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崇明柑橘自我“救赎” 极品蜜橘每只2-3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解放网-解放日报 作者:陈玺撼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66票  浏览7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1月22日 15:01
  近期崇明方面通过举办“橘黄蟹肥”旅游节,为崇明本土柑橘赚足了吆喝;但在不少商贩看来,崇明柑橘今年可能还是“卖不太动”。记者昨天从崇明县农委获悉,从即日起,崇明三岛所产柑橘将摒弃“零敲碎打”模式,采取统一采摘、收购、包装,打造“崇明蜜橘”品牌,并严格按品质分级,“极品橘”和“一等橘”将通过全市100多家生态崇明农产品(000061,股吧)专卖店统一销售
  
  据崇明县农委林业科科长范凯峰介绍,崇明柑橘“卖不太动”,原因至少有三个。首先是成本问题,近年柑橘种植的肥料、农药、人工及管理成本不断上涨,折算下来每公斤平均成本约0.98元,而去年全市柑橘平均单价每公斤为1.18元,平均每亩柑橘的毛利润仅在430元左右,这还没有算上每亩1000多元的土地租金,因此农民只有通过“增产减投”来勉强维持,容易导致果品品质下降。不少农民已放弃种植柑橘,目前,崇明县柑橘生产面积较高峰时期已减少三成。
  
  品种单一、经营理念落后也影响了崇明柑橘的销量。据悉,受北缘地区冬季极端低温和土壤酸碱值偏高影响,上海柑橘生产品种结构一直比较单一,宫川、尾张等早中熟品种占全部柑橘生产的96%以上,上市时间过于集中且较短,造成“后继无橘”。此外,崇明柑橘商品化处理率太低,每年仅有少量的柑橘经过选果、清洗、打蜡、分级和包装后进入市场,其他90%以上的柑橘都属于跑量,由外地商贩销往北方市场。崇明农委负责人坦言,这样的营销模式,形成不了崇明柑橘的品牌特色。过于依赖外地市场,又造成定价权基本掌握在外地商贩手中,本地种植个体受利益驱动,容易造成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的局面。
  
  对此,崇明柑橘正在自我“救赎”。记者昨天在龙茗路上的生态崇明农产品专卖店看到,崇明“极品蜜橘”和“一等蜜橘”已开始装盒销售,每盒均装有约40只柑橘,分别重4.5公斤和4公斤左右。据介绍,“极品蜜橘”每只横剖面直径都在70毫米以上,且甜度保证在12度以上,还要整只都是金黄色,风斑面积不得超过10%。记者了解到,仅有2%到3%的崇明柑橘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每只能卖2到3元;而直径稍小的“一等蜜橘”数量也不到崇明柑橘总数的15%,平均每只能卖到1.5元左右。为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崇明农委今年起还为柑橘种植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生产要求,并给予每亩320元的财政补贴和一系列培育技术服务。(记者陈玺撼)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