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七勤”浇灌出的“水果司令”--记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沈青山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台州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67票  浏览18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月12日 10:57
  仙居县林业局高级农艺师沈青山,从事水果生产技术推广31年。他心系果农,每天坚持上山下乡,进村入户,以其过硬的专业技术为仙居杨梅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台州市劳动模范、浙江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称号,当地人称其为“水果司令”、“财神爷”。1月4日,他又荣获2007年度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
  
  老沈今年60岁,仙居县横溪镇人,1978年毕业于台州农校果树专修班,同期分配到仙居县林业局从事水果生产技术推广工作,从此与水果结下了不解之缘。总结老沈的“水果司令”之路,用他自己的话说,可以归纳为“七勤”,即脑勤、手勤、脚勤、嘴勤、眼勤、耳勤、心勤。
  
  脑勤,30多年水果技术推广历程,老沈从不自满,年年从书本、杂志和实践中学习水果栽培新技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用脑勤,善更新知识,善于接受新技术。多年来,他撰写了《杨梅梯度栽培与产业化研究》、《杨梅大小年结果的技术措施》、《东魁杨梅优质、丰产、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与推广》、《杨梅低产园改造技术》等大量科技论文。
  
  但是,论文写得最好,关键要看它是否具有实用性,是否有推广价值,是否会给果农带来效益。老沈的经验就是手勤,他勤于实践。勇于把知识变成实用技术。他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就能出成果,出经济效益。”多年来,他凭着一股少有的韧劲,完成了20多个课题研究,其中18项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他自定的每个课题,都是针对果农有的放簇,试验时就请果农一道参与,所以他的科研成果,都是实用性强,效益明显的。
  
  杨梅贮藏保鲜是科研界长期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杨梅产业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杨梅鲜果货架期太短。拉长货架期,最关键的一条是如何对杨梅进行科学的贮藏保鲜,为果农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的效益。为此,老沈夜以继日地研究、试验。在经过长达几年的探索中,他终于摸索出了一整套杨梅冷链气调贮藏保鲜技术,使原来“一日色变,两日味变”的杨梅能够贮藏15天之久。15天的保鲜,赢得了宝贵的销售时间。从此,仙居杨梅除了跨过大江南北,进入全国各地市场外,还漂洋过海,打入国外市场。
  
  长期以来,人们都有认为杨梅只能种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坡上。沈青山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辟蹊径,探索出了“杨梅梯度栽培”技术,把杨梅种植的高度提升到了海拔700米,进一步扩大了种植区域。并利用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温差,调控杨梅成熟期,将采收期从原来的半个月拉长到近2个月,相当于在高山上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天然保鲜库。这一研究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专家的鉴定,一致认为成效突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嘴勤,老沈平时说话不多,不善言辞;但遇到果农,老沈的嘴就特别勤,滔滔不绝。而脚勤、眼勤、耳勤则是老沈多年养成的好习惯,果农遇到问题,他总是随叫随到,先看果农果树生长情况,听果农反映各种实际问题,了解果农技术水平,便于对症下药为果农传授技术、解难题,不遗余力,所以果农们称他为“杨梅司令”、“财神爷”。他说:“只有心里装着果农,才能成为果农的知心朋友。”老沈每年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在农村跑山头、进果园;每年平均为果农举办技术培训班30多场,受训果农超过4000多人次,接待果农来访500余人次。他经常搭乘公交车、摩托车、残疾人车下去,有时则骑自行车。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偏远地方,他常常带着干粮翻山越岭,过溪涉水,全县凡杨梅种植集中的村都留有他的脚印。2004年,白塔镇东山头村杨梅出现结果率特别低的现象。该村只有30多户人家,每户却凑了10元钱,包了一辆出租车,到城里来接老沈给他们的果树把“脉”。老沈很感动,坚决不坐出租车,而是搭“摩的”赶到东山头村。经过现场“诊断”,原来病根子出在果农自己身上。他们不懂杨梅雌雄异花授粉这一特性,轻视了雄树的作用。于是,老沈指导他们按0.5%的比例将雄树栽在迎风口,在有风或无风的天气下,均要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确保结果率。村民们照做了。果然,成效明显,杨梅结果率大大提高。如今,东山头村的杨梅地已成为示范园,周边一些村纷纷仿效。
  
  令老沈感动的事还有很多。有一次,老沈在皤滩乡枫树桥村为200多名果农露天讲课。当时太阳较猛,天气较热,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整整一个上午站在边上为他打伞遮阳。因为讲得投入,老沈竟然一点都没有觉察到。直到讲完课后,才看到打伞的老人脸上挂满汗水,感动得老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回顾多年的技术推广生涯,老沈说:“心勤,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他心里想着果农;另一方面他关心果树生产。他把果农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果农也把他当朋友,所以有什么事情,总是先与他商量,遇到问题总是先向他请教;他的心与果农连在了一起。果树是受自然气候影响的,老沈时刻把果树生产装在心中,遇到台风、霜冻、大雪天等灾害性天气,他总是及时通知果农做好预防,如果受灾后,则积极指导果农采取补救办法,缓解危害,减少损失。
  
  沈青山用“七勤”汗水浇灌的仙居水果产业,已成为仙居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该县的主导水果杨梅,总面积达12万亩,去年杨梅总产量5万吨,全县农民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达800多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