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西林砂糖橘的“前世今生”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人民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2票  浏览38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2月19日 08:56
  小小一个果,富了10多万西林人。
  
  西林砂糖橘,从“舶来品”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经历了坎坎坷坷的10年。
  
  为深入探寻西林砂糖橘的“前世今生”,近日笔者走村串寨,访老问旧,不禁感慨:收获一个果也是不容易的。
  
  “前世”:敢吃“螃蟹”抢“头彩”
  
  “这砂糖橘多少钱一斤?”
  
  “一块八,您要多少?”
  
  在一辆标着“云D”牌号的小货车旁,笔者打算买新近上市的西林砂糖橘尝鲜。这一问一答后,摊主抬起头,立刻说了句“是周老师呀!不要钱了,不要了……”笔者这才发现,原来摊主是我当教师时的学生。
  
  西林原本不产砂糖橘,这种如今摆上寻常百姓家果篮的水果,是从广东四会引入的“舶来品”,属于典型的“外来物种”,但现在却在他乡结出比原产地更好的硕果。如今,西林农民每年的收入至少有1000元来自砂糖橘产业。
  
  曾几何时,西林县委、县政府看到全县的大片良田有近8个月的时间丢荒,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群众却又为温饱和致富而挣扎,内心不是滋味。于是,在肥沃的土地上,西林人种过树,但种树要十几年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也种过柿子,终因远离市场且不成规模而在山上自生自灭;在驮娘江畔,西林人还尝试过种植油葵、油菜和蔬菜……
  
  等,不是办法,总不能坐拥10万亩水田而过穷日子。
  
  2001年,西林县委书记、县长坐不住了,他们出一趟“远门”――去了广东四会,带回了几百株砂糖橘苗,在西林县的那劳乡和八达镇田块里试种,没想到竟然种活了。直到如今,那次试种也仅为少数人知晓,在采访时,时任县委书记容传文说:“当时也担心,但经过气候、土壤、水肥对比,才敢下决心全面推广。”
  
  2002年,“用25%的好田来种水果”成了西林全县干部的一项硬任务。拉横幅、出版报、放电视专题片,走村入户宣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讲授种植砂糖橘的种种好处,成了干部们的家常便饭。为了让基层群众有更直接的认识,甚至还把村干部们拉到广东去实地考察,还让每个村带一盒回来品尝。
  
  终于,当时的者夯乡渭归村央洪屯的群众,愿意在自家田头吃一回“螃蟹”。消息一传出,比央洪屯更靠近省道321线的八索屯群众却抢了个“头彩”,不让央洪屯吃到“螃蟹”――大年初二画线,初三挖坑!
  
  群众有了干劲,干部也没闲着。大年初三,时任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覃国民,驱车来到八索屯田头察看群众是不是说话算数。当他来到这个处在右江和红水河分水岭的山寨时,他信服了,当地群众信守了诺言,挖了近千个果坑。于是,当年的种植示范片指标落在了八索屯。
  
  “难道你就没有留点后路?”当笔者问到第一批种植砂糖橘的八索屯村民黄卫祥时,他说道:“新鲜事物,我当然留了一手,在山沟里的两亩冷水田我没有种,加上山上还有茶叶,就算失败也不会没饭吃,再说当时政府还有补助。”原来,勤劳的西林人从来都是“船小好调头”的好手。
  
  像黄卫祥这样农户,当年有69户,如今这个做过示范的寨子,砂糖橘已发展到480亩,产值达数百万元,让一些邻近的寨子叹为观止,纷纷为当初的“不听话”而新种砂糖橘。
  
  望着来来往往的云南、贵州运果车,笔者问摊主“我选的果多少钱”,却被连人带果“推”上车,她说:“如果不是当年政府的干部们不厌其烦地动员大家种果,哪有我们一棵果树200元的收入呀,送你们几十斤果都不为过。”
  
  吃着入口清甜的砂糖橘,笔者又仿佛看见了当年那群天天下乡动员群众种果,教授群众管护果树的干部们。正是他们的执着,才有了今天枝头的硕果,才有了鱼水情深的干群关系。
  
  “今生”:富在深山有远亲
  
  “拒绝都没有办法呀,人家车子都开到田头了!”
  
  “去年天气热,同是这几天砂糖橘已适合上市,所以我今天就找了几部车一块来西林购进砂糖橘,不料有点早了。”
  
  12月6日,笔者在西林县古障镇的一处砂糖橘果园,见到群众正在往贵州的货柜车装运砂糖橘。但笔者意识到,这好像还没到砂糖橘上市的季节,于是上前探个究竟,听到了果农和货主的一番“抢答”。
  
  笔者告诉他们,如果果子没熟就上市,果质不佳会损害西林砂糖橘的品牌。但果农立马让我尝了几个果子,却是甘甜入脾。“我们都是剪成熟的果子给客商的,哪里敢把自家的牌子给坏了呢?”一脸笑容的果农王文耀说。
  
  如今的西林,种植砂糖橘的群众真是应了那句“富在深山有远亲”,满田坝的硕果不愁没销路,坐在自家田埂上就能数票子。这一切的取得,全赖于县委、县政府针对果农提供的“娘家式”服务。
  
  自2005年突破技术瓶颈后,西林砂糖橘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增加。面对不断上市的砂糖橘,群众愁销的情绪四处蔓延。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县政府并不是让果农自寻销路,而是像娘家人对待出嫁的女儿一样,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006年8月,时任西林县农业局副局长的林鹰与单位里的电脑爱好者,试着在互联网上发布西林砂糖橘喜获丰收的消息。经过阿里巴巴网、中国农副产品信息网、中国农业信息网等网站的发布,又经其他网站转载,一时间来自四川、云南、贵州、山东、广东、河南等省的30多名水果经销商云集西林,当年产出的200万公斤砂糖橘被一扫而空,时价高达每公斤3.4~3.6元。试销对路后,这些经销商便把西林砂糖橘有货的消息四处传开,从此每年到收果季节就有更多的客商前来洽谈订货。
  
  韦德新是西林县古障镇者夯村的支书,据他反映,今年从12月1日开始,就有云南曲靖、罗平和四川攀枝花等地的砂糖橘经销商和他联系,承诺田间交易价在每公斤3.6~4元之间,且愿意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预先支付押金。如今,他所在的村共有1800亩砂糖橘果园,其中1000亩已进入盛产期,每年为这个只有2500人的村子提供800多万元的收入。为了让砂糖橘产业健康发展,村党支部还通过开会、外出参观等形式,让党员、村组干部带头示范,教育群众要诚信经商,要按合同办事,让客商来得高兴,走得舒心。
  
  面对累累硕果压弯枝头,西林县委、县政府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果农主动介入水果销售市场。通过努力,目前已有桂洁、百农等农业龙头企业进驻西林,向果农传授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知识和技能。而分散于乡村的群众也没闲着,纷纷成立互助合作组织,目前已成立水果协会4个,水果合作社1个,成为全县砂糖橘销售的“代言人”和“领跑者”。
  
  由于有了“领头雁”,西林县的砂糖橘品牌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水肥一体化砂糖橘示范园等多个示范园建成;顺利通过自治区农业厅及国家农业部的无公害柑橘水果产品认证;今年11月,西林被授予“中国砂糖橘之乡”称号。
  
  桔香八桂,带出的是魅力西林;砂糖橘飘香,呈现的是15万西林各族人民的笑脸。西林砂糖橘的“今生”,彰显的不仅仅是丰收的喜悦,还是一首当地党委、政府披荆斩棘、开拓创新、为民服务的赞歌。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