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黄龙病折磨20年 潮汕蕉柑郁郁寡欢
谈起蕉柑,很多潮汕果农还惋惜感叹。这个曾经在东南亚华侨中有良好声誉的品种,就如同现时红红火火的沙糖桔一样,在1991年种植面积高达139.5万亩,占据全省柑桔总面积的一半,广泛分布在潮汕平原和珠三角地区。然而,20年来蕉柑深受黄龙病折磨,面积不断减少,今年全省蕉柑面积仅10万余亩,龟缩在潮汕平原的普宁、潮安、潮阳等地。尽管近几年潮汕各地都曾试图恢复发展蕉柑,但新增加的面积与黄龙病损毁的面积大致相当。
20年前曾占全省柑桔总面积一半,如今只有10万多亩。近年新增面积与被病害损毁的面积相抵消
作者:李璇忠
□本报记者 李璇忠
谈起蕉柑,很多潮汕果农还惋惜感叹。这个曾经在东南亚华侨中有良好声誉的品种,就如同现时红红火火的沙糖桔一样,在1991年种植面积高达139.5万亩,占据全省柑桔总面积的一半,广泛分布在潮汕平原和珠三角地区。然而,20年来蕉柑深受黄龙病折磨,面积不断减少,今年全省蕉柑面积仅10万余亩,龟缩在潮汕平原的普宁、潮安、潮阳等地。尽管近几年潮汕各地都曾试图恢复发展蕉柑,但新增加的面积与黄龙病损毁的面积大致相当。
病树前头难见春
进入蕉柑老产区潮安县归湖镇,映入眼帘的是枯黄连片的蕉柑林。尽管离上市不到一个月,但挂在树上的蕉柑仍寥寥无几。“今年蕉柑都快掉完了,没什么果卖。”归湖镇山仔村村民王大婶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目前还没人来谈收购。
种有10来亩蕉柑的村民王开彬告诉记者,以前一亩地产量达4000斤左右,如今不足1000斤。面对渐渐黄去的果树,曾想靠蕉柑发家致富的他,现在已不抱任何希望。他介绍,归湖镇蕉柑基本已经黄化,产量急剧下降。“村民靠蕉柑已难以维持生计,都外出打工了。”王开彬本人则转行养狗,再无心打理蕉柑。
潮安县金台镇金玉柑桔有限公司董事长赖玉标面对这几年蕉柑现状,更是头痛不已。“500亩的果树,今年预计产量只有100多吨,往年最高可达1000吨以上。”这位曾被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赞为“了不起”的蕉柑种植大户,尽管对蕉柑发展仍有信心,但面对病态严重的果树,也一筹莫展。据潮安县农业局股长刘永太介绍,目前整个潮安县蕉柑种植面积只有1.2万亩左右,1990年代初面积高达10万亩左右。而另一主产区揭阳市蕉柑种植面积为6.13万亩,年产量8.3万吨,主要分布在普宁、揭东和惠来等地;其中普宁为最大主产区,面积高达4.7万亩,今年产量预计为1.88万吨。
采访中,行业内的人都会和记者说起蕉柑辉煌的过往。蕉柑是广东柑桔主栽品种,高峰期出现在1991年,全省蕉柑面积139.5万亩,占全省柑桔总面积的一半,主产区为潮汕平原、惠州市、东莞市和花都。由于蕉柑经过简易包装后,常温贮藏可达5个月,而损耗率仅5%,是宽皮柑桔类中最耐贮藏的品种。也正因有如此好的耐贮藏性,蕉柑受到出口商们的青睐,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在1970年代,香港和澳门市场上的柑桔基本都是广东出产,主要就是蕉柑。而如今全省蕉柑种植面积仅10万余亩,产量锐减,潮汕以外的市场已较难看见。
产区复产陷泥淖
众所皆知,黄龙病是蕉柑产业萎缩的罪魁祸首。
近几年,潮汕平原各市也在试图恢复蕉柑生产。揭阳市农业局种植科科长郭建腾称,揭阳政府对蕉柑产业发展十分重视,不但成立专门防治黄龙病领导小组,积极开拓与老产区地理位置相距较大的新产区,而且一直积极推广无菌树苗;同时也在积极清除老产区。据普宁市水果蔬菜局生产股长林文胜介绍,普宁蕉柑目前主要集中在占陇镇西南村等山坑田,远离南溪、洪阳等老产区。郭建腾告诉记者,“这几年蕉柑价格一直维持在2.8-3元/斤,对果农种植柑桔很有刺激作用。”
但普宁蕉柑协会会长杨镇辉却认为新产区蕉柑品质大不如前。“新种植产地由于土质因素,品质根本无法与以前的相比,蕉柑产业目前困难太多了。”他曾经主营蕉柑出口东南亚,如今却无心继续,已转行做起服装生意。“政府不重视,蕉柑发展无从谈起。”
而王开彬告诉记者,潮安县归湖镇五六年前也号召大家清除旧园,新种无菌树苗。但有关方面因为贪图便宜,从其他产区引进一批带菌树苗,造成归湖镇果树普遍黄化。他曾提醒周边村民要及时清除变黄的果树,但大部分人心存侥幸,致使去年蕉柑再次暴发黄龙病。面对黄龙病,蕉柑种植大户赖玉标纵有多年种植经验,“也无能为力”。他介绍,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措施,他的500亩蕉柑两年后肯定全部死亡,“但目前我也没有能力拯救”。
广东省农科院柑桔专家甘廉生研究员认为,无菌树苗无法得到落实推广是蕉柑发展瓶颈。尽管在上个世纪蕉柑已深受其害,但仍无法引起各级政府足够重视,蕉柑发展再度面临困境是必然的。“关键问题是我国在此方面并无立法,树苗培育无法规范化,带病果树如何处理仍然没有统一处理方法,带菌苗种下去就只能等死。”
原汕头市果树研究中心主任廖玉章高级农艺师认为黄龙病是潮汕柑桔发展的最大威胁,尽管目前潮汕各市蕉柑都不同程度恢复发展,但新增加的面积与几年来黄龙病损毁的面积差不多。
“黄龙病靠木虱传播,木虱飞到之处,柑桔都可能感染,且很快便会全面蔓延,广东各地政府积极联合防治方能有效。”甘廉生认为,黄龙病防控工程长期而艰巨,决不是领导们在会议上喊几句口号、下几个命令就可以解决的,目前广西和福建在此方面的努力和资金投入远远超过广东。有业内专家悲愤地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广东各级政府若仍然还遮遮掩掩,不公开大范围围剿黄龙病,今天蕉柑的景况,必将成为明天沙糖桔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