大的合作社,村民的梨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2011年,其中一家合作社突然不干了,村里50万公斤梨眼看要烂在地里。”紧要关头,李书国跟另一村干部合伙筹集26万元,成立了新合作社,高价收梨,并与新发地的批发商直接洽谈售梨。“当年,虽然我自己赔了4万多元,但村民的梨全部高价卖出去了,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9万元。”
  
  有了第一年销售梨的经验教训,2012年年初,梨树一开花,李书国就与新发地五六家大批发商联系,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了乡亲们的利益。“今年雨水好,梨产量达到150多万公斤,每公斤提了3毛钱,一亩就能增收近1500元。”李书国开心地说,“我们村的梨有半年的采摘期,明年借助村里的38个民俗旅游户,可以通过采摘来卖梨。”
  
  如今,刘家铺村的85户果农中,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就有20多户,村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2万元。村民们说,这一切都离不开扎根梨园的“梨书记”。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