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爱心认购难解柑橘销售困局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文汇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5票  浏览10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2月16日 13:54
  全国脐橙大县湖北秭归县15万橘农脸上的愁容不见了——秭归县农业局局长董劲峰日前致电记者报喜,橘农家中一度积压的脐橙已基本销完,全县共销售脐橙10.8万吨,橘农收入2亿多元。此前,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就是帮橘农推销脐橙,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走进北京、沈阳等地的各大水果批发市场,吆喝秭归脐橙……
  
  也是在新春伊始的时候,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杨家源村民杨世茂拿着柴刀,砍起了自家的橘树,使亩株数从原来80株降低到40株。“橘园里橘树太密,不砍影响果子质量。”杨世茂说,他家2万多公斤柑橘到目前还没卖完,且卖价每公斤只有0.4元多。而邻村坎底村柑橘经过疏改,打进上海超市,每公斤卖到1.4元左右。
  
  石梁镇“砍橘树”的背景是:作为衢州市柑橘主产区,去年该镇柑橘产量创近年最高,达7.7万吨,然而销量却为历年最低,橘农丰产没丰收。砍橘树因此成了石梁镇今年“新春第一行动”,意在“砍”去数量,提高质量,走柑橘品质提升之路。
  
  柑橘生产并未过剩
  
  柑橘是我国南方栽培面积最大、涉及就业人口最多的果树。长江以南19个省、市均有柑橘栽培,2007年我国柑橘栽培面积达191万公顷,产量达到2059万吨,均跃居世界第一。但去年入秋以来,让全国人民记忆犹新的是,由于受“蛆柑”事件的影响,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市场需求下降,我国不少柑橘产区陷入“销售寒冬”,上海、广州、杭州、福州等许多地方为此发起了“情系橘农”的爱心认购活动。但据记者了解,其实橘农卖橘难的现象每年都有发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告诉记者:柑橘销售难的症结并非生产过剩。他解释说,我国去年柑橘产量大约是2150万吨,按13亿人口计算,人均大约17公斤。而全世界去年柑橘总产量大约1亿吨,用60亿人口计算,大约也是17公斤,这就说明我国柑橘生产没有过剩。
  
  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结构
  
  年复一年的“柑橘销售难”究竟症结何在呢?邓秀新认为主要是柑橘结构不合理:我国的柑橘成熟和销售主要集中在10—12月,部分脐橙在年后销售,形成短期内柑橘供给严重大于需求,而我国柑橘消费又以鲜食为主,导致柑橘滞销。而在美国和巴西,柑橘销售一般从10月开始,持续到第二年的6月。销售的时间跨度大,市场压力自然就小。所以,解决柑橘销售难,还得从调整结构抓起。
  
  此外,我国柑橘品种以宽皮柑橘为主,适宜制汁的甜橙、柠檬所占比例较小。目前,只有不到10%的果实可以用来生产橙汁,大量柑橘都要用于鲜销和罐头加工,而罐头生产的市场空间十分有限。同样是柑橘产业大国的美国,产量的70%用于加工成食品饮料。
  
  柑橘深加工为什么在我国发展缓慢?邓秀新分析,我国人多地少,现阶段农民对土地的期望值还比较高,在发展柑橘产业时,必须考虑到所选的品种要有利于农民提高收入。相比之下,发展鲜食品种比发展加工品种对农民有利。正因为如此,各地除了卖鲜果外几乎没有别的出路。
  
  如何避免柑橘今后的销售难题?邓秀新提出让市场牵引柑橘结构调整与改良。他建议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晚熟品种,拉开成熟期,不能发展晚熟品种的地方,可以通过技术措施适当延迟采收——如采用覆膜防霜冻措施,就可以将温州蜜柑延迟1—2个月采收;加大产后贮藏设施的建设,尽量延长鲜果贮存时间,提高产业的销售缓冲能力;同时也要解决消费者的认知误区,避免出现类似去年“蛆柑”造成销售停滞的偶发事件。当然,从长远看,还应发展深加工,做长产业链,以改变目前我国大部分柑橘果汁依赖进口的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