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刮目相看“大兴梨”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5票  浏览15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5月20日 13:43

  作者:李朝民;李庆国

  北京大兴梨,令人“惊叹”。
  
  据闻:贡梨树现年已四百多岁!一个梨卖6.6万元!梨农老胡一年净赚20万!
  
  上述所及,是真是假?且毋妄断,看看再说。
  
  坦途中的“沟壑”
  
  “看!这就是那棵大家所熟知的有416岁的‘贡梨树’,自明万历二十四年(1593年),其果就作为贡品进献皇宫,相传明神宗朱翊钧封此梨为‘金把黄’。如今经过科学管理,每年这棵梨树的产量都高达1吨。”大兴区庞各庄镇古梨园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堆雪铺玉三千顷,飞甜流香十万家”,以此形容大兴10万亩梨花风光,绝非夸张。大兴区作为北京梨生产基地,年产梨占全市梨总产量的50%以上,1997年大兴梨生产基地被列为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建设项目
  
  然而,在随后几年中,原有梨树品种单一、滞后、果品质量差等问题日益突出,逐渐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雪上加霜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又出现梨价下跌现象,每斤梨的价格一般为两三毛钱,一筐梨才卖个三五元。
  
  “其实,大兴梨发展到2004年已经遇到了瓶颈,梨的品种、品质、品牌都遇到了问题,品种急需改善、品质有待提高、品牌亟待构建。”北京市大兴区科委主任王自学说。
  
  王自学回忆说,当时大兴梨总共只有50余个品种,适宜大面积推广的只有10个。即便如此,其果型还不正,口味质地欠佳。当时北京和国内国际市场对大兴精品梨需求缺口达8000万公斤,果农也没什么品牌意识。此外,果品深加工技术也急需升级。
  
  “幸运的是,我们梨产业发展正处在困难“接骨点”时,北京市科委却本着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帮助各区县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的原则,于2005年设立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大兴区梨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技术研究,真是雪中送炭啊。”王自学说。
  
  而后,大兴区政府按照“生态化开发、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品牌化营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支撑为动力,以富民为落脚点,持续、协调推进梨产业化进程,促进了梨产业的全面优化升级。
  
  “老胡与梨”的故事

  
  “要生产高端产品还得靠科技,科技水平不提高,新技术不引进,生产观念、生产模式、经营理念不更新,你就不可能致富。”说此话的,是北京大兴区北藏村镇八家村的一位地地道道的56岁梨农胡振强。
  
  走进梨园,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老胡梨园占地面积80亩,现有成树2000余株,员工26人,初具规模。园内品种包括红考密斯、丰水等16个,2007年产量10万公斤,产值50万,纯利润20万元。
  
  “说实在的,这几年,我的梨园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土质得到改善,污染量减少,品质明显提高,销售量年年递增,游客逐年增多。”老胡说,“2007年梨王擂台赛上,我园里的梨获得金奖,在奥运果品评比中拿了一等奖。”
  
  老胡掌握技术的诀窍是“边学边用”。近几年,他没少参加市、区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梨树栽培技术的培训班。通过培训他长了不少见识,随后就学以致用,效果不错。与此同时,老胡还发展林下经济,在梨树下的空地上他种上了薄荷、熏衣草等多种抗病虫的作物。
  
  “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为达到节水增收,我根据专家建议采用树下覆膜新技术,仅此一项我们梨园年平均每亩节水100余吨,而且树势发育良好。在我的带动下,目前梨树栽培新技术推广面积已达900多亩。”说起梨树的事,老胡如数家珍。
  
  当问到老胡是如何销售梨产品时,他说:“我不用出去销售,超过70%的产品是靠游客采摘卖出去的。我们梨园现在实施的是以精品梨生产销售、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为主,以休闲观光为辅的经营模式。现在虽然产量大了,但仍供不应求。”
  
  老胡心里有本账,市场价一块钱的梨要是让游客自己去采摘,价格能翻上两三翻,到了年底,一亩地能净赚3000元,而别人的地才赚1000多元。发展观光采摘,既增加了梨的附加值,又抓住了一个在消费者面前宣传、展示、推销产品的好商机,一举两得。
  
  “现在,我之所以能取得眼前这些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大兴区梨产业优化升级技术研究’这个好项目,如果没有他们的鼎力帮助,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老胡说。
  
  “‘项目’对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理念方面。原来是产什么卖什么,产品质量差,包装粗糙,竞争力弱;现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我们对客商坚持诚实守信,绝不能箱子上面摆个大的,下面藏着小的。”
  
  “树还是那么多,人还是这些人,可是生产出的产品、产值、利润比原来提高了30%。原来生产的梨每斤只能卖到两块钱左右,现在科技含量高,质量好,每斤能卖到三四块,甚至更高。不光收入翻番了,而且现在和专家的联系也容易了。现在大兴果品产销协会给我们梨农请了13位专家,有求必应,非常方便。”
  
  大兴梨“裂变”
  
  “在我眼里,‘大兴梨’就像我的孩子。”谈到“大兴梨”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北京市大兴区梨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总负责人总工程师李振茹脸上写满喜悦。
  
  三年来,通过兴果富民工程的实施,大兴区共引进国内外梨的优新品种87个,包括西洋梨品种35个。这些梨的成熟期从7月中旬到10月中下旬,鲜果上市的供应期延长到3个半月。已经推广优新梨品种10个,包括西洋梨3个。
  
  “以前是卖不出价格,所以才做深加工,现在的这些品种,一个都十几块甚至几十块的,谁还舍得把他们榨成汁?”在谈到新品种会不会做深加工时,大兴区科委项目科科长汪力说。
  
  时下,大兴梨农已经从原来论筐卖发展到现在的论个卖,原来一筐卖几元钱,现在一个就卖几元、几十元。2007年9月,北京市大兴区昌兴种植园的梨农孙升以一只1505克的满丰梨获得了“第六届中国梨王”称号,经过竞价,这只梨最终卖到了6.6万元。
  
  “其实,我们在向果农推广品种之前,都是经过多次试验筛选的,最后筛选出适合大兴区栽培的品种,进行试栽优选。现在已推广到农民手中的优新品种,不光好看、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卖起来价格很高,这中间几乎没风险,即便有,也都被政府承担了。”李振茹说。
  
  如今,改良后的大兴区土壤基本上可以达到国际生产有机果品的需要。截至目前,该区有2040亩的果园生产基地全面启动了有机果品生产程序,力争到2010年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
  
  “2007年,全区‘高接换优’果树面积达5万亩,生产精品梨1000多万公斤,实现经济收入7600万元,效益是原来的2-8倍。引进洋梨种植面积达1万亩左右。目前,大兴年产优质梨6000万公斤,是北京最大的精品梨种植基地。”王自学介绍说。
  
  在品牌构建方面,大兴区实施品种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区统一梨的品牌并注册商标———“格福”,随后“大兴梨”的别名诞生。统一了品牌,统一了包装,使大兴梨产业开始步入正规化、产业化的快车道。
  
  “品牌是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增强附加值的关键要素,有了品牌好营销。”李振茹说,“为提高精品梨占有率,目前全区参与精品梨销售的中介组织、合作社已经达20多家,大兴精品梨已在京城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畅销,有的远销国外。今年奥运期间,大兴的早熟洋梨将摆上奥运餐桌。”
  
  “现在,盆栽梨已经成为大兴梨文化又一代表,只要你愿意,就可以让它们在您的房间里盛开。盆栽梨现已上市,备受消费者青睐!”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姜淑苓说,“果树盆栽是一种全新生产模式,在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资金密集型的北京市周边地区有着广阔发展前景。”
  
  为发展梨观光产业,从2000年起,大兴区就启动了“兴果富民”工程,把发展精品果业确立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区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推广高接换优、平面网架栽培等十余项高新技术,进行品种改良和技术更新。
  
  “今年,新品种逐步进入丰产期,大兴区梨农的经济收入将会更高。随着大兴梨产业的优化、升级,特别是梨观光产业体系建设,不仅使鲜食梨上市期明显延长,而且延长了梨的产业链条,这将大大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果树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王自学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