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湖北省富水库区柑橘产业发展对确立农业主导产业地位的思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资源网 作者:孟祥海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0票  浏览20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0月20日 16:50
    一、富水库区柑橘产业发展概况

    富水库区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境内,为防洪和发电需要,1956年当地政府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把富水河截断,于1963年建成富水水库(湖北省第二大水库)。水库建成后淹没大面积村庄和耕地,形成现在的富水库区。库区主要包括慈口乡、大畈镇、燕厦乡三个乡镇,是传统的柑橘产地,库区总人口为81398人,43个村,365个村民小组,17483户,劳动力27133人,耕地面积28053亩,原有柑橘面积5万亩,现有柑橘面积4.2万余亩,区内柑橘园地海拔最低约70m,最高点200m,属低山地区,2006年柑橘年总产量42000吨,经济总收入12209.7万元。

    柑橘园位于富水库区内,系移民后靠地域,山坡地带,山势较缓,为缓坡地,平均坡度10—40度,为一面坡行,整个山坡地非常适宜种柑橘,现在全部是成片的柑橘园,受富水库区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库区内的柑橘品质较好,产品远销武汉、东北、河南、山西等地。库区内的柑橘产业在库区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典型的农业特色产业,是库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库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受自然经济条件的制约,库区的柑橘产业在库区农业中一直未能确立其主导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富水库区农业经济的发展,阻碍着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

    二、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柑橘产业作为富水库区的农业主要产业,对库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库区农民增收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与省内宜昌蜜橘、秭归脐橙品牌相比,库区柑橘的种植规模、产量、品质、品牌和效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一)虫害泛滥,减产严重 

    目前造成富水库区柑橘产量大幅度减产的虫害主要是蝗虫和桔心虫。这两种虫害的泛滥,造成近年来库区柑橘大幅度减产,制约了库区柑橘生产规模地扩大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蝗虫在库区泛滥已四五年,蝗虫造成的减产在50%左右,严重的减产达到80% ,甚至100%,是造成柑橘减产的最直接的原因。由于蝗虫流动性大,单纯地在小范围内灭蝗只能起到暂时的效果,无法根治。因缺乏统一的组织,加之农户间也缺少共同的认知(外出务工的农民的桔园已经荒弃),造成年年治蝗,年年遭殃的局面,农户每年灭蝗的费用占到每年农药费用支出的50%~60%,但收效甚微。

    桔心虫在慈口已经危害一二十年,在当地还未有根治的措施,使库区桔农蒙受较大的损失。一般来说,橘树感染桔心虫后,十年左右整棵柑橘树就会被蛀空死亡,加之近几年遭蝗灾,使得农户每年都要新栽大量的橘苗。

    (二)品种单一,老化严重

    慈口柑橘的品种单一,绝大多数都是八十年代初栽种的温州蜜柑,以后新栽的品种也主要是温州蜜柑为主(占78%),其他新品种如脐橙(占10%)、桔红(占5%)、南丰蜜橘(占2%)、贡桔(占3%)、长红橙(占2%)等比重较小。柑橘品种老化导致慈口柑橘的品质和抗虫害能力下降,导致柑橘产量下滑。受品种单一的影响,库区柑橘的市场结构比较单一,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三)柑橘园地势陡峭,各户地块分散

    富水库区的柑橘均分布在被富水水库所环绕山坡上,交通条件较差,加之农户自家的柑橘园比较分散,(调查得知,农民不带农具步行到橘园单程在20分钟内的地块占40%,20-40分钟占31%,40-60分钟占26%,大于1小时占3%,平均每个农户的柑橘都有大小不等、零散分布的七八块橘园组成),不便的交通和过于分散的地块使农户经营柑橘要耗费更多的劳务和时间,导致库区柑橘的管理效益低下。

    (四)交通落后,销售渠道单一

    交通条件的落后严重制约库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柑橘经营方面显得尤其突出。目前各乡通往通山县的公路崎岖狭窄,坐车到县里需一个小时左右。由于村组都零散分布在被富水水库环绕的山坡上,大部分村必须要经船运辗转到乡里才有陆路交通。

    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库区柑橘销售渠道十分单一,在农户所生产的柑橘总量中,自留和储存到淡季再卖的柑橘所占的比例很小,由于无专门的储藏库,每年柑橘腐烂量占总产量的6%。农户所生产柑橘的84%直接卖给了外地商贩,商贩知晓农民把柑橘(每户基本都在5000斤以上,种植大户达到10000—20000斤)从山上运到船上,再运到乡里整个过程成本比较高,因此商贩缺斤少两现象十分普遍,调查中了解到,商贩缺斤达10%—20%。经过对样本农户的统计分析,得出04、05、06三年商贩收购柑橘的平均价格分别为0.38元/斤、0.45元/斤和0.50元/斤,考虑到这三年物价指数的上升与商贩收购过程中严重的缺斤短两现象,桔农出售的柑橘实际价格比名义价格更要低。

    (五)灌溉设施急待改善

    根据通山县气象站农作物生长期的连续干旱统计分析,富水库区连续干旱40天的情况十年七遇,且伏旱极易发生,这恰是柑橘生长的关键时期,群众称之为“卡脖子旱”,干旱时间长,持续高温高热,蒸发量大,对柑橘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受灾年份柑橘产量降低,有的甚至连柑橘树都干死,要恢复需要若干年,干旱是影响柑橘丰产的主要因素。库区内橘园灌溉设施接近空白,只有一些小溪、小山沟,干旱是便是干溪、干沟,水源极缺,加之山地自然蓄水率较低,库区柑橘在旱季基本上无水源可灌溉。库区内原有柑橘面积5万余亩,由于无水利工程解决抗旱用水,现有柑橘面积4.2万亩,减少了8000亩。严重的干旱不仅导致库区柑橘在旱季大幅度减产,也降低了库区柑橘的品质,这种靠天灌溉的方式明显与库区当前大规模种植柑橘的经营模式相违背,阻碍库区柑橘产业进一步发展。

    (六)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缓慢,政府作用发挥不够

    富水库区柑橘都是由单一农户独自种植、管理和销售,由于近几年柑橘收购价格的低迷以及商贩严重缺斤少两现象的存在,使得农户有强烈的联合起来组织销售的愿望,加之各个乡镇及村组的柑橘产量已具规模,发展合作组织的时机已经成熟,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库区内类似的农民合作组织还是空白,制约着桔农收入的增加和柑橘产业的发展。

    (七)技术下乡缺乏

    当前,库区柑橘的虫害十分严重,但技术下乡活动却很匮乏。据桔农反映,来到村里的技术下乡服务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给村里的桔农解决实际的问题,库区各乡每年虽然会有一两次技术培训课,但由于交通不便与信息不畅的原因,能去乡里听技术培训课的桔农并不多,柑橘管理技术的推广率和贡献率极低,技术进步在柑橘经营中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

    (八)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

    目前,富水库区柑橘园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循环,“柑橘经营效益低下→青壮年外出打工→柑橘园荒废→柑橘经营效益低下→青壮年外出打工→柑橘园荒废→柑橘经营效益低下”,在这个恶性循环下,使得库区从事柑橘经营的主要是老人、妇女以及小部分未能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如果任这种状况循环下去,富水库区柑橘生产规模将逐渐萎缩,逐步失去规模竞争优势。

    (九)桔农经营柑橘的经济效益较低

    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库区农户经营柑橘的收益和费用进行了统计(由于各农户柑橘经营规模不同,为统计分析需要,选取100株柑橘为单位),得04、05、06三年农户经营100株柑橘的净收益分别为:427.97元、702.12元、1139.78元。 





    根据调查所得,农户柑橘经营株树结构如下:100-200株占12%,200-300株占28%,300-400株占24%,400-500株占18%,500-600株占12%,600株以上占6%.取其组中值对农户经营柑橘的平均净收益进行加权估计得,04年净收益:(150×12%+250×28%+350×24%+450×18%+550×12%+650×6%)×427.97/100=1532.13(元)05年净收益:(150×12%+250×28%+350×24%+450×18%+550×12%+650×6%)×702.12/100=2513.59(元)06年净收益:(150×12%+250×28%+350×24%+450×18%+550×12%+650×6%)×1139.78/100=4080.41(元)虽然这三年由于柑橘价格上升以及产量的增加使得经营柑橘的收益增加比较明显,但价格上升所引起的收益增加大于产量上升所引起的收益增加,短期内价格增幅毕竟有限,加之近几年物价指数的上升,柑橘受虫害的影响其产量变动也较大,农户经营柑橘的净收益在未来几年涨幅不会太大。经营柑橘的农户全年仅靠这点收入是难以维持生计的,导致绝大多数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了外出打工。

    (十)柑橘储藏条件有待改善

    由于单个农户的柑橘生产规模不够大,加上近几年虫害严重泛滥,柑橘减产严重,对单个农户来说,建专用的储藏库并不划算。加之库区交通闭塞,农户对储藏柑橘的风险估计比较大,担心储藏的柑橘无法卖上好价钱。经入户调查得知,库区农户每年柑橘的储藏量仅占总产量的4%,卖不出去烂掉的占总产量的6%。

    (十一)在桔改橙的技术推广中存在较大的问题

    90年代末,在县科技部的宣传和鼓励下,慈口乡部分农户在县科技部的带领下,对库区部分橘园进行了桔改橙技术改造,由于桔改橙技术的不成熟和对当地环境的不适应,嫁接两年后原嫁接橘树的树根开始坏死,目前来看这些橘树已很难存活,橙子产量与品质也严重下滑,参与桔改橙农户损失很大,政府也未给于补偿。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政府的信誉严重受损。

    三、加快富水库区柑橘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柑橘产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

    据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托马斯·斯普林(2001)预计,2020年世界人均柑桔占有量将达21kg,世界人口若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的75.4亿,则全球柑桔需求量将达到1.58亿t,在现有产量基础上增加53.4%。欧洲和东南亚国家人口预计将分别达到7.1亿和7.4亿,人均消费量将分别为45.9kg和15.0kg,届时这两个地区的柑桔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257万t和1100万t,且大多需要进口。美国人口将达到3.5亿,人均年消费量58.0kg,柑桔需求量将达2030万t,与预计产量相比,存在近500万t的缺口。这些国家和地区将是各柑桔主产国市场竞争的热点。

    目前,我国大陆人均柑桔占有量为9.6kg,较1982年增长了7倍。如果到2020年我国人均柑桔占有量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17.2kg,则14.38亿中国人柑桔需求量将达到2473万t,是现有产量的2倍。2003年,我国橙汁消费量约30万t(95%依赖进口),预计2020年将达到400万t。

    (二)良好的资源禀赋

    自然禀赋方面。富水库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无霜期30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4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具有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热同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特点,适于柑橘生长,是柑桔、甜橙等亚热带水果的天然生长地。资金禀赋方面。库区三个乡镇每年得到国家库区资金扶持6000万元,目前来看,在公共基础设施的修建、技术服务体系的扶持、销售渠道的拓展、资金补贴等方面,库区各乡政府有能力对其支付。

    (三)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优化产业结构使然

    国家新村建设的政策核心是发展农业生产,推进农业结构调增,促进农民增收是关键。库区的柑橘生产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经验、最根本的途径。当前富水库区的柑橘生产已列入《通山县“十一五”农业产业化规划》并成为通山县07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积极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使得库区柑橘生产更有动力。

    (四)柑橘产业在库区农业中的地位使然

    由于耕地基本为丘陵,加之灌溉设施的空白,库区不适于种植粮食作物,农民的粮食都要靠买,柑橘是库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柑橘产业在库区农业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在库区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尤为明显。一方面,对库区各乡镇政府来说,由于柑橘产业在慈口农业中地位显著,柑橘产业必然是各乡镇政府农业工作的重心,各乡镇政府的重视有利于促进库区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对农民来说,柑橘是库区农民的主业,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当地绝大多数农民不种粮食作物,要靠经营柑橘的收入买粮,柑橘是农民的命根。这样看来,柑橘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计,农民会想法设法把自己的柑橘经营好,作为柑橘经营主体的库区农民对柑橘生产的重视,是库区柑橘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四、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柑橘技术服务体系

    由于柑橘品种的老化和虫害的泛滥,导致富水库区柑橘品质和产量的大幅度下降,由此带来诸如,橘园被废弃无人管理,柑橘经营的规模效益下降,青壮年外出打工等连锁反应。落实和普及技术下乡,更新柑橘品种,根治虫害,是当前库区柑橘生产需解决的最急迫问题。各乡镇应该引导农户逐步对老化和被虫蛀的柑橘苗木进行更新,各乡镇政府有必要每年按农户人口、柑橘种植规模及农户实际需要量直接免费发放给农户新品种幼苗,并明确发放新品种柑橘幼苗的机构及负责人的责任,对幼苗的质量进行跟踪和评价。

    治蝗需解决的是如何组织的问题。由于蝗虫的流动性比较大,库区的橘园又呈片状集中分布,需要各乡镇统一行动组织治蝗。考虑到各农户对灭蝗难以形成共同的认知和意愿,而且灭蝗用药的药物和药量难以统一,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建议各乡镇政府以村为单位,发放灭蝗药物,做好宣传,指导农户使用灭蝗药物的用法及用量,对在外打工农户的疏于管理的橘园,村里组织人员灭蝗,劳动报酬由政府和承包农户共同支付。桔心虫及其他虫害治理方面需解决的是技术问题,要以库区大规模的柑橘园和美丽风景为依托,与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良好的技术合作机制,为库区柑橘生产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组织定期有效的技术下乡服务。

    (二)建立健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

    优良的柑橘品种是富水库区柑橘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需在库区开展优良柑橘品种引进、区域适应性试验,筛选、储备后续换代品种,培育品种纯正和合乎规格的良种壮苗,以保证发展质量。对果树育苗单位和个人实行“三证”[1]管理,坚决杜绝假、杂、劣、病苗销售,禁止乱调乱运苗木现象,使苗木繁育体系的各个环节形成有机整体,为库区柑橘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修建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受交通、灌溉和储藏等公共基础设施匮乏的制约,库区柑橘的生产和销售都受到影响,应充分利用国家补贴资金,兴建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道路建设方面,目前库区各乡镇正在修建公路,建成后各个村将与外界有直接的陆路交通,这将为库区柑橘销售渠道的拓宽和农户经营能力的提高有绝对的帮助,要在此基础上,完善各村通往橘园的道路,以便于收获季节柑橘的采摘和运输,也为日常的柑橘管理提供便利;柑橘储藏方面,单个农户由于受柑橘生产规模、经济能力和经济效益的约束,个人修建储藏室的可能性不大,柑橘储藏室应该以村组为单位,集体修建,由村组专门管理;灌溉设施方面,需在库区各柑橘生产园区内修建灌溉设施,改变柑橘靠天生产的落后现状,提高库区柑橘的产量和品质,也可以为库区农民在种菜、种粮提供条件,以减少当地本不富裕的农民的食品支出。

    (四)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组织

    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是农民市场意识增强、经营能力提高的表现,当前富水库区经营柑橘的农户有联合起来组织销售的意愿,随着库区柑橘生产进一步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出现是必然的,库区应该把握这个契机,充分发挥各个村委会的作用,积极探索和扶持能把桔农联合起来的合作经营模式,促进库区桔农合作组织的发育,以增强农民开拓外部市场的素质和抵御风险能力,也为库区柑橘产业化经营后农民权益的维护奠定一定基础。

    (五)广开思路,拓宽柑橘销售渠道

    富水库区融“库区、山区、老区、边区”四个角色于一体,是典型的落后地区,交通条件闭塞,信息不对称,农民作为弱势的经济人,受自身文化程度、经济实力、风险承受度及社会阅历的制约,很难完成到外部市场发掘销售门路的任务。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应在柑橘收获季节,专门组织干部为农民的柑橘跑销路,使农民最小程度的受外地商贩的过度盘剥。

    (六)积极引入柑橘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推进库区柑橘产业化

    目前来看,富水库区柑橘生产规模还达不到在当地进行产业化生产的要求,在现有情况下应加强柑橘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库区柑橘生产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积极联系大的果汁生产企业,争取把库区作为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把库区柑橘生产融入到产业链条中,逐步实现库区柑橘产业的产业化经营。

    (七)积极探索适合库区的土地流转模式,推进柑橘适度规模经营

    由于农户的柑橘地块比较分散和外出务工人员造成桔园荒弃两方面的影响,库区柑橘经营存在管理效益低下的现状。应以村组为单位对橘园进行分等级评估,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对柑橘园进行重新整合,使每户的橘园相对集中,实现规模管理。进一步探索符合农民利益的橘园经营权流转机制,使外出务工农民在保留柑橘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柑橘经营权的流转获得一定收益,使荒弃橘园由有经验的农户经营,避免资源的浪费。

    (八)精心打造柑橘品牌

    良好的品牌是产品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品牌效应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的市场分额和经济效益,库区各乡镇政府应充分利用富水库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具有库区特色、品质占优的柑橘品牌,使富水库区的柑橘在知名度和品质上胜过省内的宜昌蜜橘及秭归脐橙,闻名于省内外。

    (九)妥善处理桔改橙的遗留问题,重树政府信誉

    桔改橙给大部分农户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政府应该在一定年限内无偿为因桔改橙受损的农户提供优质苗木和肥料,弥补政策的失误,重树政府信誉。同时,也要逐步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以后再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技术推广活动,可由政府和农户共同买单,请专门的风险公司对项目进行担保,规避技术推广的风险。

    (十)以柑橘为特色,发展生态旅游

    富水库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库区内的慈口、大畈、燕厦三个乡镇已经把发展库区旅游列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以柑橘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引导桔农建设一些“农家乐”类型的柑橘园,发展生态观光桔园,延伸柑橘产业的增值空间。

    [1]育苗者必须有良种母本园,市果业行政部门应发给育苗许可证,苗木出圃时应持有合格证,苗木调运应持有检疫证。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