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广西福建等地假冒破坏橘中之王南丰蜜橘声誉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交通广播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9票  浏览289次 【共1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0月28日 15:38
  有了“金字招牌”
  
  为何还愁销
  
  南丰蜜橘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困境:一方面,它作为地理标志产品是特定区域范围内的产物,超出范围品质难以保证;另一方面,邻县甚至广西福建等地也在规模引种,并假冒南丰蜜橘以低廉的价格倾销,破坏了南丰蜜橘的声誉
  
  南丰蜜橘是我省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由国家对其实施原产地域保护。然而,这一“金字招牌”由于保护力度不够,大量来自非原产地的产品严重冲击南丰蜜橘,使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品比较优势不突出,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下降。
  
  南丰蜜橘品质缘自特定地域
  
  南丰蜜橘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300多年种植历史。南丰县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造就了南丰蜜橘香味浓郁、皮薄多汁、酸甜适口、肉质脆嫩等独特的风味,产品享誉海内外。
  
  “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经考证后发现,南丰蜜橘的优良品质与南丰县的地理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南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加上地形地貌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小气候区。这种独特的小气候造就了南丰蜜橘的独特风味。而引种于南丰县周边邻县的南丰蜜橘,其品质明显不如原产地的南丰蜜橘,主要表现为含糖量低、酸量高,没有了原产地南丰蜜橘的独特香味。
  
  为了提升南丰蜜橘的声誉和产品附加值,2001年,南丰县质监局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报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3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核准对南丰蜜橘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南丰蜜橘成为我省首个地理标志产品,获得了走向国际市场的“护照”。
  
  假冒产品冲击原产地产品
  
  10月下旬,记者来到南丰县采访。虽然还没有到南丰蜜橘大量上市季节,但公路两旁的果树上已经挂满橙色的橘子,一些果农也将早熟的蜜橘摆到路边卖。今年是南丰蜜橘丰产年,丰收已成定局。但县质监局的工作人员却忧心忡忡地说,今年南丰蜜橘销售形势严峻,县里早在8月上旬就专门出台了意见,要求举全县之力开展南丰蜜橘促销活动,并要求各乡镇要组建专门的促销工作组,按批次分赴各地市场促销。
  
  按理说,南丰蜜橘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品牌的产品,销售应该不成问题。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呢?记者从南丰县了解到,这主要缘自大量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县质监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南丰蜜橘是地理标志产品,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只有产自保护区范围内的蜜橘才能称为南丰蜜橘,并可加贴地理标记。而现实情况是,南丰蜜橘苗大量被邻县及广西、福建等地引种,尽管引种的蜜橘品质与原产地的有着显著差距,但也全部称为南丰蜜橘。南丰蜜橘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后,推行标准化生产,种植成本远远高于周边地区引种的南丰蜜橘。大量非原产地南丰蜜橘,以更低的价格严重冲击着南丰蜜橘的市场声誉和销售,南城等一些邻县甚至将蜜橘运到南丰县,通过南丰县的销售网络,在南丰县包装后销往各地。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南丰县本县产蜜橘3.5亿公斤,而通过南丰县销售出去的达1亿公斤。县质监部门已查处2起此类案件。
  
  “双百工程”与地理标志产品矛盾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到目前为止,我省已有18个产品先后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据了解,由于我国对地理标志产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不少地方的特色产品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后,品牌形象大大提升,附加值明显提高。沾化冬枣是山东省首个地理标志产品,现在,加贴了地理标记的沾化冬枣每公斤卖价高达30至40元,是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前的7至8倍。南丰蜜橘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后,种植面积由20万亩发展到40万亩,但价格提高不大,与国内其他地理标志产品相比,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大量非原产地产品的冲击严重影响着南丰蜜橘的形象,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得不到体现。而由于宣传、推广不够,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没有形成认识,企业也不愿意加贴地理标记。江西南丰超大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应根告诉记者,他们以前也加贴地理标记,由于加贴了标记和没有加贴的在卖价上没有多大区别,现在也不贴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增收,抚州市提出发展“双百工程”,目标是把南丰蜜橘面积扩大到100万亩,产量发展到100万吨。这让有关部门非常担忧。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法规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扩大产业规模,做大特色产业;一方面是地理标志产品又受到地域限制。两者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将会严重损害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形象,导致地理标志产品含金量降低,最终影响的是广大农民的利益。他们认为,只有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好,南丰蜜橘这一品牌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金字招牌”。
  
  编后
  
  听到南丰蜜橘为销售发愁,编辑心情很沉重。
  
  南丰蜜橘自古就是贡橘,斯大林把它誉为“橘中之王”,温家宝也说:“南丰蜜橘是金牌!”而现实中南丰并没有把这块“金字招牌”擦亮。
  
  把销售难、卖不起价的主要矛盾归咎为假冒产品是自欺欺人。请问:自己的销售网络竟然销售邻县的蜜橘,这个责任该谁承担?各个产橘乡镇相互竞争,纷纷申请注册商标,这是不是在慢性谋杀南丰蜜橘品牌?沾化冬枣贴上地理标记,身价翻了3番,而作为我省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本地企业竟然不屑一顾。明明作为鲜果卖色、香、味俱佳,明明没有解决储存难题,却偏偏储藏到春节前后与冰糖橘打擂台,且屡败屡战,在市场中造成南丰蜜橘不如冰糖橘的印象。每到小年就俏销,每逢丰收就发愁,谁想过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可以肯定一点,如果仍是多个品牌互相打内战,而不是由南丰蜜橘品牌一统市场,如果仍没有一家龙头企业或者产业协会对全县蜜橘统购统销,即使南丰蜜橘打入了欧盟、闯进了美国,即使邻县不再假冒,南丰仍将为“大年难销”发愁。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