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冯顺政:焦溪林果产业的领路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常州武进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70票  浏览16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9月11日 14:41
  常州武进网讯(记者单丽芬)1984年,焦溪种下了第一颗葡萄;1997年,焦溪种下了第一株梨树;1999年,焦溪镇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水果之乡”。从此,焦溪农民的土地由抛荒变为金土地,土地产业经济效益由一千多元一亩升为最好二万多元一亩,农民也由单纯的第一产业学会了经商,祖祖辈辈淳朴的老农民开始演绎了有价值的新的人生……
  
  而这一切的开始,源于一位老乡长的带领。他,就是冯顺政,原焦溪乡乡长,现年69岁。
  
  “当年焦溪引进种葡萄,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谈及往事,现年69岁的冯顺政表示历历在目,犹如昨日。1984年,按冯顺政的话来说,当年的焦溪整个就是一个字——穷,“农业的结构很单一,大家都是种些水稻麦子,净收入只有500元/亩。”
  
  穷则变,变则通。那年,辽宁省农业厅原副厅长奚康敏刚好回武进探亲,在听了奚康敏关于辽宁省农民靠种葡萄发家致富的故事后,冯顺政当即下决定,焦溪也要搞点葡萄来试试!
  
  “当时只是个尝试,没想到后来竟然会有如此的规模!”冯顺政告诉记者,1984年,村里引种巨峰葡萄,并搞了23.5亩土地作为试验田,同时抓典型大户,提供优惠政策。“我们扶持了第一个果农种植户马建忠,没想到竟然成功了。1986年2.7亩葡萄第一年就获利8500元,他成为了副业万元户。”老百姓喜欢眼见为实,焦溪葡萄一下便产生了轰动效应,开始被农户推广起来。
  
  说起梨,那就是冯顺政更大的骄傲了。
  
  “焦溪蜜梨”,现在在整个江苏省乃至全国都可以说是梨中的佼佼者,但很少有人知道,种梨是焦溪人当初的无奈之举。“1997年,大片的农田抛荒,我们为了谋发展,开始‘求’种合适的水果。”冯顺政回忆说,在经过了大量的试验和考察后,决定开辟出810亩土地种植梨。
  
  经过前期的技术指导,焦溪蜜梨大获丰收,但种梨容易,卖梨就难了。市场上对“焦溪蜜梨”的品质还没有认可,“焦溪蜜梨”是否卖得出去?卖给谁?怎么卖?
  
  像母亲临产前的阵痛一样,越临近销售季节梨农的骂声越高:“总是某某害人,号召大家中这么多的梨子,自己吃不掉,送人又送不了这么多,叫我们怎么办?”“既然叫我们种梨,就应该在市场销售上做好引导工作”等等。冯顺政告诉记者,当时真是揪心,“虽然梨子不是自己种的,但确实是我们引导大家种的,政府有责任帮农户打开销路。”
  
  很快,镇政府就采取了行动,一方面通过媒体加强宣传,大打广告;另一方面动员葡萄经纪人拓展蜜梨销售渠道,并成立了“果农经纪人协会”。2001年,梨果销售首战告捷,树上沉甸甸的梨果变成了梨农口袋里白花花的钞票,骂声变成了笑声,“焦溪蜜梨”也打响了品牌
  
  随后,冯顺政又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发展了白玉枇杷、银杏等林果新品种,整个焦溪镇也确定了“稳定葡萄生产、黄花蜜梨当家、枇杷银杏辅佐”的新路子,扎扎实实开展绿色富农之路。
  
  至此,冯顺政也就圆了林果之梦,他对林果业所倾注的心血几乎达到了心力憔悴的地步,曾两次中风,但他无怨无悔,“我是贫困农民的儿子,从小就深知农民的疾苦,我要为没有能耐办厂致富的农民找一条生存之路,为父老乡亲办一件实事,以报效家乡对我的养育之恩。”冯顺政如是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