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短信传四川广元柑橘“生蛆” 揭秘蛆桔原因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百灵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0票  浏览28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0月21日 19:17

  “告诉家人和同事朋友暂时不要吃桔子,今年广元的桔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近日,很多读者的手机上都收到了类似短信,不少人谈桔色变,秋冬季节大家钟爱的桔子突然没有了市场,很多人疑问:桔子究竟还能不能吃?

  昨日,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他前几天也听到了类似的传闻,据说是四川广元地区出现了桔子病虫害,这种病虫的学名叫大实蝇,而且是大面积感染,当地政府已经出资300多万进行了填埋等处理。但是太原市的桔子究竟从哪儿来,是否已经也感染了大实蝇,还能不能食用,如果吃了感染的桔子该怎么办?他也特别想知道。

  随后,记者致电太原市农业局执法大队的武队长,他说,农业局也接到不少市民的反映,而且执法大队也将该消息上报了省农业厅,经过调查核实,太原市市场上的桔子也有大实蝇,但是大家不必恐慌,这种病虫只是在树种之间相互传播,就“危害级别”而言,跟桃子、枣等水果里长的虫子差不多,这种病虫不属于全国检疫对象,属于市场补充检疫对象,市民食用时如果发现,扔掉即可,绝没有手机短信里“传说”的那样可怕。

  农业局植保站的王站长说,目前太原市市场上的桔子大多来自四川广元等地,所以也有桔子感染了大实蝇,但是由于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市场上感染的桔子也很少。

  王站长说,大实蝇属柑橘果品寄生虫,但它不同于动物身体里面的寄生虫,所以不会造成人畜共患。同时,这种虫子具有很强隐蔽性,只有一瓣瓣撕开桔肉,才能发现米粒长短的白色蛆虫,所以很容易误食,市民在食用的时候细心点即可。王站长称,目前还没有因此而导致疾病的医学报告,但消费者还是要多加小心,尽量不要食用“蛆柑”。

  据了解,对于感染了大食果蝇的桔子树,最好的办法是砍树,砍树后要进行低位嫁接,或者索性改栽其他经济作物。如果选择低位嫁接,必须一年四季加强管理,根据不同季节翻土、修枝、施肥、撒药,连续3年到5年,才能基本保证大实蝇“销声匿迹”。

  柑桔大实蝇,又名桔大食蝇,柑桔大果蝇
  
  为害分布 柑桔大实蝇的寄主植物仅限于柑桔类,以甜橙、金柑受害最重,柚子、红桔次之。以幼虫蛀食果肉和组织,以致果实溃烂,不堪食用,果实未熟先黄,然后脱落,造成大量减产。该虫分布于四川、重庆、湖北、贵州、云南陕西广西广东、湖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是国内外检疫对象。
  
  危害症状 柑桔大实蝇以其成虫产卵于柑桔幼果中,幼虫蛀食果肉,常引起果实未熟先黄,内部腐烂,最后果实脱落,造成严重减产。
  
  病虫形态 柑桔大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昆虫。成虫体长12~13毫米(不包括产卵管)翅展20~24毫米。体淡黄褐色,头大复眼金绿色,触角芒状黄色,角芒很长,胸部背面中央有深茶褐色“人”形斑纹,其两侧还有1条较宽的纵纹;腹部中央具黑色“十”字形斑纹。翅透明,翅痣棕色,足黄色,跗节5节,腹部5节,基部较窄,第三节前缘有一宽的黄色横纹与腹部背面中央的一条黑色纵带交叉或“T”字形。肩板鬃常有侧面1对,而中央1对无或极微小;雌虫产卵管(第七腹节)与腹部(第一至第五腹节)等长,其后狭小部分长于第五腹节。卵长1.4~1.5毫米,长椭圆形乳白色中部微弯。老熟幼虫体长15~18毫米,两端近透明,圆锥形,共11节。体乳白色或淡黄色,口钩黑色,前气门扇形,有乳突30个以上;后气门位于末端偏上方,新月形,气门板有3个长椭圆形裂孔。蛹长9~10毫米,宽约4毫米,椭圆形,黄褐色羽化前略带金绿色光泽。头部稍尖,在其腹面部分有一黑点,幼虫期的前后气门痕迹仍然存在。
  
  发生规律 柑桔大实蝇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次年4月下旬开始出现,5月上旬为盛期,6月上旬至7月中旬进入柑桔园产卵,6月中旬为盛期。7~9月卵孵化为幼虫蛀食为害,受害果于9月下旬开始脱落,10月中、下旬为盛期,幼虫随落果至地面经1~10天即脱果入士化蛹。极少数发生较迟的幼虫和蛹能随果实运输,在果内越冬,至第二年老熟后爬出果实,入士化蛹。蛹期常117~181天。越冬蛹于3月下旬,地温达15℃以上时开始变化,4月下旬气温上升到19~20℃开始羽化出土,一般雨后初晴羽化最多。成虫羽化后20余日才开始交尾,一生可交尾数次,交尾多在高温低湿有微风时进行,下午1~2时为多。交尾后约半个月成虫开始产卵。羽化成虫多在晴天中午出土,出土后先在地面爬行,待翅展开后飞入附近有蜜源处活动,直至产卵时才进入桔园。成虫晴天中午最活跃,卵多产于枝叶茂密的树冠外围的大果上。雌虫产卵部位对寄主有一定选择性,而果实被产卵后受害点的症状也因品种而异。甜橙以脐部和果腰产卵多,产卵处有乳状突起;红桔、朱桔多在脐部,产卵处呈黑色圆点或色稍深;柚子则在蒂部,产卵处特别下陷,有黑色斑纹。被害果均有未熟先黄,黄中带红的现象,在柑桔果实着色前易于识别。阴面土壤湿润的果园,附近蜜源多的果园均受害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措施,防止虫害蔓延。严禁从疫区内调运带虫的果实、种子和带土苗木到无柑桔大实蝇的柑桔产区。
  
  (2)摘除受害果和捡拾落果。在9~11月巡视果园,发现有受害症状的果实应及时摘除,或在落果期间每天捡拾落果,集中烧、烫或深埋,将幼虫杀死在入士之前。
  
  (3)诱杀幼成虫。在幼虫脱果时或成虫出土期用20%甲基异柳磷1000~2000倍液或6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射地面杀成虫,每7~10天1次,连喷2次。在6~7月成虫产卵前,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加3%的红糖,喷结果多的植株树冠,全园只喷1/2的树即可,每5天1次,连续4或5次,在上午或雨后初晴喷药为好。
  
  (4)冬耕灭蛹。冬季翻耕果园土壤,可以破坏蛹的适生环境或使其受到机械损伤而亡。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