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克简和他的“寒疆果都”
东北网双鸭山10月28日讯(记者 韩庆权 白晓东) 2004年这个时节,《双鸭山日报》的一篇《“憋果”,是在憋中死还是憋中生》的报道,讲述了五九七农场水果滞销,果农愁眉苦脸望果兴叹,引起了宝清县和五九七农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十年过去了,五九七农场的果农们如今生活的好吗?五九七的果品畅销了吗?带着诸多的疑问,记者一行走进了五九七,走进了这个果香四溢的农场小镇。
车子沿205省道疾驶,记者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果农们在挂满鲜果的果树边绽放的笑脸。
看见了,公路两侧开始有片片挂着火红鲜果的果园映入记者的眼帘,公路两边摆放的水果摊也越来越多了起来。记者的车子在进入农场的路口边停了下来,一位果品摊主向记者招手,让记者看她的水果,买她的水果。
“这个是123,这个是K9,这个是黄太平,这个是红铃铛……我们这的沙果可是最好的,含糖量非常高,现在是刚从树上摘下来,果的酸味有点较浓,你买回家放上三五天,吃起来更像蜜饯,甜着呢。”感受着果农的笑颜和热情,记者边选果、称果,边与其交谈着。据这位李姓果农介绍,说起“憋果”,那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最近几年都没有发生过果品滞销,特别是今年,果都不够卖,现在就有很多果农家的果都卖完了。
李姓果农转身指着一个厂区告诉记者,你们看那个厂区,是个新建不久的果品加工厂,这里产的果一部分被外来收购商收购外销,余下的部分都被这家果品加工厂收购了。
这里建起了果品加工厂,这是记者所没有想到的,当然记者也有特别想走去采访的愿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产业销售链,让曾经“憋果”的五九七农场果品产业走出困境,实现健康发展的呢?
走近果品加工厂的厂区,一块黑龙江红兴隆寒疆果都果品加工有限公司的厂牌,告诉记者这是一家颇具规模的果品加工厂。
得知有记者来访,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人从办公区迎了出来,不用介绍,是记者老相识,宝清县著名青年企业家吉克简。
一番招呼寒暄之后,记者落座吉克简的总经理办公室,吉克简告诉记者,这个企业是他2011年投资兴建的,2013年4月建成投产,目前生产加工十几个品种的果品罐头、果汁饮料和矿泉水。
说起吉克简,他可是一名拄着双拐行走的残疾人,20年前,18岁的他凭借自强不息的人生信念,经过艰辛创业,成为了宝清县残障青年成功创业的典范,被媒体广为报道。吉克简曾创办了宝清县第一家电脑培训学校、第一家电脑公司、第一家科技开放公司,曾作为宝清县个人投资开发楼盘的第一人而备受瞩目。20年后的今天,吉克简又涉足农业产品加工,创办了黑龙江红兴隆寒疆果都果品加工有限公司,尽管与其是老相识,但吉克简的奋斗精神和创业行动,再一次让记者肃然起敬。
吉克简告诉记者,五九七农场素有“中国长林岛优质金红苹果果品之乡”、“国家级金红苹果标准示范场”等称号,拥有10万亩林果基地,林果资源丰富。多年前的“憋果”,让吉克简对这里的林果产业发展增加了几多关注。2010年,打定主意投身林果加工产业的吉克简,带着几件林果样品去了北京,经权威机构专家检测,这里盛产的林果属寒地小苹果,酸、甜度适宜进行果品加工,在五九七农场和北大荒集团的支持下,他投资建设了这个果品综合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5024万元,厂区占地6500平方米,年可加工鲜果1000吨。从企业目前已投产的果品加工、销售情况看,产销两旺,平稳发展。
吉克简告诉记者,由于他的林果加工企业的建设和投入生产,五九七农场的林果价格实现了大幅提高,虽然前几年冬季出现的恶劣天气冻死了很多果树,但是,果农实现了减产不减收入,种植果树,发展林果经济,再度成为这里人们发展生产的热点。
在采访时,农场三十一连果农庞大力和贾洪祥也印证了吉克简的话。
庞大力家种植5垧地果林,种植有123、K9、黄太平、秋海棠等30多个林果品种,2013年丰收10万斤林果,还没有到去年深秋,一斤果也没有剩下,光卖给吉克简的寒疆果都果品加工厂的林果就有6万斤。用果农庞大力的话:“送果到加工厂,一手果,一手钱,现金交易无拖欠,那数钱的滋味就是爽。”
果农贾洪祥说,这几年我们都和吉克简做了好朋友了,他做企业,为人谦和,经常来果林里与我们聊天,问果树种植、问虫害防治、问种植成本、问林果产量,我们喜欢将林果卖给他。过去“憋果”把我们憋怕了,结的果没人要,又没处存放,嘴上急起大泡也没用,寒疆果都果品加工厂建厂后,过去卖8毛钱一斤的林果现在都卖到了一块六到一块八,不再“憋果”,还能卖高价,这样的企业我们果农欢迎。
“寒疆果都”听起来就有特色、有内涵,不但写出吉克简的企业名称,更成为五九七农场林果产业发展的品牌,五九七农场的代名词。不信你就走进五九七农场场部所在地,“寒疆果都”也是这里一个产业展示休闲园的名字。
走在果品加工车间的路上,记者倾听着吉克简“市场+企业+基地+果农”实现“产、加、销”一条龙产业经营模式的介绍,更听到吉克简“优质果做罐头、斑果产果汁、果渣酿酒、酒糟养鸡、鸡粪作果树肥”的企业生态发展产业链构想,记者仿佛又看到当年那个拄着双拐艰难创业的青年,看到果农不再为“憋果”烦恼而脸上绽放的微笑。
十年过去了,五九七农场的果农们如今生活的好吗?五九七的果品畅销了吗?带着诸多的疑问,记者一行走进了五九七,走进了这个果香四溢的农场小镇。
车子沿205省道疾驶,记者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果农们在挂满鲜果的果树边绽放的笑脸。
看见了,公路两侧开始有片片挂着火红鲜果的果园映入记者的眼帘,公路两边摆放的水果摊也越来越多了起来。记者的车子在进入农场的路口边停了下来,一位果品摊主向记者招手,让记者看她的水果,买她的水果。
“这个是123,这个是K9,这个是黄太平,这个是红铃铛……我们这的沙果可是最好的,含糖量非常高,现在是刚从树上摘下来,果的酸味有点较浓,你买回家放上三五天,吃起来更像蜜饯,甜着呢。”感受着果农的笑颜和热情,记者边选果、称果,边与其交谈着。据这位李姓果农介绍,说起“憋果”,那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最近几年都没有发生过果品滞销,特别是今年,果都不够卖,现在就有很多果农家的果都卖完了。
李姓果农转身指着一个厂区告诉记者,你们看那个厂区,是个新建不久的果品加工厂,这里产的果一部分被外来收购商收购外销,余下的部分都被这家果品加工厂收购了。
这里建起了果品加工厂,这是记者所没有想到的,当然记者也有特别想走去采访的愿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产业销售链,让曾经“憋果”的五九七农场果品产业走出困境,实现健康发展的呢?
走近果品加工厂的厂区,一块黑龙江红兴隆寒疆果都果品加工有限公司的厂牌,告诉记者这是一家颇具规模的果品加工厂。
得知有记者来访,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人从办公区迎了出来,不用介绍,是记者老相识,宝清县著名青年企业家吉克简。
一番招呼寒暄之后,记者落座吉克简的总经理办公室,吉克简告诉记者,这个企业是他2011年投资兴建的,2013年4月建成投产,目前生产加工十几个品种的果品罐头、果汁饮料和矿泉水。
说起吉克简,他可是一名拄着双拐行走的残疾人,20年前,18岁的他凭借自强不息的人生信念,经过艰辛创业,成为了宝清县残障青年成功创业的典范,被媒体广为报道。吉克简曾创办了宝清县第一家电脑培训学校、第一家电脑公司、第一家科技开放公司,曾作为宝清县个人投资开发楼盘的第一人而备受瞩目。20年后的今天,吉克简又涉足农业产品加工,创办了黑龙江红兴隆寒疆果都果品加工有限公司,尽管与其是老相识,但吉克简的奋斗精神和创业行动,再一次让记者肃然起敬。
吉克简告诉记者,五九七农场素有“中国长林岛优质金红苹果果品之乡”、“国家级金红苹果标准示范场”等称号,拥有10万亩林果基地,林果资源丰富。多年前的“憋果”,让吉克简对这里的林果产业发展增加了几多关注。2010年,打定主意投身林果加工产业的吉克简,带着几件林果样品去了北京,经权威机构专家检测,这里盛产的林果属寒地小苹果,酸、甜度适宜进行果品加工,在五九七农场和北大荒集团的支持下,他投资建设了这个果品综合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5024万元,厂区占地6500平方米,年可加工鲜果1000吨。从企业目前已投产的果品加工、销售情况看,产销两旺,平稳发展。
吉克简告诉记者,由于他的林果加工企业的建设和投入生产,五九七农场的林果价格实现了大幅提高,虽然前几年冬季出现的恶劣天气冻死了很多果树,但是,果农实现了减产不减收入,种植果树,发展林果经济,再度成为这里人们发展生产的热点。
在采访时,农场三十一连果农庞大力和贾洪祥也印证了吉克简的话。
庞大力家种植5垧地果林,种植有123、K9、黄太平、秋海棠等30多个林果品种,2013年丰收10万斤林果,还没有到去年深秋,一斤果也没有剩下,光卖给吉克简的寒疆果都果品加工厂的林果就有6万斤。用果农庞大力的话:“送果到加工厂,一手果,一手钱,现金交易无拖欠,那数钱的滋味就是爽。”
果农贾洪祥说,这几年我们都和吉克简做了好朋友了,他做企业,为人谦和,经常来果林里与我们聊天,问果树种植、问虫害防治、问种植成本、问林果产量,我们喜欢将林果卖给他。过去“憋果”把我们憋怕了,结的果没人要,又没处存放,嘴上急起大泡也没用,寒疆果都果品加工厂建厂后,过去卖8毛钱一斤的林果现在都卖到了一块六到一块八,不再“憋果”,还能卖高价,这样的企业我们果农欢迎。
“寒疆果都”听起来就有特色、有内涵,不但写出吉克简的企业名称,更成为五九七农场林果产业发展的品牌,五九七农场的代名词。不信你就走进五九七农场场部所在地,“寒疆果都”也是这里一个产业展示休闲园的名字。
走在果品加工车间的路上,记者倾听着吉克简“市场+企业+基地+果农”实现“产、加、销”一条龙产业经营模式的介绍,更听到吉克简“优质果做罐头、斑果产果汁、果渣酿酒、酒糟养鸡、鸡粪作果树肥”的企业生态发展产业链构想,记者仿佛又看到当年那个拄着双拐艰难创业的青年,看到果农不再为“憋果”烦恼而脸上绽放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