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加入水果邦 | 找回密码
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海归硕士放弃高薪工作务农 村民以为他被发配了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53票  浏览15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4月09日 14:05

  海归务农,村民以为他犯了错误
  
  黄花镇虽是偏远贫困山乡,但陈健永了解到,本地农民有种植砂糖桔的传统,当地为石灰岩地貌,土壤含钙量高,产出的砂糖桔味香肉甜。何不来这里种植砂糖桔?念头一出,他马上啃了不少柑桔方面的专业书籍,结果发现春甜桔比砂糖桔有更高附加值。他先后两次去春甜桔的发源地紫金县走访果农,又多次去省农科院找专家咨询,去华南农业大学找教授讨论,最终得出可靠结论:春甜桔比砂糖桔有更强的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果树寿命可以长达30年,抵抗风险能力更强。
  
  “金海龟”要到乡下种果树?亲朋好友都觉得不可思议,说他疯了。黄花镇也有乡亲说,“阿永是否犯了什么错,被发配到乡下呢?”
  
  好在他得到了爸爸的支持。爸爸为了他的选择,也受到不少亲戚朋友的批评:“留学3年,花费70多万元,然后回来经营果园?”2008年11月,父子俩顶着各种压力开始干了。用家里积蓄和抵押贷款,投资200多万元,挨家挨户谈判,先后租下了70户村民的200亩撂荒地,开办起了农场。160亩用来种植8000棵春甜桔,另外的土地建养猪场,给果园提供有机肥料,为农场提供沼气;挖了一个鱼塘,用来蓄水灌溉。
  
  收获硕果,牺牲了两代人长相守
  
  第一年,因为没经验,有2000多棵果树未挂果。他又走访果农,请教专家,用“增根靠接”的方法,让这批果树成功挂果。一般的春甜桔要4年才能挂果,他又用10多亩果树做实验,让果树3年挂果。结果,这1000多棵果树结出14万斤果实。
  
  陈健永说,去年试投产已经结出硕果,今年要正式投产,估计有5000多棵果树会挂果,产量预计能达到50万斤。
  
  细致的探索获得了预期的市场反应。春节过后,砂糖桔基本上就从市场消失了,春甜桔成了市场的新宠。那段时间,陈健永的手机响个不停,预约不断。有商家纷纷前来抢购,还有客户说,“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水果。”
  
  客户哪里知道,香甜的果实背后,陈家人又有多少付出。婚后,为了让陈健永没有后顾之忧,妻子放弃了自己“像公务员一样舒服的工作”,专心在广州照看孩子和婆婆。而陈氏父子,常年呆在这个偏远的山乡,守望着他们的果树。夏天,田野里有各种虫子叮咬;春天,还要防备突然蹿出来的毒蛇。山野,夜晚的寂寞,除了看书,消遣寂寞的就是看电视。到了周末,婆媳来看望他们,一家人才“热闹得像过节”。
  
  目前,陈健永的农场雇了3个长期工人。遇上喷药、杀虫、施肥、除草、剪枝,陈健永父子除了亲自上阵,还要雇佣大量短工帮忙。谈及未来的发展目标,陈健永说短期目标是搞好本地销售,希望以后能实现“农超对接”,明年将考虑与一些大型超市进行洽谈合作。远景规划则是实现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分层管理,为合作农户提供农药、技术、果苗等服务。
  
  春光明媚,陈健永说他喜欢“劳动之美”和“田园之美”,在不少年轻人留恋都市繁华的年代,他愿意种好果树,“感觉心里更踏实。”
  
  -记者手记
  
  不走独木桥
  
  据权威统计,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选择是公务员和进国企。当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的国考,又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毕业生感叹,现在就业越来越难。留学归来的陈健永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常言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年轻人何必作茧自缚?据了解,留学归来到乡下种果树的,陈健永在我省是第一个。当然,不能要求大家都去种果树,但是陈健永走出的路,似乎给时下年轻人的择业提供了一条思路。“海归”下乡,不能与当年的知青下乡同日而语,那时是被迫的,现在是自愿的。那时是“读书无用”,现在是“读书有用”。任何人要出成就,只要选对了路子,耐得住寂寞和敢于探索,就一定能实现梦想。
  
  南方日报记者 魏方 实习生 薛芬 通讯员 黄振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