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杨哲军:带村民在黄金梨里淘“黄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遂宁新闻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81票  浏览9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2月15日 04:04
  ——记安居区常理乡大洞村党支部书记杨哲军
  
  迈进安居区常理乡大洞村,漫山遍野一片金光灿灿。千亩黄金梨果园处处可见累累硕果压弯梨树腰身的情景。忙碌的果农们正在采摘幸福的果实。此时此刻他们心中最有数:能有今天的丰收果,还得感谢咱村“领头雁”杨哲军!
  
  抓党建聚合力
  
  2000年10月,杨哲军当选为大洞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农村正处于“三提五统”征收时期,农民负担重,干群矛盾多,工作开展很被动,群众议论最多的就是村干部服务群众不够,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办事不民主……
  
  针对这种情况,杨哲军认识到: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以基层党建为龙头,首先搞好班子队伍自身建设,才能凝聚发展合力。上任以来,他带领村支部班子成员围绕支部建设“五个好”的目标,狠抓制度建设。为了增强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他组织制订了《村民联系制度》,要求村组干部要关心群众利益,特别是对困难群众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始终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村干部。六年来,杨哲军带头并带动党员、干部捐款慰问贫困党员和贫困农户30余户,树立了一名支部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村干部心齐了,群众气顺了,为村上工作的开展凝聚了合力。
  
  抓产业促发展
  
  杨哲军常说:“带领群众致富是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上任之初,面对村上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在认真听取农户的意见并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和群众代表先后10余次到成都龙泉果业基地参观考察,并请来成都果树专家对本村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决定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黄金梨,带领乡亲们走上“黄金路”。
  
  2002年初,杨哲军成功引进了成都宜农水果研究所,带头和其他4名村干部筹资10万元,租地10亩,建起了“大洞村金色示范园”,全村32名党员带头挖沟改土栽树。2003年12月底,杨哲军为了积累黄金梨种植经验,因劳累过度晕倒了。得知这一情况后,不少群众自发前往他家看望,并动情地说:“杨书记,您不要只顾着给我们办事,自己还是要注意身体啊!”
  
  为了进一步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2003年10月,杨哲军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以“支部+协会”的方式建立了遂宁市安居区黄金梨协会。在2006年特大旱灾中,杨哲军组织黄金梨协会与统一优玛特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全乡500吨黄金梨销售一空,种植户人均增收达300余元,全村263吨黄金梨实现销售收入11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274元增加到2006年的3876元,实现了大灾之年“减产不减收”的目标,使黄金梨产业真正走上了“支部+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当地群众深有感触地说:“只要有杨书记和支部为我们拿主意、想办法,我们就有了主心骨,我们就能渡过一切难关!”
  
  辛勤努力终见回报。在杨哲军的带动和协会的辐射下,该村的黄金梨产业已发展到1350亩,带动周边村组发展9100亩,打造了“常理——黄金梨之乡”的美誉。
  
  抓规划建新村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杨哲军的愿望是不仅要让大洞村成为富裕村,还要让大洞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了给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他积极协调相关涉农部门从产业建设、房屋美化、新村建设、水利建设、路网建设、景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等9个方面制定了大洞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并认真实施。近年来已争取上级各类资金和发动群众投资800多万元新建农贸市场1个、自来水厂1个、商贸新村1个、住宅新村1个,整治引灌渠3000米,修建100立方米的蓄水池53口,山茅坑250口,新建沼气池200口,维修整治塘堰8处,修建村道和梨园沿山路9.8公里。
  
  为了塑造农村新风貌,他组建了老年业余宣传队,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还经常组织村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如今,在杨哲军的带领下,大洞村群众正阔步迈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记者樊君)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