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草根"企业家的中国梦——记南阳果然风情董事长陈国华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日报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60票  浏览102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7月15日 15:30


  
  放眼未来,积极转型报社会
  
  当大家都在为眼前的成绩骄傲时,陈国华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发现香菇是个消耗型产业,虽然农民富了,却也破坏了生态环境,这样下去,终究不是长久致富路。社会责任感促使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陈国华经过一番调查发现,猕猴桃产业是一个潜力非常大的事业,猕猴桃不仅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而且是生态资源,如果能大规模经营,不仅有钱赚,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是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而且西峡是世界猕猴桃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主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天时地利,只差人和。
  
  “不种田,不砍树,不种粮食也致富”。有了这一想法,他开始了香菇往猕猴桃事业的转型。在西峡,野生猕猴桃面积达到40万亩,长期没有得到应用开发,农民种植猕猴桃面积达10万亩,年产鲜果2万多吨。如何让西峡猕猴桃走出河南、走向世界?2005年10月,陈国华大胆组建了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企业——西峡县福莱尔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猕猴桃果片、山珍礼品等航空休闲食品。
  
  陈国华把企业生产的猕猴桃果片,取名“正儿八经”,并很快接到了一个大单,与南航签订合同,将猕猴桃果干送到南方航空公司的客机上,成为该航空公司的专供产品,平均每天消耗6万多份果干。
  
  找到了销售渠道,大量收购农民采摘的野生猕猴桃进行深加工,企业开始进入正轨。成功的路上总会有些小插曲,由于农民的自我商品意识低,自我管护能力差,在采摘过程中,野蛮拉扯,甚至拔掉藤子采摘树尖的果实,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让陈国华很担心,这样不仅影响以后的产量,也违背了生态和谐的初衷。陈国华马上组织专业人士,针对采摘难题发明了专用的“猕猴桃采摘器”,配发给农民,并对农民进行指导培训,方便了采摘,也提高了产量。
  
  西峡县福莱尔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一个只有百十号人的企业,每年产值能实现几千万元,也可谓是巨大的成功了,但陈国华并不愿意歇脚,他要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
  
  2010年底,经过努力和省内一家较大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陈国华又投资1.2亿元创建了南阳市果然风情实业有限公司,秉承着“富裕员工、强大企业、回报社会”的经营宗旨,以“优质、高效、拼搏、创新、诚信、敬业”为管理理念,视“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品牌形象和信誉高于一切”为质量方针。为了践行可持续发展,陈国华决定规模化运营,建立猕猴桃生长基地。基地选在南水北调的源头伏牛山,大面积种植猕猴桃不仅保护了生态,也使农民收入更加稳定,陈国华深知南水北调的重要性,住在北京的“水缸”里,为了让北京的水更清更蓝,他将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国以民为本,民稳则胜”,他告诉自己,一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挣,有出路,有盼头。


  
  中国猕猴桃博物馆

  陈国华确立“猕猴桃庄园综合体”的发展战略,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庄+果农的经营模式,与全县广大种植户及收购代理商建立了全面、稳定的利益联合体。建立了目标一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产业合作关系。以“打造猕猴桃行业国家级龙头企业”为发展战略。为保证农户的收入稳定,公司对合作社控股,把握整体方向,并对农民实行“订单”农业,保护价政策,确保农户稳赚不赔。
  
  农民出身的陈国华事无巨细地为农户考虑,他考虑到基地的位置特殊性,为方便农民生活,实行就地管护,将冷库、车库、庄园建到农村去,并建立“农游一体化”的特色农业,深度开发大山里的土特产,旅游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养蜂户、土特产加工户、农家宾馆等新项目使当地资源充分整合,使农民在家门口便可以赚钱。他经常到猕猴桃种植合作社社员的田间地头,开展猕猴桃种植的科普培训工作。一年中,他蹲在猕猴桃果园现场指导果农生产的时间达到了100天以上,为此,人们笑称他是“果农老板”,也因此,他被授予“2011年全国科普兴村惠农先进个人”称号。
  
  这样一个企业家,在受到群众称赞,外界赞扬时却只是简单地微笑,他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成就,他立志要把猕猴桃做红全国,做大龙头企业,走出国门,带领广大果农奔小康。为此,他联合北京大学、西北农大等一些高校合作,聘请专家团队研发深加工产品,专业团队做大样、优化,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还外招欧美、日本等国外资深专家团队进行新品研发,立足西峡,扎根伏牛山,放眼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