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安金桔产业踏上金光大道
产业发展,造就一批农民百万富豪
10多年前,韦祖鲜还是个收入微薄的农民,而今年58岁的她已是年收入几百万元的金桔种植户,还是融安县雅瑶乡金桔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我曾经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收入非常微薄。2002年我开始种植金桔,家里条件慢慢就好起来了。现在,我不仅自己种了200多亩金桔,还每年收购当地金桔,每年总收入两三百万元不成问题。”韦祖鲜说,她种植金桔每年收入200多万元,收购金桔约收入100多万元。一位农村妇女通过辛劳依靠种植融安金桔成为百万富豪,韦祖鲜的发家史成为了当地流传的佳话,也成为了该县农民发展金桔致富的一个缩影。
随着金桔产业的发展,金桔农技协和专业合作社也随之发展。目前,融安县目前的金桔农技协和专业合作社达到54家,规模大的有几百名成员,规模小的也有几十名,每个合作社每年都会“出产”几个年收入百万元的农民富豪。据不完全统计,该县依靠种植或收购融安金桔年收入百万元的超过100人。
韦祖鲜大概算了一下,种植金桔每亩每年的成本大约是3000元左右,成本包括肥料、农药、搭棚、塑料膜以及管理和采摘的人工费。由此看来,种植融安金桔每亩利润达到7000元以上,如果种植面积大,年收入达上百万元就不足为怪了。
韦祖鲜种植融安金桔走上致富路后,发动身边的人一起种植,如今在她的金桔专业合作社里有300多名成员,其中大部分的人都依靠种植金桔拥有了自己的洋房、小车。萧方容是该金桔合作社的成员,她感激地说:“多亏了韦大姐的带动,如今我们很多人都靠种金桔过上了好日子。”
种植金桔能致富,收购金桔也是一项高回报的致富项目。融安县金桔联销协会常务理事长覃良波说:“因为融安金桔外观好、品质高、口感优,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愿意来拿货,不愁卖,所以收购融安金桔的利润很可观。”覃良波自己也种植金桔,每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但这只是他收入的“零头”,他每年收购当地金桔200多万公斤,每公斤的利润是1~1.2元,每年依靠收购金桔就有100多万元的收入。
科技支撑,农户自主搞发明
融安县金桔产业得到较好发展,这主要得益于该县对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得益于种植户对高效种植的自主探索,两者之间可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走进融安县龙妙村金桔种植户韦均金的果园,只见一条条黑色的管线像一张网隐藏在果园中,这就是当地农业、科技部门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先把金桔需要的肥料溶于水里,通过布满果园的管道“滴”到每一株金桔根部。这种技术省肥省水又省人工,还提高了肥料和水份的利用率,可让金桔吃饱不浪费。
而在韦祖鲜的金桔基地里,金桔树都用塑料膜盖着,“这是政府部门推广的‘三避’技术,盖上塑料膜可以给金桔避寒、避雨、避晒,避免果实被冻坏、裂果和灼果。每年立冬之后就要开始盖上塑料膜直到第二年4月份,这塑料膜用处大着呢,有一年我的基地来不及盖上膜就遇上了大雨,结果掉落了不少金桔,还有裂果的,亏了好几十万元,相当于损失了一辆奔驰呢。”韦祖鲜感慨道:“现在好了,县政府给我们补贴,基地里都搭上了牢固的钢架,每年盖膜和拆卸都方便多了,不仅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还大大降低了损失。”
由于采用了“避雨、避寒、避晒”等栽培技术,融安金桔的上市期从每年的12月中旬开始,一直延至次年4月,不仅分散了集中上市的压力,而且使上市金桔的新鲜度得到了有效保证。
与政府部门推广先进技术相得益彰的,是种植户的自主研究发明。融安县富乐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韦成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金桔种植上获得了几项国家专利,成为该县科学种植金桔的典范。
A字型塑料大棚是韦成兴的发明专利之一,“A字型大棚与地面形成三角形状,比普通拱形大棚更加牢固,拱形大棚一般只能用竹子,而A字型大棚可以用钢管,更为耐用;A字型大棚有更宽阔的空间,平时护理、采摘都很方便,即使下雨也可以照样进行作业,而拱形大棚则很难做到。”韦成兴介绍说,A字型大棚的成本也比普通大棚要低:A字型塑料大棚的的钢管架构价格是2400元/亩,使用寿命是10~15年,按10年计算,平均每亩每年是240元,而普通拱形竹篾架构的费用是每年6000元/亩,使用寿命是3~4年左右,平均每年每亩的花费就是1500~2000元左右,成本高低对比很明显。”据悉,融安县政府正计划出台使用A字型塑料大棚的补贴政策。
除了A字型塑料大棚,韦成兴还摸索出轮作种植技术。“一般意义上的轮作是在同一块地每年种植不同的作物品种,而我的轮作技术与此不同。”韦成兴表示,“我的轮作技术简单地说,就是让相邻两棵金桔树岔开年份来结果。金桔树连续几年结果之后,结出来的果质量慢慢下降,个体不大、甜度不高,我就把它的枝条剪掉,让它休养一年,第二年休养过之后的金桔树因为养分足够,并且旁边的树进入休养期使得它的空间更多,结出的果实质量会高很多,基本都能达到特级果的水平。”记者问,每年都有一部分金桔树进入休养期,会不会使产量降低、收入减少呢?“不会的,虽然结果的树木棵数减少,但是每棵树所结果实的质量提高了,能卖好价格,总体收入不受影响,甚至还会更高。”
韦成兴乐呵呵地说:“只要在政府的领导下,运用科学技术合理地进行种植和管理,人人都能种出高品质金桔,人人都能成为富豪。”
10多年前,韦祖鲜还是个收入微薄的农民,而今年58岁的她已是年收入几百万元的金桔种植户,还是融安县雅瑶乡金桔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我曾经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收入非常微薄。2002年我开始种植金桔,家里条件慢慢就好起来了。现在,我不仅自己种了200多亩金桔,还每年收购当地金桔,每年总收入两三百万元不成问题。”韦祖鲜说,她种植金桔每年收入200多万元,收购金桔约收入100多万元。一位农村妇女通过辛劳依靠种植融安金桔成为百万富豪,韦祖鲜的发家史成为了当地流传的佳话,也成为了该县农民发展金桔致富的一个缩影。
随着金桔产业的发展,金桔农技协和专业合作社也随之发展。目前,融安县目前的金桔农技协和专业合作社达到54家,规模大的有几百名成员,规模小的也有几十名,每个合作社每年都会“出产”几个年收入百万元的农民富豪。据不完全统计,该县依靠种植或收购融安金桔年收入百万元的超过100人。
韦祖鲜大概算了一下,种植金桔每亩每年的成本大约是3000元左右,成本包括肥料、农药、搭棚、塑料膜以及管理和采摘的人工费。由此看来,种植融安金桔每亩利润达到7000元以上,如果种植面积大,年收入达上百万元就不足为怪了。
韦祖鲜种植融安金桔走上致富路后,发动身边的人一起种植,如今在她的金桔专业合作社里有300多名成员,其中大部分的人都依靠种植金桔拥有了自己的洋房、小车。萧方容是该金桔合作社的成员,她感激地说:“多亏了韦大姐的带动,如今我们很多人都靠种金桔过上了好日子。”
种植金桔能致富,收购金桔也是一项高回报的致富项目。融安县金桔联销协会常务理事长覃良波说:“因为融安金桔外观好、品质高、口感优,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愿意来拿货,不愁卖,所以收购融安金桔的利润很可观。”覃良波自己也种植金桔,每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但这只是他收入的“零头”,他每年收购当地金桔200多万公斤,每公斤的利润是1~1.2元,每年依靠收购金桔就有100多万元的收入。
科技支撑,农户自主搞发明
融安县金桔产业得到较好发展,这主要得益于该县对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得益于种植户对高效种植的自主探索,两者之间可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走进融安县龙妙村金桔种植户韦均金的果园,只见一条条黑色的管线像一张网隐藏在果园中,这就是当地农业、科技部门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先把金桔需要的肥料溶于水里,通过布满果园的管道“滴”到每一株金桔根部。这种技术省肥省水又省人工,还提高了肥料和水份的利用率,可让金桔吃饱不浪费。
而在韦祖鲜的金桔基地里,金桔树都用塑料膜盖着,“这是政府部门推广的‘三避’技术,盖上塑料膜可以给金桔避寒、避雨、避晒,避免果实被冻坏、裂果和灼果。每年立冬之后就要开始盖上塑料膜直到第二年4月份,这塑料膜用处大着呢,有一年我的基地来不及盖上膜就遇上了大雨,结果掉落了不少金桔,还有裂果的,亏了好几十万元,相当于损失了一辆奔驰呢。”韦祖鲜感慨道:“现在好了,县政府给我们补贴,基地里都搭上了牢固的钢架,每年盖膜和拆卸都方便多了,不仅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还大大降低了损失。”
由于采用了“避雨、避寒、避晒”等栽培技术,融安金桔的上市期从每年的12月中旬开始,一直延至次年4月,不仅分散了集中上市的压力,而且使上市金桔的新鲜度得到了有效保证。
与政府部门推广先进技术相得益彰的,是种植户的自主研究发明。融安县富乐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韦成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金桔种植上获得了几项国家专利,成为该县科学种植金桔的典范。
A字型塑料大棚是韦成兴的发明专利之一,“A字型大棚与地面形成三角形状,比普通拱形大棚更加牢固,拱形大棚一般只能用竹子,而A字型大棚可以用钢管,更为耐用;A字型大棚有更宽阔的空间,平时护理、采摘都很方便,即使下雨也可以照样进行作业,而拱形大棚则很难做到。”韦成兴介绍说,A字型大棚的成本也比普通大棚要低:A字型塑料大棚的的钢管架构价格是2400元/亩,使用寿命是10~15年,按10年计算,平均每亩每年是240元,而普通拱形竹篾架构的费用是每年6000元/亩,使用寿命是3~4年左右,平均每年每亩的花费就是1500~2000元左右,成本高低对比很明显。”据悉,融安县政府正计划出台使用A字型塑料大棚的补贴政策。
除了A字型塑料大棚,韦成兴还摸索出轮作种植技术。“一般意义上的轮作是在同一块地每年种植不同的作物品种,而我的轮作技术与此不同。”韦成兴表示,“我的轮作技术简单地说,就是让相邻两棵金桔树岔开年份来结果。金桔树连续几年结果之后,结出来的果质量慢慢下降,个体不大、甜度不高,我就把它的枝条剪掉,让它休养一年,第二年休养过之后的金桔树因为养分足够,并且旁边的树进入休养期使得它的空间更多,结出的果实质量会高很多,基本都能达到特级果的水平。”记者问,每年都有一部分金桔树进入休养期,会不会使产量降低、收入减少呢?“不会的,虽然结果的树木棵数减少,但是每棵树所结果实的质量提高了,能卖好价格,总体收入不受影响,甚至还会更高。”
韦成兴乐呵呵地说:“只要在政府的领导下,运用科学技术合理地进行种植和管理,人人都能种出高品质金桔,人人都能成为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