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将成国内惟一能大量提供晚熟柑橘之地
周常勇认为,重庆大农委的体制以及拥有的雄厚科研机构,也是参与全国乃至全球柑橘产业转型的突出优势。面对柑橘产业未来的竞争,他还建议重庆要引导果农及相关企业重视商标注册,注重柑橘产业的品牌化培育。
7位国际顶尖级专家开县纵论全球柑橘产业
本报记者 颜明华
实习生 石荣贵
13日,借着西部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线在开县投产的春风,市农委与开县政府邀请了7位国际顶尖级柑橘专家,前往2009中国三峡(重庆开县)柑橘产业发展高端论坛,纵论国际柑橘产业发展趋势,尤其为重庆柑橘产业的发展支招。
“重庆柑橘”异军突起
国务院总理**于2006年前来重庆视察时,要求重庆“做大柑橘产业”。随后,我市利用2008年党中央对重庆作出的“314部署”以及今年国务院3号文件中的有利政策,在全国建成了首个实施无病毒容器种苗补贴,并首个启动柑橘非疫区建设项目,成为国内其他柑橘产区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重庆柑橘产业发展,成为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典范!”西南大学副校长、柑橘研究所所长周常勇评价说。
重庆恒河果业有限公司来重庆发展柑橘产业已有几年。公司执行董事朱铁能在演讲中,用“群雄竞争,集中而过量”来评判目前国际国内柑橘产业的发展现状。不过自2000年起,重庆坚持发展晚熟品种,品种结构趋于合理。所以朱铁能认为,“不争早熟、不抢中熟,重庆柑橘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思维,已成为‘重庆柑橘’异军突起,走向繁荣的优选之路。”朱铁能断言,3年后,每年3至5月,除了运距遥远、成本很高的水果外,重庆将成为国内惟一能大量提供晚熟鲜食柑橘的地方。
全球转型重庆有优势
出席论坛的所有专家均认为,全球柑橘产业正处于重要转型期。
就中国柑橘产业而言,存在“是资源大国,但开发保护落后;是文明古国,但品牌文化落后;是生产大国,但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瓶颈。而全球柑橘产业未来的发展,将出现“经营规模化、统一化、企业化,产品多样化、品牌化、认证化,消费营养化、健康化、文化化,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趋势。
“重庆在全球柑橘产业转型中有突出的优势。”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邓子牛教授认为,重庆三峡库区地处国家“长江上中游柑橘优势产业带”的核心地带,基本没有柑橘检疫性病虫害,是全国少有的无疫洁净区域,自然资源、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是我国乃至世界柑橘的最适宜生态区之一。尤其是冬无严寒和霜冻,无霜期长,适合各类柑橘的生长,晚熟柑橘品种可以安全越冬,成为品种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的最大优势。
周常勇认为,重庆大农委的体制以及拥有的雄厚科研机构,也是参与全国乃至全球柑橘产业转型的突出优势。
要非常珍惜“非疫区”
澳大利亚金地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称,长年为选育优良柑橘种苗及品种奔走在全球。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选育适应市场的优良品种太重要”。他建议重庆应引导农民适当调控品种结构,增强果农的竞争优势。
他说,近年出现的柑橘滞销现象不仅是中国,即便在柑橘产业相当发达的美国、巴西等国家同样存在,原因在于柑橘品种滞后于消费市场的需求。他建议重庆要进一步引导果农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更换更新、更好、更多的品种。
“苗木健康是柑橘产业的基础,重庆很幸运成为中国首个柑橘非疫区,但一定要非常珍惜这个良好局面,政府要花大力气加强病害控制,确保生物安全。”他尤其强调,澳大利亚政府对柑橘产业的投入,主要在于疫病防治和技术研发,重庆应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投入和引导。
面对柑橘产业未来的竞争,他还建议重庆要引导果农及相关企业重视商标注册,注重柑橘产业的品牌化培育。“需要加大对地方柑橘产品的宣介力度,因为你面对的不仅仅是其他产区的柑橘产品,而是所有可能成为柑橘替代品的农产品以及其他食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