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王继贵:枣农的贴心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沧州晚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4票  浏览9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4月18日 23:56

  近日,在沧县崔尔庄镇一片枣林里,一位面色黝黑、体格健壮的中年汉子,正一面细心察看枣树长势,一面与枣农亲切交谈。若不是他手里正拿着数码相机对着枣树进行拍照,谁能猜到这位衣着简朴、貌似普通农民的黑大汉,竟是一位红枣专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沧州市红枣产业协会理事、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的枣树专家王继贵。
  
  十六年心血培育出五个红枣“宝宝”
  
  1987年初,国家林业部联合河北省林业厅,在沧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金丝小枣良繁基地。王继贵被任命为基地的负责人,开始了为期16年栉风沐雨不避寒暑的创业历程。他带领几位年轻同事,在600亩实验地上建起资源圃、决选圃、采穗圃、示范圃、良繁圃五大圃区。他们走遍全国各地,收集315个红枣优质资源,建起我国的红枣良种基因库,从而避免了品种灭失,保持了红枣基因的多样性。16年间,他们先后栽种实验树3万多株,良繁育苗数百万株。选育出“金丝丰、金丝蜜、无核红、金魁王、早脆王”等5个经河北省林木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红枣优良品种,并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其品种遗传增益值均超过30%以上,大大加快了我国红枣品种的良种化进程,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公枣林”变成“母枣林”
  
  在近30年的时间里,王继贵的脚步走遍了枣区的每一个角落,为枣民提供服务。
  
  在天津市静海县某村,有一片2500多亩的冬枣林。2005年之前,这片枣林结的果实很少,质量也不好。所以,当地人送了它一个外号:“公枣林”。“公枣林”已经有五岁了,其间,当地枣农曾经请过几拨专家,可就是治不好枣林的病,他们已经陷入了绝望。
  
  2005年,王继贵应当地有关部门邀请,前去给这片“公枣林”诊断。经过多天实地考察,他发现,枣树结果少的原因主要是当地枣农缺乏经验,不懂得如何“伺候”冬枣这一新兴品种,再就是枣树的树体结构很不合理。根据病因,王继贵按季节对枣农进行指导,仔细地修剪枝条,基本上把枣树的形状变了一个样。“一年的时间没有白费,第二年,这片枣林完全变了个样,结了很多枣。”现在,再也没有人把这片枣林叫“公枣林”了。
  
  朝鲜是中国的近邻,他们熟知中国红枣的优良品质和崇高声誉,非常羡慕,曾多次到中国引种,但均未成功。2003年11月,他们慕名派人专程前来拜访王继贵老师,王继贵接待并帮助他们分析了引种失败的原因。2004年6月和2005年7月,朝鲜又两次特邀王继贵等人前往进行实地指导。此项活动使朝鲜的枣树引种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创办合作社,把每个红枣都换成钱
  
  王继贵对红枣的生产和经营同样重视,并进行了潜心研究。2005年以前,沧州枣区崔尔庄镇很多包田到户的枣树,都是由农户自行管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品的产量、质量差异很大,影响了枣农收益。在王继贵同志的参与和指导下,于2006年成立的“沧县金丝红枣合作社”,对科技人员、企业、枣农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在一个由行政管理专家、枣树栽培专家、植保专家和从事枣业经营多年的企业家共同组成的高素质领导团队带领下,建成了三个高质量的绿色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分布在沧县崔尔庄镇、青县马厂镇等地,总占地5000亩,年产凤巢牌金丝红枣5000吨。基地的生产、加工、储藏、包装、运输完全按有机认证程序管理,产品质量执行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经国家、省、市三级质检机构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产品已通过国家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2007年9月,凤巢牌金丝红枣被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等七大单位授予2008年北京奥运推荐产品二等奖。
  
  枣农的贴心人
  
  近30年来,王继贵兢兢业业的工作赢得了沧州枣农们的极高赞誉,他们称王继贵同志是枣农的贴心人。
  
  由王继贵领衔挂帅的“枣树优良品种资源收集保存和繁殖技术”、“枣树优良新品系选育技术”两大系列研究课题,经河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鉴定,分别于1996年、1999年获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王继贵和他领导的课题组,被到基地视察的部、省领导赞誉为:“他们是真正的专家,是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希望。”由于多年来的出色表现,王继贵获得了多项荣誉。1995年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标兵”,2000年被中国农技协授予中国“红枣大王”的称号……

 作者:    王金星    李会岩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