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申报热使用冷 为啥多数地理标志还在“酣睡”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华龙网-重庆商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90票  浏览14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8月27日 10:24


  
  品牌不响 企业推广各自为政
  
  为何多数地理标志并没给大多数产品带来滚滚财源?
  
  市农委、市质监局、市工商局相关人士分析认为,一是企业热创建、冷营销,品牌包装后继乏力;二是有名气、无规模,品牌做大“中气不足”。“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导致了申报商标的初衷与效果不尽相同。”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一个地理标志的背后是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综合体的反应。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反映的是一个行业和地域的情况。该负责人说,申请成功后,应当向社会宣传地理标志保护方面的知识,使人们认识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仅承载了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而现目前,很多企业在宣传时可能只吆喝自己的品牌,造成“捡了芝麻忘了西瓜”。
  
  出路
  
  产业带动 统一营销抢市场
  
  到底该如何让地理标志发挥效力,让这块“金字招牌”换来真金白银?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阚建全认为,企业、政府共同推广营销是关键。“现在有个误区,申请完标志就认为成功了。”阚建全说,其实农产品拿下地理标志,只是个开始。消费者对地理标志感到陌生,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在全国,谁不知道涪陵榨菜和奉节脐橙?”出现地理标志“申请时轰轰烈烈、申请后销声匿迹”的尴尬,政府及企业缺少保护开发资金是原因之一。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工商、质监和农业都是地理标志的管理部门,背后是多头管理体制的缩影。这无论是对政府部门还是对企业,甚至是对消费者,都易造成混乱。
  
  阚建全建议,要打好地理标志这张牌,必须要打好产业根基,采用标准化技术种植,提高产业化水平,保持产品的地域特色和特有品质。“要通过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和小企业组织起来,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共同分享地理标志带来的效益,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才能真正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此外,政府应成立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部门,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使其切实成为名特优产品的代名词。同时,也要开展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技术标准制定和后续管理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