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呈贡宝珠梨 打好时间差利润翻两番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生活新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53票  浏览13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8月10日 11:21
  艳阳高照,果农杨启来到自家果园,看着挂满果子的宝珠梨树,点了点头,他知道今年果树能丰收了。相传曾作为贡品的宝珠梨,有着900余年的历史。2005年9月,“呈贡宝珠梨”获国家工商局批准注册,成为云南省首个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的果品品牌。经历数代人的不断探索,最鼎盛时期种植园区面积达3.5万亩,但随着呈贡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目前梨园面积已缩减至2.1万亩,尚有1万余亩处于新区建设的规划之列。虽然呈贡宝珠梨的名声很大,但仍然停留在产品销售初级阶段。当地曾有人算过一笔经济账,在中秋时上市的宝珠梨,价格在5-8元/公斤,若冷藏至春节出售的话,价格将会翻两番,冷藏的成本只需要每公斤1元钱。然而,由于当地老百姓财力单薄,一笔巨大的利润就这样被“错过”。
  
  元朝时就已作为贡品远送京都
  
  呈贡县地处昆明市东南部,其水果栽培历史悠久,是云南省著名的水果之乡,“宝珠梨”作为地方优良品种,是梨中精品,果形正圆、皮色青翠、肉色雪白。相传宋朝大理国时期,大理高僧宝珠和尚到昆明讲经,带来大理苍山雪梨蕊与当地优良梨树嫁接,并经长期培育而成,故得名宝珠梨。另据呈贡县志记载,“呈贡宝珠梨”于元朝时期就作为贡品远送京都,且享誉省内外。2005年9月,“呈贡宝珠梨”获国家工商局批准注册,成为云南省首个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的果品类品牌。
  
  呈贡宝珠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解放以后,特别是在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省、市、县各级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将宝珠梨作为优质基地建设的主栽品种,在数量和品质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现已成为了当地农村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宝珠梨已经成为呈贡当地的六大经济支柱之一。
  
  宝珠梨的鼎盛时期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1982年年底,呈贡县宝珠梨园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少农民纷纷将自家的水稻田改成果园,政府农业部门为农民改良品种,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产量和果子的美观度。“免费打农药,集体出钱。”62岁的杨启,是呈贡县吴家营街道办事处万溪冲村委会的村民。他回忆,在此之前,各家种植的宝珠梨树并不多,只有很少部分能投向市场。政策的开放,让大家积极性很高,栽种果树、卖果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据呈贡县农业部门统计,2003年底呈贡县宝珠梨种植面积已经累计达3.5万亩,集中分布在呈贡县东南面的万溪冲、繆家营、刘家营、段家营、郎家营和前卫营等社区及金马铺(高新区)的横冲村、大营村、小营村一带,且大部分布在呈贡新区16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线内。
  
  身价曾是佼佼者
  
  7月30日,艳阳高照,杨启来到自家果园,看着树梢上挂满果子的宝珠梨树,点了点头,他知道今年果树丰收了。“这棵树今年20岁了。”杨启能清楚记得每棵树的年龄以及每年的挂果状况。万溪冲村委会,绝大部分的村民都是靠果园生活,而果园里种的绝大部分都是宝珠梨树,只有很少的富源黄梨,整个村的园区面积将近1万亩,其中8千亩尚处于新区建设的规划范围内。杨启从地上捡起几个宝珠梨说,从挂果开始,他经常要来园区看看,哪些果子形状不好,哪些枝头果子比较密集,都需要把它们摘掉,不然会影响到其他果子的生长。
  
  看着挂满枝头的宝珠梨,杨启欣慰的同时,也有点担心,他担心今年宝珠梨的价格卖不上去,去年和今年的收成情况差不多,结果价格只能卖到5元/公斤左右。虽然如今的价格,相比20年前已翻了数番,但与其他水果相比,它已经在走下坡路。杨启坐在一棵宝珠梨树下,回忆着当年收获季节的景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前,栽种出来的宝珠梨,每到收获季节,水果批发市场的人就会到村里,按宝珠梨的等级收购,当时宝珠梨共分为甲、乙、丙三种等级,其中甲级梨的重量将近270克;乙级梨在220-270克,100-220克左右的为丙级梨。“评定出树上各种等级梨所占的比例后,再核定价格,最终运往各大供销社和部分零售商手里。
  
  当地农民看出了价格上的差异,他们很快便决定亲自将梨售往市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收获季节,天还没亮,万溪冲村农民就纷纷赶着马车、开着拖拉机运果至昆明售卖。“当时,在昆明的五一路、顺城街、南屏街等路段卖宝珠梨的,全是我们村的人。”他说,那时价格不高,0.8-0.9元/公斤左右,最好的梨价格也没超过1.5元/公斤。尽管如此,当时宝珠梨的身价已是水果中的佼佼者。
  
  令大家感到不安的是价格上的恶性竞争。每天早上,农民将自家梨运到昆明,他们从来没有卖不完就运回家的打算,哪怕是降价出售。一般情况下,每天早上出发,两担宝珠梨到下午3点左右都能卖完,但是也有卖不完的情况。“有时别人卖4元/公斤,也有卖3元/公斤。”杨启认为,价格上的恶性竞争,导致整个宝珠梨行业价格卖不上去。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宝珠梨的发展才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1994年起,人们开始对宝珠梨进行简单包装:用纸将梨包好,然后装进纸箱。宝珠梨的价格因此涨至6元/公斤。随后,万溪冲村内出现了对宝珠梨进行深加工的乡镇企业和包装所需的纸箱厂。
  
  “宝珠梨是呈贡的物质文化遗产”
  
  2003年5月,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现代新昆明发展战略,并优先启动呈贡新区建设,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昔日的农业小县正向着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迈进。新昆明发展战略理念的实施,为呈贡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的同时,也给呈贡宝珠梨这个百年品牌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约为2/3面积的宝珠梨园区处于呈贡新区建设规划范围内。
  
  据有关数据显示,几年的城区开发建设,3.5万亩的宝珠梨园区面积缩减至2.1万亩,而还有1万余亩园区尚处于新区建设规划范围内。呈贡县政协委员呼吁,“随着大量土地被征用,作为传承呈贡地名历史的宝珠梨,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将会消失。”他们认为,宝珠梨对于呈贡而言,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水果,而是一种文化,更是传承着呈贡历史的物质文化遗产。
  
  宝珠梨简介
  
  “宝珠梨”是梨中精品,果形正圆、皮色青翠、肉色雪白。相传宋朝大理国时期,大理高僧宝珠和尚到昆明讲经,带来大理苍山雪梨蕊与当地优良梨树嫁接,并经长期培育而成,故得名宝珠梨。另据呈贡县志记载,“呈贡宝珠梨”于元朝时期就作为贡品远送京都,且享誉省内外。2005年9月,“呈贡宝珠梨”获国家工商局批准注册,成为云南省首个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的果品类品牌。
  
  8月8日上午,砀山县园艺场水果交易市场格外繁忙,一些水果专业合作社的果农正忙着将刚刚采摘的品质好、标准高的皇冠梨集中装箱过磅,等待发往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出口创汇。
  
  砀山县是闻名中外的水果生产大县,皇冠梨则是当地的优新特色水果。去年9月,在北京国际农博会上,俄罗斯等国家的水果客商品尝砀山参展的皇冠梨后,给予高度评价,先后有4个国家6个城市的水果商与砀山县8个水果专业合作社签订70万公斤的皇冠梨购销协议。目前,该县已有55万公斤优质皇冠梨通过连云港、黑河等港口出口到俄罗斯等国。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