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加入水果邦 | 找回密码
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黄一钟:台湾水果"百事通"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厦门商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0票  浏览12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2月15日 03:55

  他和其他300个台商一起带着台湾水果登陆,却惟有他留了下来并且能够盈利。面对1200多箱烂掉的水果,是什么样的勇气让他选择坚持?
  
  人物名片
  
  黄一钟:
  
  台湾农之乡全国农产运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果品协会副会长、海峡农业基金会董事长、人民日报2004年度中国十大策划领军人物、美国优秀青年企业家……
  
  创业经验:诚实地对待顾客、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成功。
  
  休闲爱好:打高尔夫,喝点小酒,听《圣经》。
  
  第一次见到黄一钟,他热情地招呼我们,还没开口就先笑了。这个留着一绺很有个性的胡子、戴着一副眼镜,笑起来有点憨态可掬的人,反复向我们强调自己是做“小本生意”的,可名片上的头衔却让我们忍不住咂舌:厦门市果品协会副会长、(台湾)海峡农业基金会董事长、人民日报2004年度中国十大策划领军人物、美国优秀青年企业家……
  
  创业:面对亏损选择坚持
  
  2005年4月,国台办宣布台湾部分水果可以零关税到大陆销售,5月18日,黄一钟就第一个将台湾水果引进到大陆市场,拉开了台湾水果在大陆南征北伐的序幕。
  
  “我们在台湾就一直做农产品销售,听到国台办宣布可以免税把台湾水果引进大陆以后,就决定把厦门作为台湾水果的集散地来逐步实现台湾水果在大陆的直销。”当时在台湾,和黄一钟一样打算“登陆”的,还有其他300多个台商。
  
  对商人而言,能第一个吃螃蟹,固然占得先机,但往往要有勇气去缴“学费”,而舍得这样坚持的,未必有很多。
  
  “做什么生意都是要冒险的啊!”黄一钟轻描淡写地说着,脸上一片风淡云轻。我们也很难想象,在最艰难的时候,由于对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的不熟悉,产品打不开销路,从台湾运来的新鲜水果,在保质期15天内根本无人问津,一个集装箱运来的1500箱水果只卖出不到300箱,剩下的1200多箱,只能雇了三辆大卡车专门拉去扔掉,一转眼间就亏损二三十万,“雇卡车都还要花钱,但最心痛的还不是钱,而是那些水果,那些都是果农的心血。”
  
  这样惨烈的情况出现了两次,而几百箱坏水果直接扔掉的情况,就更是常见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台湾水果价格高高在上,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做台湾水果生意根本无异于“有去无回”的亏本买卖,这种情况下,当时和黄一钟一同“抢地盘”的其余的300多个台商,纷纷因为承受不了亏损的压力而退出了这个项目,黄一钟的合作伙伴,也打起了退堂鼓。
  
  “那时候,我的合伙人劝我退出,但是我还是坚持相信:我的眼光是正确的。”对于这个笃定的坚持,黄一钟一直很骄傲,“合伙人退出,我就自己一直努力。销售渠道打不开,我就想尽办法打开。”
  
  而后,大陆对台湾水果检疫准入范围扩大、免征关税及通关便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福州、厦门、上海等地也陆续举办的台湾水果展销会,大陆消费者对台湾水果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一度形成热销局面,不少消费者开始认同了台湾水果的品质。
  
  坚持,加上大陆市场的广阔前景,让黄一钟在这个行业中,渐渐冒出尖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之乡”牌的台湾水果已经在大陆拥有了固定的客户群,黄一钟在大陆的台湾水果直销事业也步入正轨,并已在13个城市设立了销售点。
  
  商道:不是果王是专业户
  
  “你们知道种水果有用牛奶来浇灌果树吗?”当记者问到台湾水果和大陆水果究竟有什么不同的时候,黄一钟的这一个回答实在是吊人胃口。
  
  “台湾的牛奶都是鲜奶,在便利店、超市最多只能卖3天,3天以后就必须下架。这些下了架的牛奶又不可能送到工厂然后再回到市场,农民把它们买下来,和鸡蛋一起发酵,就成了很好的有机肥料,而且用这种肥料种出来的水果特别甜美。”黄一钟一提起台湾水果,笑容里顿时多了一份认真和得意,“还有,一个枝头上原本有10颗果实,为了保证水果的品质,果农也会舍得剪掉7颗,只留下3颗,以保证养分的充足。”
  
  在黄一钟看来,除了气候等自然因素,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带来的水果品质差异就是台湾水果和大陆水果最根本的区别,黄一钟还提到了一个细节,同样遭遇病虫害:
  
  “台湾的果农为了保证每一颗果实的完美无瑕,会给果树挂‘蚊帐’,而且‘蚊帐’的下端一直要埋到土里,上面撒石灰,果树的周围要挖一条水沟,水沟的那边还要再撒一片石灰,这样子无论天上飞的还是地下爬的害虫都不能咬到果实了。”
  
  而大陆的果农在遇到相同问题时,大都速效急成,施用化肥和农药,这样做,虽然一样能消灭害虫,但土地的质量却被酸化了。
  
  黄一钟也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就像一张信用卡,你老是往里面提钱而不去存钱,透支到一定程度当然就不能再用了。
  
  除了是台湾水果种植“百事通”,黄一钟对于各种水果的营养价值和维生素含量也都能脱口而出,记者忍不住想给他冠上个“水果大王”的称号,他却乐呵呵地摆摆手,谦虚地称自己只是“水果专业户”。
  
  那么,“水果专业户”黄一钟最喜欢吃的是哪样台湾水果呢?
  
  “像莲雾啊、芭乐啊。”黄一钟用手指着挂在墙上的水果彩图,说着这些水果的营养价值,但有一句话,却最令人印象深刻,“通常我都吃不到好的,好的都拿去卖了,我只舍得吃坏的!”
  
  理想:台果从进口变出口
  
  从亏损到停止亏损,再到扭亏为盈,黄一钟积攒了不少的经验,一路摸爬滚打趟出来的“农之乡”,也在全国各地打出了响亮的名气。现在,黄一钟不用像过去一样,为了打开市场,大批量进口台湾水果,而是根据客户的订单和台湾水果的产量来进货,这样就使产品的竞争力大大提高,“台湾杨桃盛产的时候,农民愿意一斤5元(台币)卖我们,加上运输成本,就跟大陆差不多,这样就比较有得拼。”
  
  而便捷的运输条件,也让黄一钟欣慰不已。从当年的需经第三地转运,到如今的“小三通”直运,新鲜的台湾水果从采摘到登陆,现在仅需要一天左右时间,这也给黄一钟筹划在大陆300个主要城市建立300家台湾农产品免税水果专卖店,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将来的大陆,不再只是台湾水果的销售地,还将是供应海外市场的种植基地。”黄一钟也希望,能够把台湾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和一些先进的农业经验、技术引入大陆,为此,他已在厦门、广东、湖南、重庆建立了台湾品种水果的种植基地,不久以后,台湾水果在大陆,也将完成从“进口”到“出口”的转变。
  
  等到台湾水果在大陆“出口”,美国的货架上,将能看到产自大陆的台湾品种水果,这不是天方夜谭!
  
  小故事
  
  黄一钟人生哲理
  
  听《圣经》讲诚实
  
  黄一钟很忙:采访前一天早上人还在厦门,下午和晚上分别去了深圳、东莞,晚上3点多才入眠,隔天早上又坐7点多的飞机回厦门……这样马不停蹄的生活即使是旁人听起来,耳朵都已经有些应付不来,而对黄一钟来说,却是家常便饭的事。
  
  以前生意还没上轨道的时候,黄一钟挺闲的,周末和朋友们到高尔夫球场上轻松一下,凯歌、东方都是他经常去的地方,但现在销路打开了,黄一钟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被填得满满的,除了和朋友吃吃饭、喝喝酒之外,黄一钟就只能靠听朗诵版《圣经》,来调节自己紧张的生活节奏。
  
  “开车的时候听,在办公室也听,休息的时候听,做事的时候也会听。”说着,黄一钟随手把办公室的CD机打开,琅琅而出的《圣经》立刻在屋子里蔓延开来。
  
  对黄一钟来说,《圣经》不只是一部宗教书籍,更是一本人生智慧哲学的总集。因为从《圣经》中,他汲取了太多的养分。
  
  “圣经里面有句话——‘日光之下无新事’,就是说其实每一件我们今天看来很独特的事情,在历史上都已经有人想到了。”黄一钟脱口而出说了一句,紧接着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了解释。
  
  “大家都看到了台湾水果在大陆有市场,但做生意不是靠你的点子比人家好多少,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点子别人也能想出来,成不成功,就要看个人脚踏实地的付出多少努力。”在陈述自己做生意的原则的时候,黄一钟一直强调“诚实”,他认为诚实地对待顾客、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成功,这也是圣经和从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